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临海深夜食堂,吃一碗几代人的“回忆”

临海发布 2024-02-10

在巾山西路上
有这样一家
几十年的夜宵老店
当暮色降临
沿街路灯亮起
“大人豆面碎
早已静静等候着每一位“寻味”人


一碗豆面碎

夜宵正确的打开方式
豆面碎可以说是临海人的乡愁代表。清凌凌的汤里,诱人的豆面挤挨在一起,让人只看一眼,便有了细细打捞、慢慢咀嚼的念想。不同于寻常饭店浓油赤酱,豆面碎以最清爽滑溜的口感占据每一位食客的味蕾。

一碗豆面碎、一把榨菜末、一份小肉丸,是临海人踏实睡觉的“小秘诀”。
从最早挑着担子街边卖到拥有自己的门店,这家承载着无数临海人家乡味道的老店已度过四十余年的春秋。
每天傍晚,老板虞红军来到店里,做着营业前的准备。“本来营业时间是7点,后来有一些顾客说晚饭想吃豆面碎,顾客的意见很重要,所以就提前到6点开始卖。”虞红军麻利地准备着食材,迎接第一波顾客。
店里基本只卖豆面碎,但小肠卷等配菜也非常受欢迎,一碗豆面碎的量不大,吃起来却是非常热乎满足。

豆面碎的汤底离不开猪油,加上猪油,香浓爽口都有了,更重要的一点便是不会腻。掀开木质的桶盖,待扑面的热气散去,汤色清亮的豆面碎映入眼帘。
“我们的汤底就是清汤加猪油,虽然简单但一点都不比骨头汤差。再加上榨菜葱花和猪油渣,可香的嘞。”虞红军舀起满满一勺,倒入满满配料的碗里,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调味。
这家店的特色还有老板自制的面结和肉圆,两位“好搭档”为清素的豆面碎增添了层次丰富的口感,使食客有了一分“吃肉”的饱腹感。
深夜里的一碗豆面碎,成为了无数临海人最好的“慰藉剂”。

深夜食堂

四十多年的坚守
“大人豆面碎”的来由起于现任店主虞红军的父亲虞兴法。1981年,虞兴法开始在临海街边卖豆面碎补贴家用。因为虞兴法身材高大,彼时大家都喊他“大人”。

八十年代初,虞兴法和妻子在临海街头摆夜宵摊卖豆面碎补贴家用,虞红军至今对于当年父母出摊仍然记忆犹新。
“我家81年开始摆摊,那时没有固定摊位,东边摆一天西边摆一天。96年以后搬到了老市一医院对面,到现在开了有二十六七年了。”虞红军说道。

小红书用户@今夜羊
1996年,在“打”了十几年的游击战后,大人豆面碎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面。“我从95年开始在家里帮忙,自从96年搬到这里,父亲基本上就没有做了。”虞红军说道。
从开店起,“大人豆面碎”店面一直是小小的一间,没有什么显眼的招牌。但老临海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家豆面碎店。

入夏时节,下班的人结伴而来,入座店门口支起的折叠方桌,一桌人吹着晚风,喝着热乎的豆面碎,聊着家长里短,这绝对是临海街头最惬意的夜宵“打开方式”。也时常有一家人前来,孩子嬉笑玩闹,家长们则“追”着孩子的步伐小口喂食着,温馨的画面也引得其他顾客相视一笑,这何尝不是人生的“小确幸”。
深夜以后,老城静谧下来。嵌在老城的内里的小小店铺,在日夜更替间,见证着整个临海的缩影。






欢迎关注“临海发布”
在这里了解
党委政府权威声音,民生政策权威解读
热点难点权威消息,公共信息权威发布





记   者:吴佳楠
编   辑:周昱吟监   制:牟   再
总监制:陈   耿大家都在看

谁与临海最配?peng友们说了算开学、寒暑假时间定了!2023学年第一学期有点长→“药”聚临海!我们在上海吸引了一大批人高层次人才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临海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在临海深夜食堂,吃一碗几代人的“回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