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百年与当下:后包豪斯——知识分子、建筑学和社会重建(附全程视频)
百年之前的包豪斯与当下的后包豪斯时代,成为包豪斯创建100周年纪念的重要议题。包豪斯创立的初衷与奥义或许在当下并未穷尽其精神与真理,在包豪斯创立10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并对包豪斯建立的百年体系进行发问,对未来社会思想的尊重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3月10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论坛“后包豪斯—知识知识分子、建筑学和社会重建”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论坛将“后包豪斯”作为学术主题的子议题,邀请世界知名的建筑师、教育家,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亚历山大及维多利亚•威利设计教授,中央美院荣誉教授莫森•莫斯塔法维(Mohsen Mostafavi)主讲,并有十余位中国顶尖建筑院校院长、学者、建筑师等嘉宾进行主题分享与圆桌讨论,试图从学术推演和梳理新思想双重角度,对包豪斯建立的百年体系进行发问审视。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教授担任论坛主持。
现场十分火爆,座无虚席!本次,艺讯网特别为大家带来论坛报道及全程视频!
后包豪斯:知识分子、建筑学和社会重建(上)
后包豪斯:知识分子、建筑学和社会重建(下)
(全程视频较长,建议收藏,
并wifi环境下观看,转载细则请后台联系)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吕品晶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高精尖中心常志刚教授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培担任论坛主持人
在开幕式致辞中,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首先代表学校对到场的嘉宾表示欢迎。他谈到,学术思想的建设是学院的灵魂,央美正是在此基础上回顾自己的百年历程。建筑艺术作为央美现有的四大教学群之一,在央美的百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央美的建筑学科虽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有长足快速的发展,这是兄弟院校、业界人士共同的支持和努力得来的结果。本次活动作为央美系列高端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论坛研讨形式,展现各种学科视角的方法,直面当下的多元社会矛盾和切身遭遇,进行科研和教学引领下的学术梳理和建设。中央美术学院视觉高精尖中心常志刚教授随后致辞表示,此次论坛是高精尖中心第一次重大学术活动,特别感谢莫斯塔法维教授的到来并受邀成为高精尖中心的首席专家,也感谢大家对高精尖中心的大力支持。
Part.1
包豪斯与“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作为包豪斯创立之初最为根源的动力,也是包豪斯体系得以延续百年的重要传递者。包豪斯早期的成员来自于当时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使得包豪斯早期教学体系的创建,就是一场知识分子参与的设计变革运动。
Mohsen Mostafavi 教授主题发言
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主讲嘉宾莫森·莫斯塔法维教授认为“知识分子”角色一直贯贯穿于包豪斯的发展历史,从早期教学实践的丰富性探索,到包豪斯思想传承的方式,再到包豪斯对中国当下建筑的影响。包豪斯早期的重要成员来自于不同的领域(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等),以及女性教员也存在。使得包豪斯早期的探索不局限于建筑或家具等单一领域,而是将所有应用型的艺术学科(雕塑、绘画、手工艺等)重新统一为新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包豪斯丰富实践探索中有三位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员,Oskar Schlemmer把运动的概念带到了包豪斯中来,强调人体运动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Mohsen Mostafavi教授主题发言现场
Laszlo Moholy-Nagy 受到俄国结构主义的启发,设计制作了很多具有互动功能的设备,使得变化的光线和动态的体验被引入到空间之中。Hannes Meyer强调把建筑从物体的主体性中脱离出来,以功能性,即对人类活动的关注作为建筑实践的核心。这正是包豪斯之后建筑被理解和建构的方式。在包豪斯思想被传承的方式中“知识分子”也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包豪斯核心人物离开德国前往美国,使得包豪斯的影响带到美国;另一方面,包豪斯传统通过现代建筑协会(C.I.A.M)得以继续扩散和延续。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教授
在国内各位学者的发言中,都谈论到包豪斯与“知识分子”的联系。中国著名当代建筑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从包豪斯与新文化运动各自成立的百年历史中发现,“知识分子”都成为时代的担当者,也成为那个时代造就的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谈到,不论是一百年前的包豪斯,还是后来的十人小组、C.I.A.M,被重点强调的一直是一种理想,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对古典主义的宣战,都是“知识分子”的品德,也是包豪斯精神品德,是最值得当下的我们去重视和传承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教授指出包豪斯的价值就在于“知识分子”的教员在一个并不明确的纲领认同下,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冲突、交织和碰撞所激发的内生动力。
同济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院长李振宇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韩涛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院长李振宇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存在,离不开有多位包括冯纪忠先生、罗维东先生在内的“知识分子”前辈,将包豪斯体系的教育经验带到同济,对同济的建筑教育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教授认为创立包豪斯的“知识分子”们敏感地认识到传统建筑学的知识体系已经和时代革命性的认知发展发生了背反,并创造一种优化的认知结构,组织一套新的知识体系,使得包豪斯体系一直影响至今,以至于当今任何一所学校都摆脱不了包豪斯的影响。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韩涛教授提出在包豪斯成立之初,以Installation的身份出现,他们就包括居民、“知识分子”、使用者、艺术家,只想从事描述的少数作家与哲学家。
Part.2
包豪斯与“建筑学”
“包豪斯”的大师们
德绍包豪斯校舍的设计打破传统建筑学观念,可以说包豪斯孕育着现代“建筑学”的产生。从“先外后内”到“先内后外”建筑观念,从传统的对称到灵活多样的设计法则,创造出以框架结构、窗户玻璃和几何铁序的建筑样式,包豪斯一系列建筑设计的探索,开启现代建筑学教育的发展。莫森·莫斯塔法维谈到,包豪斯的核心人物大都是建筑师身份,由于时代历史的原因,他们离开德国前往美国,格罗皮乌斯成为哈佛建筑学院院长,密斯·凡·德·罗去了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柯布西耶在哈佛设计了卡朋特艺术中心。他们把包豪斯带到美国,也构建起美国现代建筑学的教育。包豪斯的传统通过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扩散和延续,也促进现代建筑学教育的发展。
“包豪斯”校园生活
“包豪斯”校园生活
论及包豪斯与建筑学的渊源,嘉宾们在主题分享给出了自己的回应,王明贤说到,对包豪斯和中国建筑的审视和探讨,应该反映中国现代艺术、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有的内在逻辑。庄惟敏认为中国的建筑学院缺少现代性的教育,中国出现的一些伪现代性建筑,是需要当今建筑学教育反思。韩冬青指出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思想观念与认知批判下找到一种合适的媒介工具,包豪斯创造很多新媒介和表达方式,应注重对包豪斯具体实践手段的学习。中国的建筑教育,不论是面对社会思想还是技术进步,所拥有的呈现手段,始终是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都市实践主持建筑师王辉先生
青年学者王子耕
中央美术学院讲师罗晶
李振宇谈到中国同济大学的建筑系的开创者都是受到包豪斯建筑学教育体系的影响。周榕认为100年后的今天,我们遇到与包豪斯创立时代同样的问题,包豪斯反而成为一种陈词滥调,成为阻碍建筑学教育的堡垒。青年学者王子耕则从个人实践出发,提出后包豪斯时代,作为青年学者可以为建筑学的反思和重建做些什么。并提出:“今天的建筑学,是否还能提供对现实世界足够充分的理解?”。中央美术学院讲师罗晶认为建筑学不应该再把其看成是面对单一世界的创造,而是应该承认本体上不同世界的存在。都市实践主持建筑师王辉先生以“设计课上的康德”为主题,借鉴康德提出“实用主义时代的一种形而上学教学法”,强调在建筑设计训练中的“意志力培养”。
Part.3
包豪斯与“社会重建”
包豪斯的教育实践在由外到内的重建着社会,构建着多元化的社会面貌。包豪斯的产生带有强烈的时代与社会使命,其成立之初就带有对一战后的德国和世界经济秩序发出的内在抵抗,这种抵抗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重建的方式。包豪斯的所到之处,都成为一种新的创造与变革,从海报、服装、家具、产品、建筑开始,最后一直深入到社会的认知方式。
在莫森·莫斯塔法维主题演讲的最后,他指出,很多建筑师虽然早期都受到包豪斯风格和教育的影响,但在后期个人的实践中创作出多元风格的作品,这也是一种社会重建方式。并谈到他所看到包豪斯在中国的一些影响。并通过艺术、手工艺和建筑结合的一些案例进行说明这种新的构建意义。他强调“在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包豪斯原貌重现,而是所有人在各自的背景下发觉自己的独特性,体现当下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呈现出新的可能。”这种新可能就是一种新的社会重建。
“包豪斯”授课
作为一种回应,王明贤引用美术史学者巫鸿的分析,指出中国实验艺术具有社会性、严肃性、现实性。应当建立多元、平行、互动的现代艺术史,打破以巴黎-纽约为轴心的单线条西方现代艺术史。对包豪斯和中国建筑的审视和探讨,要考虑中国现代艺术与建筑的发展情况,以及特有的内在逻辑。周榕指出大家对于现代建筑乃至于对现代世界的认知都带有包豪斯知识基因。然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包豪斯本身已经日益成为一种空洞的陈词滥调。大学的建筑院系已经成为了阻碍知识进步的反动堡垒,因为他们因袭一百年前的知识体系而毫无作为,他们靠知识垄断牟利。在这样的批判视角下,进一步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建立这个时代新的认知结构。他指出,传统的学习模式是单机思维,处理知识的效率其实非常低下。为了能够有效地在当下学习,我们存储知识的方式必须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并提出“人机耦合的数字化教育管理系统”,人不应该只是以单机的方式学习,而是应该形成一个网络,在一个全知识体系中全身心地浸没其中,从而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认知方式。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系主任周诗岩副教授
北京服装学院车飞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鸣浩副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史论部主任周博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系主任周诗岩副教授认为,包豪斯常常被视为某种造物的技术和理念,但包豪斯还其“表演性”的一面,一种带有社会动员性的剧场式的情景建构。随着历史发展,建筑物留存,情景建构却更难有物质载体,使得包豪斯的认知被不断简化。包豪斯所做的是在情景建构下最低限度介入的设计,而很多包豪斯追随者在实际中是把原型设计做成终端产品的设计,这是令人遗憾的。韩涛提到在二战之后,随着成立之初所面临的危机消解,褪去意识形态抵抗功能的包豪斯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吸收;而在后来,随着包豪斯作为一种风格和制度的普遍化,成为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和运作的Mechanism。历史上的包豪斯实质上是尚未被资本主义消化的知识分子的社会重建实验。
北京服装学院车飞教授从包豪斯与文化变迁角度分析,指出包豪斯风格的宜家设计,其实是被资本主义体系消化进入到日常中的包豪斯集中代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鸣浩副教授在发言中强调“手工艺”在包豪斯理念中的重要性,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史论部主任周博强调人的技艺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圆桌讨论
最后圆桌交流环节,各位嘉宾对包豪斯在中国产生影响的深入程度进行热烈的讨论。百年前的包豪斯与百年后的包豪斯,都面临着“知识分子”、“建筑学”、“社会重建”等多重视角的追问。“后包豪斯”学术研讨会正是从包豪斯的百年与当下进行多维度的探讨,从而为“后包豪斯”时代的设计实践与设计思想的产生提供一种可能。
文丨林路
图丨胡思辰
相关阅读:CAFA讲座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莫森·莫斯塔法维:建筑与情境
——TRAVEL WITH ART——
-带你看展-
为使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展览、作品、艺术家及背后的故事,CAFA艺讯网启动全新项目「TRAVEL WITH ART」,联合众多著名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人文学者等一同为大家呈现多元的线上&线下艺术活动!
春季展览缤纷多彩,不可错过,本次,“带你看展”系列正式启动。
后台回复“看展”即可获取更多信息。
For genuine art lovers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exhibitions, artworks, artists as well as stories behind them, CAFA ART INFO initiates a brand new project to invite you to visit exhibitions.
We will invite ten applicants and guide your visit for each exhibition we recommend, please circulate this and leave your message on why you would lik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event and what you want to know through your visit.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高颜值国际范儿的艺术资讯!如需订阅欢迎后台联系:)
国际版Facebook/Twitter平台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