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肌理之下》大陆第一部从摄影评论新世代出发台湾摄影访谈录


《肌理之下:一个人探寻台湾摄影》

大陆第一部有关台湾摄影的、从摄影评论新世代的视角出发的访谈录。

作者以深入的访谈,让我们领略台湾当代摄影的整体风貌。


 傅尔得 著


 策划:郑幼幼摄影图书工作室

出版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浙江摄影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台湾摄影的一次全面观看,对过去50年来台湾摄影状况的一次多方位把脉,这些人最能代表台湾的摄影概况。作者不仅访问了在纪实摄影、当代摄影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摄影家,还访问了围绕着台湾摄影这一生态圈的其他从业人员,如画廊主、高校摄影教育、评论家、摄影杂志创办者、摄影博物馆发起人等的访问。本书呈现的是台湾摄影生态圈的整体面貌。不仅是摄影层面的展现,通过这些摄影人的创作与努力,从一个侧面切入到台湾社会的表层之下。在此,台湾的一流、一线摄影家们悉数登场,向我们传授创作的机宜,展示摄影思考的深度。这也是大陆第一部有关台湾摄影的、从摄影评论新世代的视角出发的访谈录。傅尔得以深入的访谈,让我们领略台湾当代摄影的整体风貌。
 

作者自述


我的新书《肌理之下》是继上一本《一个人的文艺复兴》之后,所推出“一个人系列”的第二本,全名叫做《肌理之下——一个人探寻台湾摄影》。

 

虽说是“一个人”系列,但两本书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而它们最大的共性,就是“一个人”,也即个人式的探索。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是集结了影像访谈、评论以及散文的一本书,而《肌理之下》则是对台湾这一地区的摄影创作及其生态所进行的个人化的系统性梳理。

 

这本书包含了对三十位台湾摄影人的访谈,而最终的呈现不是以对话的形式,而是结合深入访谈后,带着我个人的理解和想法,而写成的评述式文章。全书的重点,或许不全在于影像,而更着重在通过了解这些台湾摄影人及其作品,而试图去了解一个更广阔的现代台湾社会及其文化。由此,摄影成了一种媒介和方式,而了解台湾这一与大陆隔海相望地区,则成了更进一步的目的。

 

台湾的影像艺术家们有着探讨自身命运的高度热情,他们以影像作为媒材,对社会进行深刻的意见表达。

 

他们的影像表现,通过画面的真实与非真实,对台湾进行精神层面的深层挖掘。同时,他们对台湾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情绪,进行了精准的把握,将现实世界和心理状态中的可见与不可见状态,通过影像进行具象的表达。

 

他们的影像,有着如漩涡般的力量,搅动一池清水,引发你直观的情感刺激,勾起你了解肌理之下的台湾的欲望。


——傅尔得



推荐语


晋永权(《中国摄影》主编)
大陆与台湾的当代摄影状况相较,后者更加深刻、沉郁与成熟,对当下话题的回应也更加直面与冷静。不过,毕竟两岸文化根脉相同,作者熟悉其社会文化变化历程,写起这些个案来,得心应手。跟随作者—一个专业的摄影导游,读者倒也放心并省心。
 
顾铮(复旦大学教授,摄影评论家)
这是有关台湾当代摄影的田野报告,呈现了当代台湾摄影的丰富面向。 在此,台湾的一流、一线摄影家们悉数登场,向我们传授创作的机宜,展示摄影思考的深度。这也是大陆第一部有关台湾摄影的、从摄影评论新世代的视角出发的访谈录。傅尔得以深入的访谈,让我们领略台湾当代摄影的整体风貌。
 
任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策展人,摄影评论人)
假使台湾摄影自有一幅潜在的图景,作者结构纲目,亲身探访,试图将之显现。于读者而言,却又可将之视为碎影,从这些言谈中,寻找一个自己的观看角度。


关于作者


傅尔得,女,策展人,专栏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已出版作品《一个人的文艺复兴》。近年工作、生活于上海,频繁往返于伦敦、纽约等国际文化交汇之都。2015年,为大理国际影会策展《肌理之下:台湾当代摄影联展》,获2015年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策展人奖。
 

图书内页









  图书  

荐书 | 10个代表性个案,探索中国摄影100 多年来的多重历史

荐书 | 给你点鸟的颜色瞧瞧

荐书 | 你也许不了解他,但你一定知道他写的《明室》

荐书 | 我们爱摄影,仅仅是因为我们爱生活

荐书 | 始于天空,终于天空,用一本画册缅怀一个人

新书 | 李泛三年六次深入孟加拉,记录这个正在变革的国度

新书 |《我们的爱情生活》:荒木经惟夫妇的真实故事

读书 |《摄影师》: 一场封存了20年的人道之旅与战时回忆

编辑:蒋得好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