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巧得天味:人间至味在天台

浙江摄影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2-12-19

点击上方 蓝字 ▲ 关注订阅 浙江摄影出版社


金秋十月的水果店像打翻了颜料盘,其中那片耀眼的金黄里有一种水果,清香扑鼻,闻之令人精神一振,那就是大香泡。


天台有一种类似香泡的水果,名为栾,是柚子中的一类。它的果实栾果状如梨子,清香久远,数月不散,所以天台人把它叫作香栾。栾果香味虽浓但果瓤大多酸涩苦口,一般都把它当作空气调节剂用。中医则把它当作一味良药,认为它有健胃化食、下气消痰、轻身悦色等作用。





不管中医怎么说,栾果还是少有人吃的,毕竟难以下咽,更不要说去吃外面的果皮了。可是天台人发明了一种做法,把只能闻不能吃的栾果皮做成了一种健康美食——栾皮胶。在五十年前,天台城乡常常可以买到栾皮胶,因为用它治中老年的咳嗽很奏效,而且口味甘甜又不贵,很受大家欢迎。


随着时代变迁,栾皮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无处可买,会做的人也几乎找不到了。天台的陈舟宝先生心系乡土,四处寻访,终于打听到当地的徐台旺重新发掘了传统栾皮胶的做法。徐氏经反复试验,在2018年试制栾皮胶成功,并把它重新推向市场。





天台人制作栾皮胶起于晚清,已有上百年历史,徐台旺的制作方法是他的爷爷传下来的。



栾皮在麦芽糖中熬制后,会渐渐变红,最终晶莹透亮,像一块块滋润透亮的红玛瑙。



陈舟宝先生长期生活在天台农村,深谙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模式。他怀着对天台和天台人民的深厚情感,前后历时8年,深入城乡,走访山居农家,一边笔录一边摄影,抢救性地整理出近60种即将失传的天台地方美食及其制作方法。作家钱国丹这样评价他:“一路行摄,心系乡土,怀揣美食技艺。他曾经《打捞沉船》,而今又打捞起美食,善莫大焉。”


他用 1000 多张图片,近 20 万文字,集结成了一部厚重的美食文化读本——《巧得天味》。书中不仅介绍了每一种美食的渊源、具体制作方法,还阐释了背后的饮食文化。





 关于此书的诞生,其实是一个意外。在《巧得天味》之前,陈先生一直致力于抢救和整理天台的老手艺,并出版了《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一书。在《自序》中,陈先生这样写道:


我在收集采访天台老手艺时,采写了如麦芽糖、千张结、泥鳅干等关于吃的素材。当初并不知道能采写到多少天台的能工巧匠,就想把这一块饮食手艺也纳入其中。等到成书时发现,单单老手艺已经可编成一本体量不小的书了,于是就有了单独出一本关于天台美食书的意向。





写着写着,又出现了新情况。陈先生说:


已经有不少素材在手,我原以为用两年时间再收集二十几个,这本天台饮食文化的小册子就可以面世。但是,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我感到我要采写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罕见,有的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几千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这四十年的世事变化却如此之快。老一辈视为美味的东西,无端消失了;过去上不了台面的变为体面之物;原先避之唯恐不及的人们却争相品尝。舶来品、洋快餐成了新宠,土生土长的备受冷落,流传数百年的销声匿迹。原来深受老人小孩喜爱的橘红糕、百果糕、眉毛酥、洗沙盒、乌糯蒜、烧盐豆腐……如今都在哪里呢?


怀着炽热的乡土情结,陈先生凭着一己之力,承担了从采访、拍摄到写作的所有环节。天台著名旅京散文家胡明刚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上自觉的抢救行动。用一句话说,那就是留住了舌尖上的乡愁。”





整部书的内容都来自于陈先生第一手调查资料,内容生动可信。书中美食制作的过程,尤其细致入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制作过程,书中还附有多个二维码,可扫码观看视频,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制作过程。


腰露粉馒头、鸡子镬拉汰、西乡馍糍饭、糯米麦芽糖、藤桥千张结、朗树大油泡、青草石莲腐……这些老祖宗留下的饮食文化遗产,我们不该丢弃,它们也完全有可能在改造后,成为绿色、健康饮食的代表,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书内页展示 





《巧得天味:天台传统美食技艺》

陈舟宝  著

ISBN:978-7-5514-3019-7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0.10


 购买方式

保存下图到相册,打开手机淘宝即可




撰文:裘禾峰

编辑:陈一



| 图书推荐 |



| 经典影像100年 |




| 手机摄影 |



| 摄影后期创作 |




长按关注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