查看原文
其他

在新冠抗疫阻击战前沿,这群启明星们身影频现

江世亮 世界科学 2023-02-19



3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春寒”让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放慢了节奏,“少流动,静下来”成为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防控疫情的统一步调,然而有人却毅然逆向而行前往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有人主动请缨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有人坚守本职,或在诊疗一线,或在科研攻关,或在科普抗疫的讲坛;当然更多人则默默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工作……这支众志成城的抗疫大军中就有我们很多启明星朋友的身影。


王文静:抗疫中的“定海神针”






2003级星友(2007级启明星跟踪计划)、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王文静博士就是上面提到的这样一位毅然前往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逆行者。


顾全大局,坚守前线的“逆行者”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伊始,王文静就根据组织安排,负责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及复核工作,他不分昼夜争分夺秒连续奋战,指挥调度克服困难专业分析,全力保障核酸检测能力和不断提升检测效率,为疫情形势情况的精准研判,提供最可靠和及时的科学专业支撑。



共克时艰,勇挑重担的“救火员” 



无论是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还是社区、隔离点等抗疫一线,都能见到他忙碌却从容的身影。


近期全市疫情形势反复艰巨,他又勇挑重任,第一时间前往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的嘉定区。每次,他都主动跨前,发挥专长,为基层带去宝贵经验。有他在的地方,大家都会觉得安心,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


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智多星” 



作为将近20年的资深“启明星”,除了日常工作和教学带教,王文静始终致力于学术科研和健康科普。


他不断创新和改良核酸检测样本提取方法和实验参数,不仅大大提高了样品检测的准确性,还缩短了检测时间,提升了核酸检测的效率。他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开展健康科普,编写传染病防控科普书籍,开展健康大讲堂,在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平台用浅显通俗的方式传播科普知识,为打赢疫情狙击战建立起坚实的群众基础。


王文静主任就是这么一位始终坚守和奋战在疾控一线、哪里有需要就能随时挺身而出的公共卫生领域“定海神针”。


2020年新冠疫情时,王文静撰写科普文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与思考︱大家》


《健康中国》战疫系列课程云端开讲











3月19日,为了舒缓准封闭管理中师生的情绪,科学普及防疫常识,补足师生精神之“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手上海交通大学打造的《健康中国》战疫课堂在云端正式开讲。本次课程特邀亲临抗疫一线的交医学长聊聊如何正确看待新冠疫情,如何做好科学防疫。


三位主讲人冯楠、项晓刚、王振都是2020年参与援鄂医疗队工作和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抗疫英雄。


仁济医院急诊科医生冯楠于2020年和2022年两次进驻市公卫中心,参与一线抗疫。

瑞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项晓刚2020年2月加入上海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重症病区,担任医疗组长,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获评“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009级星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振在2020年2月,作为上海援鄂心理医疗队队长,赴武汉对新冠肺炎患者和来自全国的援鄂医疗队队员进行心理援助,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今日启明星︱“我的职责就是为需要的人戴上心灵口罩” ——访2013级星友、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主任医师王振


冯楠  读懂战“疫”这本无字之书



冯楠在讲课中与同学们一起聊 “面对奥密克戎,我们能够做什么”,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奥密克戎毒株,一起读懂战“疫”这本无字之书。他结合“聚集地”“安全距离”“心态”等3个关键词,用轻松诙谐的语言与真实生动的案例,在云端鼓励学弟学妹们放平心态,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用积极的心态笑战疫情。


项晓刚  专业解读奥密克戎



项晓刚从感染科专家的角度,就“病毒的概念类型”“流行病学”“预防”“临床诊治”等4个方面对奥密克戎毒株和疫情防护、诊治做了专业解读,并关照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科学认识新冠病毒,正确理解新冠疫情预防和防护措施,谨记日常防护的“一米线”“三件套”“五还要”。 


王振  学会舒缓情绪,“心理感冒”很快就能治愈



王振从亲临临床一线的专业角度,与师生一起探讨如何积极应对疫情下的压力和困惑。在王振看来,心理问题其实就是“心理感冒”,人在特殊环境下,自然而然会有压力,有压力就要释放的出口,有了出口,这场“心理感冒”很快就能治愈。师生们要第一时间捕捉自己的心理状态,勇于接纳、正确对待、积极应对。


2010级星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以串讲人的身份连线了本次课程的嘉宾,她指出,医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此次战疫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医学院党委成立了工作专班,联手上海交通大学打造了《健康中国》战疫系列课堂,“希望在封闭管理中的师生们能够好好休息、好好吃饭,适时运动,调节情绪。大家一起努力,向着阳光的方向前进,争取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上来”。


江帆:关注儿童早期发展,从根子上脱贫︱大家


更多启明星奔赴在抗疫前沿




左为  正全力以赴解析奥密克戎病毒感染人体机制



本轮疫情以来,2019级星友、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全力以赴投入抗疫之战。研究生们纷纷请战要求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与此同时团队科研人员在左为星友带领下,正在为解析奥密克戎病毒感染人体机制而全力以赴。为了解析奥密克戎病毒感染人体的特征,左为团队与病毒学专家团队合作,尝试利用个体化肺前体细胞进行体外类器官分化培养研究,为奥密克戎病毒感染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新平台。


今日启明星︱嘉陵江造就的干细胞“奇才” ——访2019级星友、同济大学左为教授


研究人员培养肺脏类器官



研发团队中的聂昊支援金山区上海康黎医学检验所


靳令经  守护在养志康复抗疫一线



2010级星友、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靳令经带领班子成员争分夺秒、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在院内形成了一整套覆盖医疗服务、院区病区管理以及人员、用餐、环境、工地、舆情等方面的管理防控措施。


同时,当医院接到松江区卫健委需要抽调医务人员深入社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时,靳令经迅速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阳光志愿防疫突击队,积极支援松江区疫情防控工作。这支队伍获得了松江区卫健委的表扬。抗疫的同时,靳令经也心系门诊患者,每周坚持按时坐诊,“越是这个特殊时期,越不能耽误一个看病的人”。



朱文辉  心系患者,以高超的专业能力服务病患



在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朱文辉正准备为一位外地赶来的年轻运动员做手术时,由于疫情形势变化,华山医院实行临时封控,如果医务人员来院工作就要进入闭环2天的管理模式。考虑到患者远道而来治伤不容易,朱文辉星友毅然选择了去医院给他做手术。术后18小时,这位患者就可以下地行走了。他非常满意,术后立即在网上医疗平台发表了感谢!在这里也向朱文辉这样的诸多奋战在诊疗一线的星友致敬!



林浩东  疫情下坚持救治创伤患者



在很多医院临时封控的特殊时期,每天有大量的急诊创伤患者涌入创伤中心,在2011级星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主任林浩东的带领下,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积极调配一线临床医生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急诊手术,救治这些急诊患者,单日手术量最高时达到了30台。林浩东和同事都放弃了回家,每天半夜手术结束后就睡在地铺上。积极和快速的救治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创伤患者的困境。


医务人员的地铺



林浩东医生在急诊手术



任善成  坚守岗位就是最好的抗疫



在2016级星友任善成主任的带领下,长征医院泌尿外科每个医护人员都始终牢牢守住自己的“战位”,或是奋战在抗疫一线,或是坚持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科室坚持门、急诊不间断,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徐伟东、时佳子医生精心组织科室专家教授开展线上直播问诊20余场,线上累积浏览量突破万人次,一对一答疑400余人次;护士长赵艳丽、刘冬坚守病房20余天未回家;多名护士加入一线核酸采样。





吕永鹏  深入建设项目现场,筑牢防疫“铜墙铁壁”



3月15日起,2012级星友、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院长吕永鹏牵头检查研究院正在实施的相关项目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对工地现场设置的留观室、防疫物资仓库等进行实地检查调研。吕永鹏提出落实疫情科学防控,在抓好抓实防疫和生产工作同时,切实保障好工人的自身健康和安全,确保工程安全稳步推进,做好防疫应急预案,建立健康档案。


吕永鹏(左)调研松江九亭地下水修复项目现场


郝沛  投入志愿者行列,为疫情防控尽一份绵薄之力



2004级星友、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妇委主任、全国抗击疫情三八红旗手郝沛积极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参与一线防疫工作,为疫情防控尽一份绵薄之力。


图中左侧为郝沛


邓海平  参与社区志愿者,时刻准备着投入抗疫之战



2010级星友、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副教授邓海平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帮助老年人做核酸检测登记,下载登记码,维持秩序。志愿者们刻准备着,抗疫路上你我同心。



孙丽宁  担任校区志愿者,为在校师生送饭



2014级星友、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研究员孙丽宁教授在学校封控管理阶段,主动担当楼层长和组长,负责在校14天闭环管理期间楼层内老师的各项统计、发放和打饭事宜。全体上大人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以上反映的虽只是其中的一鳞半爪,但也可见启明星们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于担当的一面。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