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97期)

乐呵娜拉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07-12

是闷热又多雨的

季节

不如

看展

因为

吉姆·理查森说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

更好的摄影师

就站在一个更有趣的事物面前


我在互联网上长大

《我在互联网上长大》( I Was Raised on the Internet )于美国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其中展出了涵盖摄影和绘画、雕塑、视频等领域的100多件作品,旨在关注千禧年以来,互联网是如何影响着我们体验世界,以及与它进行互动的方式的。

展览分五部分,每个部分都在于探讨观众和互联网之间不同的互动模式:看着我( Look at Me )关注到了在由社交媒体形塑的自我表演和社交网络下,新的、且更具流动性的身份的产生;触摸我(Touch Me )追溯了将网络上的信息和数字图像放置在真实世界的背景下会产生的局限性;控制我( Control Me )探讨了一个在当下显得尤为急迫又相当复杂的议题:由网络技术促成的大规模的监控和数据收集,它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和我玩( Play with Me )则呈现了互动沉浸式的艺术装置,旨在强调观众角色从“被动的观者”到“具有能动性的主体”的转变;最后一部分出卖我( Sell me Out )将注意力转向了企业文化和消费主义,其中有对当下资本主义景观进行的反思,另还有一些作品对未来买卖关系的可能性做出了一番想象。


▲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好奇心日报)

展期:2018年6月23日至10月14日

地点美国·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 伊万·罗斯,《互联网高速缓存肖像系列》, 2014年,© Evan Roth


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作品展

本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从符合征稿要求的1047组作品中,评选出白杉《永珍》、郭听渔《蚀》、姜振庆《高天厚土》、金向怡《归来的流亡》、刘嵩《大国中医》、卢承德《世俗生活在南方(苏州记忆)》、吕廷川《华不注》、牛红旗《我的西海固》、王攀《在人间》、王晴《从此他乡是故乡》、王争平《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武靖力《狗徒》、张东《乡村• 彝人•印记》、张立洁《月亮的孩子CiCi》、张晓武《乡村娱乐》等15组入围作品,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首展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


展期:2018年7月20日至8月20日

地点湖南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大城》——郑知渊摄影作品展

郑知渊的摄影作品,主旨是力求从纷繁庞杂的城市景观里提炼个人的视觉感受,以审慎的检视来回应这些场景,使照片本身成为直观的内容。 

郑知渊拍摄城市的照片看似杂乱,然而并非肆意的、无控的扫射,而是克制地从拍摄对象中摆脱出来。这些作品看似杂乱,但郑知渊会找到一个位置,让城市场景在画面里产生均衡感,色彩的特性与对比,造型的排列,纹理的疏密,以及各物体之间的衔接或呼应,形成不断循环与生发着的结构体。 

他总是尽可能消除景深,尽可能消解通常意义上的视觉中心,城市空间的所有细节形成了新的平面化秩序,“看”变得纯粹而沉静,这几乎是不可多得的视觉体验。——姜纬

展期:7月21日——9月30日

地点:浙江·丽水摄影博物馆


现代情侣/夫妇:艺术、亲密和前卫

展览涵盖了40对主流艺术家情侣和夫妇合作创作的作品——它们来自绘画、雕塑、摄影、文学、建筑等不同领域。它将首次对20世纪上半叶艺术家情侣和夫妇们形式各异的亲密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艺术创作做一次探索。其中,不乏传奇的艺术家情侣和夫妇,如朵拉·玛尔(Dora Maar)和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李·米勒(Lee Miller)和曼·雷(Man Ray),以及对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色情艺术作品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巴西超现实雕塑家玛丽·马丁斯(Maria Martins)。

从这些创作产物出发,这一展览还试图对艺术伴侣关系的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他们的方法论是否在一件作品中融为一体?它们之间是互补的、还是相互对立的?《现代情侣/夫妇》还给出了另一种对展览的理解方式——他们的亲密关系也挑战了当时社会对性别持有的刻板印象。“当性别和女性地位受到质疑时,这些夫妇纷纷变成了一个创意单位,使一些女性得以重塑自己的身份。”联合策展人Emma Lavigne说,“这次展览也是希望能够照亮那些长期被她们的伴侣‘蒙上阴影’的女性艺术家们。”


▲ Dorothea Tanning and Max Ernst with his sculpture, Capricorn, 1947 

/ Photograph by John Kasnetsis / © John Kasnetsis

展期:2018年4月28日至8月20日

地点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梅斯分馆


日常与革命: 黄山、庐山的两种风景

展览以泰康收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位重要摄影家拍摄的黄山与庐山的代表作品为基础,试图对滥觞于那个时代的新中国风光摄影以及根植于传统美学推及之后形成的风光摄影典型模式进行考古式的图像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典型风景摄影作品在被革命话语裹挟与一般风光摄影日常表达这两种语境中的遭遇。展览由苏文祥策划,陈复礼、黄翔、郎静山、李进、卢施福、童义欣、吴寅伯、吴印咸、袁廉民、张大力的作品参展。


展期:2018年6月21日至8月18日

地点:北京·泰康空间

展览现场(来源:古巴话史百度号)


时代臻善

——上海50-70年代女性摄影家联展

根据《上海摄影史》中相关记载,目前70岁以上女性摄影家中最为年长的已87岁高龄,她们先后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开始活跃在上海摄影界。摄影项目“中国女性摄影起源一隅”就其中六位女性摄影家——胡秀珍、陈克家、洪南丽、方蕴华、殷孟珍和任慧君进行了采访,将她们的口述记录和资料进行梳理,再征求各方建议后遴选100余幅作品进行展出。展览呈现了老一辈女性摄影家在当时的上海摄影行业中,用自己兢兢业业、开拓创新、追求臻善的精神和态度叩开时代的大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可贵品质。


展期:2018年7月18日至30日

地点:上海·上海中心B2艺术长廊


刘劲勋:苏菲的高原 ▎他方 ▎新疆

三套作品的拍摄耗费了刘劲勋十余年的时间。

影像均采集于西北地区,带有浓厚的本族自省意识以及新疆和藏区的特征元素,画面中的沙痕和迷蒙像是岁月和记忆在这套作品留下的印记,透露着诗意的现实浪漫,用刘劲勋自己的话说“一次,我在石河子市的宾馆里洗澡,想刮胡子,浴室的热气蒙住了玻璃,用手擦拭,迷蒙的水汽上有了划痕,那些划痕我觉得很有意思,新疆就是眼前这个样子,迷蒙,擦拭,是新的迷蒙”。

展览作品由手刷铂金、手工银盐、装置等多种形式呈现,多重形式装裱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展期: 2018年7月7日-8月7日

地点:郑州·全视影像画廊


星球的脊梁

——“纯净星空·生态中国”视听艺术展

历时3年,《星球的脊梁》纪录片团队深入青藏高原,只为追逐最美星光、记录最动听的原生态音乐。他们记录了世界屋脊未被人类改变的原始风貌,展现了风起云涌、斗转星移、日升日落等本源的自然法则。

“星球的脊梁——‘纯净星空·生态中国’视听艺术展”是融合西藏非遗音乐、环境保护、太空探索等主题,以国际最先锋的视听呈现和智能互动技术带给观者梦一般的超凡体验。展览旨在为我们生动诠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向我们展示“星空生态”这个具有时代价值和意义的概念。


展期:2018年7月14日至24日

地点:北京·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东展览厅

▲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国家大剧院官网)


十全十美·国家公园摄影展

为展示国家公园生态之美、原真之美、人文之美及体制试点取得的丰硕成果。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和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联合举办“十全十美·国家公园”摄影展。这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都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宝贵自然资源,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像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展期:2018年7月17日至23日

地点: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体育中心




更多阅读 

南非摄影家大卫·戈德布拉特去世

想拍出美美的照片,其实没那么难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96期)

周末看展|刘劲勋《苏菲的高原》《他方》《新疆》

中国摄协携手今日头条:启动“感光计划”,助力公益摄影

 阿尔勒摄影节两大奖项出炉,唐景锋获专家见面会奖

荐书|《摄影师》: 交织光影与漫绘的阿富汗战时人道之旅

展览|《火车上的中国人》“开”进中国美术馆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