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种手段浮出水面,私募竞争“非常规武器”惹争议!

王辉 中国证券报 2023-04-21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个别头部私募大幅调降新产品管理费,某量化私募推出“第一年隐性保本”“气囊指增”等另类结构化产品……今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明显,而在私募发行端,不少业内人士仍表示“疲软”。


在此背景下,记者在近期的采访调查中发现,私募业不少“非常规竞争手段”正浮出水面,并引发争议。



价格战重出江湖



近日,一则关于“某百亿私募推出0.5%管理费新产品”的消息,在证券私募圈广受热议。






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股票主观多头百亿私募,在与某渠道谈合作时,将新产品管理费标准大幅下调至0.5%;同时还将业绩计提基准设到了10%,即管理人只对年化收益高于10%的部分计提业绩报酬。
而据记者了解,此前私募业内也曾有中小私募管理人为开拓市场或打响知名度,推出“免管理费”或大幅提高业绩计提基准。此次由一家百亿级私募打响产品费率价格战,在业内十分罕见。

无独有偶。上海某渠道人士近日还向记者透露,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量化策略赛道,近期也有某量化私募通过灵活的产品设计,向投资人给出了“第一年大概率保本”的“预期管理”。据其介绍,该量化私募通过看跌期权、雪球产品等衍生品工具,在市场不发生罕见极端波动的情形下,将能够实现“获得一定跑赢对标股指的超额收益且净值下行风险有限”。按照第一年的看跌期权、股指期货的对冲效果,产品净值大概率能够实现保本。

此外,另据多位量化私募人士介绍,在今年以来A股整体回暖、量化管理人持续抢占新产品发行市场的背景下,不少与雪球产品挂钩的“另类量化指增产品”,也开始逐步获得更多私募客户的关注。

比如量化指增策略叠加指数看跌期权(简称“气囊指增”),能够通过支付期权费,对指增产品的下行风险进行保护,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定制不同厚度的“气囊垫”。相关产品在指数下跌的市况下,可减少指增产品的回撤;在指数上涨的市况下,则可以获得指数上涨和超额收益的增强。而这个大类的产品,目前在第三方渠道端已较为流行。

某私募投资人向记者提供的某中字头大型券商私募新产品发行资料就显示,仅3月27日-4月2日这一周,就有多达12只“结构化私募产品”在该渠道代销,多数均为雪球结构相关产品。其中,不仅有挂钩了中证1000、中证500等主流股指的雪球结构产品,还有挂钩芯片ETF的行业主题私募基金。


同业、渠道看法不一


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科伟表示,部分管理人通过降低甚至取消管理费、申赎费,降低业绩计提比例以及提高业绩比较基准等方式吸引客户,在一些代销渠道上以及一些费用敏感性较高的客户群体中,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提升了募集规模。

但另一方面,虽然短期来看,通过产品设计和降低产品费率可以对客户起到一定的安抚或营销作用,但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毕竟购买私募基金还是要获得超额绝对收益,管理费是保障私募管理人团队稳定、正常运营和持续研究质量的基础。”马科伟表示,隐性的保本、刚兑可能会有违规风险。

“对于产品管理费下调我们不便点评,但相关结构化产品的多元化设计,作为渠道方还是乐见其成的。”前述上海渠道机构人士称,去年部分头部管理人业绩深度回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投资人的风险预期,一些私募管理人推出更多低风险结构化产品,对于行业生态也是积极之举。

此外,量化私募蝶威资产研究总监濮元恺认为,在2021年末量化私募行业的业绩低潮期,曾经有包括头部管理人在内的不少量化私募提出,对部分在“水下”(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免收管理费或大幅调降管理费,从而提升投资者体验和机构的品牌形象。

整体而言,面对合适的投资者,如果能做到在费率和产品设计上,灵活且有针对性地满足其需求,的确能起到增强募资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此带来的管理人收入降低,也同样会导致私募机构被迫压缩成本开支。

濮元恺还强调,对于量化策略而言,通常策略容量限制非常明显,“每增加一单位的规模,可能需要更多的投资经理或者投研人员来提升策略的容量,对应的边际成本显然要大大高于主观多头私募”。因此,“降费换量”在很大程度上对量化产品更为不利。

朝阳永续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尹田园表示,“乐见私募产品费率良性调降”。原因在于,不同私募机构在公司基本情况、人员构成、投资策略、组合结构等因素相当的情况下,“费率差异将影响到最后投向”。

私募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称,从表面来看,私募行业内卷加剧,最直接的受益人当然是投资者。但如果大肆降低费用,私募机构如何发展、运营,如何搭建投研团队、高效实现策略更新迭代,也要着重予以考量。

孙恩祥强调:“在投研上不断内卷、不断进步,可能才是形成良性循环的方式。私募机构、第三方渠道与投资者,三者本应是利益共同体,而不应过多在费率、具有违规风险的隐性保本上互相内耗。”

多位匿名的渠道人士也表示,相关价格战如果演变为恶性竞争,显然不利于私募行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编辑:亚文辉

推荐阅读


天价离婚事件!90亿分手费!大牛股今年以来涨超200%

交易商协会对工商银行启动自律调查

亮相时间定了!首批10家主板注册制企业将上市

黄金走俏,银行借势花式营销
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