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个月5家餐饮调价!除了涨价,餐饮品牌还能干啥?

餐饮老板都在看的 餐饮O2O 2022-06-17

前几天,星巴克驱赶民警事件还未落幕,星巴克再次涨价便登上了网络热搜。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星巴克第二次涨价了。

无独有偶,消费者便发现麦当劳也涨价了,猪扒、火腿扒都涨了1元。肯德基客服也表示,部分餐厅会根据地区情况涨价,并且去年12月27日有一个菜单全国统一涨价,系成本原因。

不仅星巴克,瑞幸Tims咖啡也涨价了。

根据瑞幸咖啡内部人员表示,去年12月,有数百家门店的外送饮品和自提饮品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上调了3元左右。2019年2月进入中国市场的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Tims也对价格进行了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近4个月来,国内已有3家连锁咖啡品牌、2家连锁餐饮品牌调价。

而这,还不是2022年的第一波涨价潮。早在2022年的元旦前后,国内餐饮就已经经历过了一波涨价潮。

首先是麦当劳的集体涨价,巨无霸中套餐38元、麦辣鸡腿堡中套餐现价35.5元、板烧鸡腿堡中套餐35.5元,号称最实惠套餐的麦当劳“随心配”亦涨价0.9元,引得一众网友纷纷哀嚎。


1月5号,茶颜悦色宣布5年半来第一次涨价,奶茶产品大部分普调1元。海底捞旗下多个快餐品牌更是全面“涨价”,“抛弃”9.9元低价引流策略。

接二连三的涨价,让人很难不想起疫情刚爆发后2020年那波令人心有余悸的涨价潮,也为刚刚过去不久的新年喜庆气氛,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轮番上演的涨价现象,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涨价之路到底还要走多久?疫情背景之下,餐饮品牌们除了涨价,真的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嘛?


01
涨价,从来不是品牌的最优解

2020年,海底捞就因为涨价被骂上热搜。最后,海底捞不得不发致歉信,称涨价是公司的错误决策,向顾客致歉,并且菜价恢复至疫情前的标准。

那次涨价对海底捞品牌影响极大,时至今年海底捞宣布关店300家时,有业内人士就称,2020年的涨价给海底捞埋下了口碑崩坏的隐患。

餐饮不同于其他行业,消费者对价格特别敏感,可能涨个几毛钱就会被发现,并且非常反感。

因此,虽然商家具有“定价权”,但是如果想要通过涨价来转移成本压力,消费者同样也有“拒绝接受”的权利。

涨价不仅意味着消费客群的流失,而且会明显损害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品牌认同度。一味的涨价,绝不是餐饮品牌的好选择。


不涨价,硬抗到底行不行?

从2021年开始,餐饮业上游涨价浪潮就此起彼伏。

不久前,刚上市三个月的“餐饮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就官宣提价,对部分速冻米面制品的产品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2%-10%不等。

而它是肯德基、必胜客、 华莱士、海底捞、真功夫、九毛九、呷哺呷哺等餐饮巨头的半成品供应商。

食品配料龙头企业佳禾食品去年也宣布提价,它拥有植脂末、奶基底、植物蛋白、固体饮料等产品,合作商家包括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等。

除此之外,餐饮业在去年年末先后经历了蔬菜涨价潮,猪肉价格反弹,就连油盐酱醋也开启了“涨价模式”。

2021年10月中旬,海天味业就率先宣布提高价格,将旗下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提高到3%-7%之间。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内,李锦记、恒顺醋业、安井食品、海欣食品、涪陵榨菜、三全食品等企业接连以原材料、能源、运输等成本持续上涨为由,宣布对部分产品进行不同程度的提价。

而比起原材料涨价,更令人头疼的还有占大头的人力成本,这个雷打不动每年至少涨一次,特殊情况涨两次。疫情防控稍微好点之后招不到人了,人工又猛涨。

还有逐年递增的房租,就连员工宿舍费用每年都涨,加上设备更新、水电燃费等等。这些都是消费者看不到的隐形成本,通通都在逐年上涨。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不涨价硬抗到底,显然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管如何,疫情之后,从历史看到能弯道超车扩大规模的连锁企业,一定是将性价比作为首要变量。比如,喜茶反其道行之降价,以此来收获口碑并收割中端消费市场。

显然喜茶的降价直接加速了行业洗牌,中端茶饮市场的大部分品牌并没有充分的护城河来与之开展价格战。


在飙升的原材料、高昂的租金、水涨船高的人力成本等因素下,中端茶饮市场的众多品牌都深陷在毛利率和单店坪效的较量泥潭中。


疫情反复不确定性之下,消费者的信心和钱包都下来了,只有符合性价比,颜价比、心性比的品牌才能继续抢占消费心智,否则反之。

优衣库、吉野家、丸龟制面等品牌的崛起,就是抓住了日本经济泡沫后消费下滑的机会,逆势成长为品类冠军,甚至开到全球。


02
5个应对不涨价的招势

涨价只能解决短期阵痛,不涨价难以活下去,餐饮品牌们该怎么办?

小编认为,面对如今这样的严峻形势,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重拳出击:

1、建立品牌稳定成熟的原材料供应链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供应链犹如企业的生命线,担负着帮助企业降本提效的重任。企业只有拥有了优质、高效的供应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最核心竞争力。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供应链“试金石”,让供应链体系优异、韧性强的餐饮企业在危机中更有底气和信心与消费者“共同进退”。

以火锅品类为例,国内知名连锁餐企如呷哺呷哺、海底捞等依靠供应链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盈利护城河。

而麦当劳能够逆势推出“随心配1+1= 12”等优惠活动,正是依托了其完善且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2、研发更多“性价比”高或高端的菜品

疫情之下,虽然中产消费者已经在“节衣缩食”,消费降级态势明显。且2022年全年的经济基本面都不容乐观,消费持续萎缩可能将进入一个常态化阶段。

在理性的消费社会,人们往往更愿意追捧更高性价比、更高价值的商品。这对主打“性价比”的刚需餐饮而言,无疑是一个春天。

具有高性价比的菜品品类,比如目前热度很高的小吃小喝品类,必将受到刚需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且根据贝恩公司发布的《202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2021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规模较2019年实现翻番,预计2021年同比增长36%,达到近7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10亿元)。

富裕者因为拥有更多的资产,消费能力非但没有被削弱,而且还得到了增强。


品牌如果能够找准自身品牌的定位,找到品牌与高端需求的切合点,研发出符合高端客群口味的新菜品及服务体验,或许能为品牌开辟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3、推出精致优惠的小份菜或套餐

美团数据显示,在堂食商户中,提供小份菜的商户数及小份菜菜品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0%;在外卖方面,在美团平台上线小份菜的商户数较去年同期增加近40%,线上总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过56%。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小份菜,越来越多的商户加入到售卖小份菜的行列。小份菜成为了既可以帮助消费者降低消费成本,又能够巧妙的让商家实现涨价的绝佳方式。

不断面临成本增加,竞争对手抢客源,非常难,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证品质,不断推陈出新,最重要的是精细化运营向管理要效益 。

同时,餐饮品牌们还可以用热门的小份菜产品做引流,适当加入小吃、饮料等高毛利的产品,组合销售做成实惠套餐,让顾客觉得物美实惠的同时,也能餐品品牌的利润。

4、加速私域建设和运营

俗话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在这个时期,餐饮企业需要打通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始终与顾客保持连接。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私域流量”,那就是能够自主掌控并反复利用的流量,与其说是“流量”,不如说是“留量”。


小程序、公众号、微信群、小红书、抖音都玩起来,即使开始的时候粉丝很少,但现在每一个顾客都需要珍惜。

在这个方面,麦当劳不仅开发了自营的app,而且充分利用了线下门店场景,通过门店点餐程序引导用户进入社群,想方设法做大“会员基数”。

同时,通过不断更新的社群专属福利以及抽奖活动,发掘消费动机和消费需求,提高了顾客的“复购频次”。

后疫情时代,私域流量是道生存题,而不是选择题。“流量”在门店,只有把门店带来的“私域流量”价值最大化,才能直接触达用户、有效促进转化和复购,实现更低成本的精准获客。

5、寻找品牌新的利润渠道

在这方面,餐饮巨头们已经做出了示范。比如海底捞火锅,就利用了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推出了一系列火锅底料。

拥有零售基因的霸蛮,则直接进军直播领域,创始团队亲自做线上直播。直播已成为餐饮业重要的品宣和销售渠道。

西贝莜面村除了上线功夫菜外,更是直接上线自己的购物小程序—西贝甄选,在线售卖优质食材和高品质厨具。

另外,企业除了苦练内功,提升产品的品质、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例如提供儿童餐,免费赠送口罩、免洗液等,多打温情牌,培养忠实顾客。


小结:

显然,涨价并不是如今餐饮品牌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面对着食材持续涨价及中产消费降级等危机,餐饮人需要做的是绝不是一味涨价,而是积极面对现实,在危机中寻找机会点,等待疫情之后的爆发时机。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经营的角度考虑,幅度较小的涨价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人力成本等方面都较高的当下,许多餐饮品牌确实出现了“关店潮”,众多品牌都在思考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产品才是品牌永远的“王牌”。无论涨价还是降价,品牌依旧需要从产品本身出发,研发出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通过独一无二的创新,才能以此来维持品牌的长久生命力。
-END-

来源 | 餐饮O2O
作者 | 王莉萍



延伸阅读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骚扰O2O君!
电话/微信号:133921647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