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平遥大展策展人奖黎光波:我不是幸运儿

蒋得好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07-12

这大概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件,第一个不可能,黎光波去年以《情绪记录馆》获得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摄影新人培养奖”,今年又以他与崔波共同策划的展览《自然生长——85后中国摄影师个案剖析》获得了“优秀策展人奖”。第二个不可能,在展览《自然生长——85后中国摄影师个案剖析》中,除黎光波获得策展人奖之外,参展摄影师吴为也获得了本届大展的“中国摄影新人培养奖”。


说到“自然生长计划”团队,这个年轻的摄影师群体在平遥的展览中发布了他们的第一本出版物《自然生长百名85后中国摄影师个案剖析(第一卷)》;除此之外,他们在今年的8月的重庆夏坝,还组织了一场艺术家驻留计划。


黎光波曾对“自然生长计划”做过这样的一段介绍,我想大家看过后会对“自然生长计划”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51mqmspg&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7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自然生长——85后中国摄影师个案剖析》MV


黎光波


摄影师、策展人,《情绪记录管》创始人,《自然生长-85后中国摄影师摄影计划》项目负责人。


蒋得好:去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您获得了新人奖,今天又获得了策展人奖,您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

黎光波:我觉得不是因为幸运,毕竟在这一年中还是做了很多努力来储备自然生长计划。这次平遥的自然生长计划的展览只是我们第一次向全国发声。



蒋得好:是什么契机开始做自然生长这个项目的?是准备为青年摄影师搭建一个可以发声的平台吗?

黎光波:发声这个行为在我看来有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通过一个平台就可以向外界发声好像有点牵强。但可以确定的是,大家通过《自然生长》这个项目,相互认识、熟悉,甚至成为未来在摄影道路上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对手或是朋友。平台对于摄影师重不重要这取决于什么样的人。不过,通过一个这样的平台,让大家可以做很多好玩的事情,我就觉得挺有趣的。



蒋得好:从策划到实现这个展览一共花了多少时间,一共有多少人参与其中?

黎光波:从今年三月我们在准备《自然生长计划,100名“85后”摄影师案例剖析》画册的时候就已经在准备了,如果准确算的话,用了半年时间来准备这个展览。我们第一本画册中有50名摄影师案例,这次参展的摄影师一共有70多名。

 

蒋得好:您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团结了这么多人来一起完成的?

黎光波: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是本来就认识的,做的过程中,又有很多朋友介绍,老师、长辈们也在陆陆续续地向我推荐他们认识的优秀摄影师,慢慢累积到现在的这个数目。

 


蒋得好:挑选摄影师的时候,您是怎么考虑的?

黎光波:其实是互相挑选的局面——摄影师在挑选我们的想法、理念与他合不合拍。我们在挑选我们希望看到的作品,找出更多元化的声音。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有趣。


蒋得好:在这个展览是这个过程当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黎光波:在这个过程中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因为第一次自己做这么大规模的展览,所以会有些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找一些长辈来请教。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在慢慢地学习。非要说困难的话可能就是太累了。

 


蒋得好:您觉得吴为什么会获得本次中国摄影新人培养奖?

黎光波:我觉得吴为能获得新人奖,是因为她在用摄影真实的记录她外婆生活的日常。在她呈现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外婆的感情,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她通过摄影,承载她对家人的感情。


吴为作品:《外婆的日常》


蒋得好:您是怎么开始从一个摄影创作者转型运营摄影活动?

黎光波:在真正开始全身心投入摄影创作之前,我主要在从事商业拍摄,以及摄影项目的运营和展览策划。只是去年开始决定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之中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开始运营摄影活动。而且我觉得,一个好的摄影创作者必须是一个好的运营者。只是将运营自己的作品扩大到了其他方向而已。

 


蒋得好:在收集了大量的摄影师作品后,为什么又要做驻留计划,让自然生长的摄影师来驻留创作?据我所知,这次的活动是非赢利的。

黎光波:收集摄影师的作品只是方便展览、画册和驻留计划。身为摄影师,作品是很关键的一部分。驻留计划是互相学习的关键。可以通过驻留计划让大家真正的认识和了解,而不是仅限于网络上的交流。

 

蒋得好:你们的第一次驻留计划为什么选择在夏坝?

黎光波:对于重庆而言,抗战文化以及三线文化一直是重庆最基本的文化。但在这几年经济迅速膨胀的时间线条里,重庆本来的文化在被其他文化慢慢覆盖。加之重庆本来就是极度适合摄影创作者生活、创作的地方,所以,选择了一个依旧保持老重庆原貌的夏坝。

 


蒋得好:创作后的摄影作品准备拿来做什么呢?

黎光波:创作后的作品分两个方向,一是给这个城市做一场关于这次驻留计划的展览,让更多的人看见,二是让摄影师完善自己作品内容。

 

蒋得好:您期望通过驻留能得到怎样的结果?

黎光波:这是《自然生长》地方驻留计划的一个开端,以摄影驻留计划为出发点,融入音乐、舞蹈、绘画、装置及雕塑等各个艺术形式,以此去真正影响和改变一个地区和当地人。通过摄影的创作,将当地的文化进行更好地深度剖析;驻留计划可以以重庆为根据地,衍生到更多的地区;在这个计划过程中,无数次不同艺术文化的碰撞,也会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强大,进而探讨年轻摄影创作者的更多可能性空间;也希望大家在驻留期间的创作,在重庆三线建设的历史遗迹中寻找现代人生存的更多方式。

 


蒋得好:接下来还会有驻留计划吗?

黎光波:会呀,我希望可以通过驻留计划深入了解更多的地方。重庆夏坝只是一个开始。

 

蒋得好:最终想通过这个项目对公众传达一种怎样的理念

黎光波:这个还真没有想过。因为在我看来,在这个项目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有什么和意义,以及想传达给大众什么样的理念这类的问题,都不是我要去主动思考的问题。而且我一旦说了出来,大家的思维可能就会被我影响。所以我更希望这个问题交给大家,多听大家的建议。因为目前才刚开始,我更希望多听来自各界的声音,然后将事情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意思。

 


蒋得好:您觉得在当下中国摄影大环境下,年轻一代摄影师有机会发声吗?

黎光波:有啊,机会很多。只是取决于大家自身有没有能力去抓住机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自身的能力相当重要。当自身的能力强大起来,发声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蒋得好:老一辈摄影家与年轻一代该怎样对话?年轻的一代该如何传承?

黎光波:这个问题真得看人,看是什么样的事情。毕竟生长的时代不同,在面对一个问题或事件的思考方式、立场、身份都不同。我们都还年轻,在尊重长辈的同时,一定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想成为谁的影子。所以我更希望的是,大家自然共处,有碰撞和磨合。在这个过程中,年纪的标签被自然地磨灭掉。

 


蒋得好:您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黎光波:今年做的《自然生长》计划的展览和画册项目中,会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发现一些问题,在以后的计划中进行改善, 让这个摄影计划变得越来越成熟。我之后可能会组织更多的展览和出版物,让更多地方的人看到这些摄影师。


从2005年开始,中国摄影正式开启当代摄影的大门。摄影不单只是纪实,生活记录的性质。多了一种自我表达,艺术呈现的特性。短短十多年时间,中国摄影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摄影人,他们以摄影为主体语言创作实践艺术,用视觉传达对当下世界进行解读。



在这个大的语境下出生的当代中国摄影人,“85后”是足够幸运的——有足够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生长;他们在学习成长最重要的时间点里,恰好处于互联网信息井喷的时代;他们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爱好、思想,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看,去听,去发现,去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身上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因如此,摄影在他们身上多了更多的先锋探索和实验的性质。摄影在他们这里一切回归于自我本身,一切想说的话开始肆无忌惮的去表达。


在这两年他们逐渐成熟,更热衷于去尝试更多。我看到视觉性和立场更别具一格,更多元,更好玩,更自我。尽管这些还没能成为大众审美体系下的东西,但它们宣告着他们每一个人不同的态度和立场。这就是永远的时代和社会。


让一切回归自然,让他们的思维回归自由。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故名:自然生长。


本网将推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新人奖获得者吴为专访,敬请关注!

 


2017PIP往期内容

年年都来平遥参展,你真的有所收获吗?

360°,全景看平遥

看这里,了解2017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活动

城市、女人和花

曾以为我会用一生寻觅故乡,现在我知道我不会了

2017PIP规模最大手机摄影联展:给你手机摄影N种可能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展览现场全景图

编辑:蒋得好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