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中国制造”的八问八答

2017-05-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规划司司长罗文、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关情况。


中国信通院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单位,参与支撑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工作,并先后支撑政府部门出台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个关于“中国制造”的热点问题,看看专家们都是如何解答。

Q

工信部此前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其中提到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等七大行动计划。这对提升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具有怎样的意义?

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十三五”期间建设制造强国的重点任务。《行动计划》依托智能制造培育推广、新型生产模式培育等行动,对这些任务进行了方向性部署。例如提出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明确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展目标重点,分行业制定装备智能化改造路线图等,将进一步细化完善制造业各门类、各领域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再如提出将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将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方面,充分发挥领先企业先行先试效应,形成行业主导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壮大的良好局面。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8年,建成一批全光纤网络城市,直辖市、省会主要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30Mbps,同时通过加快部署工业互联网夯实产业网络基础。通过实施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推动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领先企业,初步建成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体系。这都为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推动我国核心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水平提升,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蓝海,客观上推进了网络强国建设。


阅读原文:推进“互联网+”制造——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Q

发展至今,中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迄今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有哪些良好的实践案例?

在中国信通院主要执笔的《2016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蓝皮书》中,对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的丰富案例素材进行了提炼,对中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时代图景进行了全景展现。系统总结了产业界探索的新业态新模式。


报告认为,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以ICT等服务企业为支撑,由环节渗透向综合集成演进。以智能工厂为载体的智能化制造正在起步,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协同化组织应用广泛,以满足个性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化生产平稳发展,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的服务化延伸快速普及,以激发新动能为特征的平台化运营成效初显。


阅读原文:2016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蓝皮书发布

Q

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前提下,产业界也正在加速开展相关探索和实践。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架构工业互联网体系?

作为当前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和战略焦点,智能制造是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生产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全面深度互联为支撑四大特征。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有着紧密的联系,智能制造的实现主要依托两方面基础能力,一是工业制造技术,包括先进装备、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等,是决定制造边界与制造能力的根本;二是工业互联网,包括智能传感控制软硬件、新型工业网络、工业大数据平台等综合信息技术要素,是充分发挥工业装备、工艺和材料潜能,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创造差异化产品和实现服务增值的关键。因此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为其变革提供了必须的共性基础设施和能力,同时也可以用于支撑其他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报告(1.0版)》在分析业务需求基础上,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指出网络、数据和安全是体系架构的三大核心,其中“网络”是工业系统互联和数据传输交换的支撑基础,“数据”是工业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安全”是网络、数据以及工业融合应用的重要前提。


阅读原文:《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发布,下载地址在这里……

Q

随着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入推进,ICT(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已经不仅仅是制造业中的一个分支,它已经成为支撑整个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础领域。我国ICT制造业的内涵是什么?面临哪些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6年,我国ICT制造业收入仅占工业总收入的8%,但是ICT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投入比例达16%,ICT领域专利数占比更达60%以上,ICT制造业甚至引领了我国技术产业整体的创新发展。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正处于变革前期。云、管、端在同时演化:智能硬件正引领新的数字化浪潮,低功耗广域网将构建真正的万物互联基础设施,云+人工智能正驱动所有的行业变革;基于水平化平台 的垂直整合 (云+端)模式,正在成为构建技术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和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使得ICT+ 成为2020之前ICT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ICT制造业内需旺盛、产业体系相对健全、产业规模庞大,但高端产品和上游缺失,大而不强,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中国信通院撰写的《ICT制造业发展报告(2016年)》,为界定ICT制造业的范畴、剖析ICT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在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提供了参考。 


阅读原文:ICT制造业发展报告(2016年)发布

Q

中国制造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建立智能制造建设思路,部署工业物联网?

对于国内制造企业,目前设备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绝大多数为单机使用,设备数据没有加以采集和利用,为此首先需要进行网络化改造。


包括充分利用数字化设备的通信接口、在自动化设备上加装传感器和控制器,并因地适宜地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入技术,建设覆盖全工序、全流程的各类生产、检测、物流设备的工业互联网,充分采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图像信息,从而为设备的集中监视、远程控制、协同制造创造条件。


另外,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管理,可考虑采用条码识别或集中供料、自动计量的方式采集原辅材料及在制品的实时用量和库存数据,以便在精益生产管理过程中实现生产全过程中物料的“JIT”精准供应和实时的成本核算。


阅读原文:智能制造之路如何走

Q

 重点行业、高端装备行业和消费品行业间如何实施差异化的智能制造路径?

以石化、钢铁为代表的原材料行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程度较高,智能制造实施主要以工厂内外各环节数据打通及应用为重点,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供应链协同与能耗优化。


航空、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行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企业生产过程普遍建立了良好的自动化、数字化基础,智能制造实施主要需求在于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推进虚拟设计、协同制造和远程运维。


家电、服装、家具、汽车等消费品行业,具有显著的订单拉动式生产特点,企业应积极拓展个性化定制模式。


阅读原文:我国智能制造如何实施行业差异化路径

Q

在国外智能制造推进过程中,以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组成的联合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联合体有哪些?可以借鉴他们的什么经验?

联合体是指由不同主体(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技术转移公司等服务机构)组建的,面向技术研发、产业化与应用的创新集群,其目的在于推动主体优势互补,形成自主运营与持续创新机制,并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根据主体构成不同和政府参与程度不同,国外联合体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美国创新研究中心模式,二是德国区域产业集群模式;三是日本技术研究组合模式。


为确保制造业领先地位,美国发布先进制造战略,构建以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 推动 “基础研究一应用研究一商业应用”的持续创新与产业化。NNMI下设45个创新研究中心(IMIs),每个IMIs是由当地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制造业扩展伙伴计划(MEP)等构成的联合体,聚焦一个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目前已成立8个。45个IMIs将设立在不同区域,通过技术创新,与当地产业无缝对接,带动区域发展。


阅读原文:智能制造联合体在国外如何发展

Q

中德两国政府在去年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起了平台,以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截至目前,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一是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工作机制三线并进。2016年11月29日,在中德智能制造第一次副部长大会上,中德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副部长级会议、司局级会议的沟通机制,成立了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企业对话工作组。形成了“副部长会议、司局级会议、对话工作组”的三线并进沟通机制。


二是对德投资屡创新高,园区合作迈出新步伐。据有关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企业对德投资约为130亿美元,收购德企56家。而2015年,中方对德投资只有9亿美元。2016年,中方对德投资一半以上流入德国装备业和机械制造业,一定程度上推动技术转移和经验获取,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中国江苏太仓、广东揭阳、四川蒲江、安徽芜湖建立了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江苏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青岛中德生态园与德方联合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共聚集德资中小企业超过400家,已初步形成两国中小企业区域聚集带,为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中德双方均以试点示范作为工作重要抓手。中方围绕产业合作、标准化、园区合作以及人才培养四个方面,遴选了14个具有引领、带动和示范意义的试点示范项目,在信息通信、新能源、机械制造、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等领域切实开展对德合作。德方部围绕机床工具、流体控制系统、产业园区、智能制造等领域,在德国国内遴选了4个试点示范项目,为两国企业、高校、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生态合作树立了标杆。


四是中国超过美法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6年超过了美国和法国,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根据德国统计机构的统计,去年德国和中国的交易额达1700亿欧元(约合1800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中国与德国的贸易额在2016年达到991亿元(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6%。截至2016年底,中国向9394个德国项目进行投资,总值达281.8亿美元(281.8亿美元)。德国主要向中国出口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从中国进口机械,纺织品,家具和玩具。中德两国的产业互补与深入合作已达新高度。


五是多路并进推动两国交流不断深入。今年以来,工信部对内支持相关机构召开了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中德制造业峰会、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中德CPS技术合作论坛等多个交流对接活动,加深了两国企业界的相互了解,为两国企业开展业务提供了平台。对外推动中德智能制造联盟聘请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主席为驻德观察员,为我国反馈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政策动态、产业进程和企业信息等相关资讯,助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


阅读原文: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开启新篇章

 知识点延伸

什么是工业4.0


工业4.0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的划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就是智能化时代,核心目的是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也就是常被提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工业4.0”是德国政府在2011年公布的《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其特征是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技术,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设备和能力,他们非常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所带来的深刻改变。2015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博会上宣布启动升级的“工业4.0平台”,并发布了最新版“工业4.0实施建议”。搭建该平台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德国政府部门更深入、更广泛的参与,使平台相关方形成合力加快促进“工业4.0”实施,稳固并提升德国全球制造业地位。


美国也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准,希望关注设备互联、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他们侧重于传统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中的大数据和云计算。


事实上,德国和美国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中国制造2025》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 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三是工业强基工程;四是绿色发展工程;五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推荐阅读

政策吹风会实录!工信部介绍《中国制造2025》 推进情况


赠书 | 世界电信日来了,送你一份“信”礼

好文章,快分享,一起涨姿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