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FA展评丨符号、碎片、事件:张小涛的艺术“显微镜”

CAFA ART INFO 中央美院艺讯网 2020-08-31

 显微事件——张小涛作品展 


“在世俗中遇见神学,

展示出孔隙与裂缝中隐藏的真理……

在无人居住的地窖与阁楼中搜寻真理。”「1」

——Sigfried Kracauer


我们的一切似乎都被数据化了。快速发展的时代里,“0”和“1”两个极为简单的数符,不仅组合了今日所见的图像,也将所有的关联词编织在这张无形的大网之中,全球化、交流、信仰、争端、消费、享乐……人被牵扯进关系的漩涡,复杂多向结构构架了生活基本面貌。观察社会、理解了人,或许也就窥见了一部分艺术家们在做什么。


“以小见大”是艺术家张小涛游刃有余的叙事手法,换句话说,无论创作方式怎么更新,从早年创作油画,到近年的新媒体作品、动画、装置艺术,不难发现“宏观与微观”是围绕在他作品里的基本对立矛盾——DNA、细胞、蚂蚁、工厂、城市系统,记忆、历史、梦境、想象,生灵、万物、宇宙,他将“小”与“大”的元素梳理,好比编码里的那些“0”和“1”,并排列出各异的转换规律,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勾勒起连结点。


那么,他又是如何找寻这条隐秘的“显微”线索,形成极具张力的艺术表达,以个人化的方式串联、重构、讲述、探索的呢?



1970年张小涛出生于重庆,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0年创建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2010-2015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徐冰。张小涛现作为活跃于国际与本土的新媒体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参加的重要展览包括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第7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德国林茨电子艺术节、荷兰动画电影节等。


其最新个人展览《显微事件》于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吕澎任策展人。本展呈现了绘画、动画、影像、装置以及相关文献、采访报道,是艺术家至今最为全面完整的艺术展。


显微事件——张小涛作品展

银川当代美术馆 展览现场


腐烂的欲望,消费的暗讽


受到70-80年代伤痕美术的影响,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与今天成长起来的80、90后一代艺术家完全不同,历史、痕迹、现实问题都在无形之中注入血脉,并习惯性肩负集体的意志,从宏大层面来选择视角,但张小涛有意挣脱一种范式,他的作品里有记忆之痕,也有现实批判,他努力接纳新的生活和事物,更关注内心、关注过程,关注描述对象可能引发的思考。


2000年初张小涛到北京生活,这段时期的创作从他的日常生活感悟中生发出来,并非单纯的记录。从他的手记(2002年)中也可以读到类似的敏感,“天堂(210x400cm)、116楼310房(210x400cm),是我理解的北京新生活,它们充满着青春的享乐主义和末世的颓废情绪……纵欲过度的糜烂镜像令人眩晕,且充满着恐惧、躁动不安……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一粒尘土、一只蚂蚁、一只死去的老鼠、一堆发霉发臭的垃圾……我们的烂生活,腐烂与灿烂同在,有时腐烂就等于灿烂。”「2」


116楼310房,亚麻油彩

310 room 116 building

Oil on canvas   210x400cm    2002

来自天堂的礼物之二 亚麻油彩 

Gift from heaven No.2 Oil on canvas

210x400cm 2003

溃烂的山水之一 亚麻油彩

The  Decay of Landscape NO.1

Oil on canvas 300x200cm 2004


大量象征形象的运用,组构了艺术的基本符号。画面中主体“物”非常直接——浸油塑料桌布上的火红的小龙虾残渣、半拉咬剩下的西瓜、坍塌的巨大蛋糕、发霉布满绿菌的草莓,画面多数采用聚焦手法,推进的镜头感和巨幅的画面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第一反应是排斥靠近的,不仅是因为退远几步可观其全部,也似乎因为这些画面充满了诡异的“味道”,一股腐化的、看似奢靡的假象散漫,糜烂嗅觉发出信号,全身的器官都被调动,细想之下,我们排斥的不正是每日自身消费的残渣、不正是我们耐以为常的现实世界?


“老鼠、腐烂草莓、坍塌蛋糕、蚂蚁”等等,直指对物质化社会、欲望、生存关系、全球化影响的焦虑、反思。物欲横流社会里,他借用微小的、不起眼的、残存的东西表达反抗和呐喊,“我希望把这些生存的恐惧、渺小、压力、糜烂的微观片段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它们是我们荒诞而纵欲的物质生活的片段的抽样放大,也是我们面对这个物质化的欲望社会的本能的疑虑和反应。” 「3」


蚂蚁搬家之三 亚麻油彩

 The Ant Moving thing No.3

 Oil  on canvas 300X200CM 2006

暴雨将至 亚麻油彩 

Coming Tempest Oil  on canvas 

300X200CM  2006

千里江山 之二 亚麻油彩 

200x150cm  2016


深入实践后,画面符号得到扩充,延伸到了医用垃圾、重钢卡车、城市地铁、网络图像等,他借以“社会病态”的角度,试图挖掘社会景观之中的矛盾,寻求病根,这些饱含意义的元素经过重构,揭示复杂现象,而这些现象又转换成另一种方式渗入我们的生活,相比照15年前,今天的人们或许更无法逃脱消费主义带来的种种便利,以及与之同行的物质追求、欲望、幻想、腐烂、迷惘,在可见和不可见的地方,交叠重合,循环不息。


动态叙事:二维绘画到三维影像


不满足于一种艺术形式,张小涛同时在绘画、影像、装置、综合艺术等领域展开实验。关注的话题也不再拘泥于个人生活,逐渐投放到更辽阔的社会现实、人群、事件之中,但一直未曾脱离有关“微观与宏观”的实验性


迷雾 剧照 32分06秒 2008


相比照平面的二维绘画,三维的动画更具有动态叙事性。2005年年底,张小涛第一步动画作品《夜》完成,初做动画令他非常兴奋,同时也正为另一部构思《迷雾》(2008)的创作筹备,作品字已经提示出一些迷惑、捉摸不定的信息,在这部影片里他用微观叙事来抽样放大,从重庆钢厂、西藏、深圳等地取景取材,将个人经验与社会历史、城市生活面貌串联、解构、剖析——学生时代在重庆老钢铁厂的所见、北京798艺术区的生活经历以及借用新兴城市深圳的发展意向,三条线索重叠变幻,记忆、家园、信仰、历史、变迁、同一置景的时空中,似乎一切都那么熟悉,但一切又像梦一样的、崭新的、似是而非的视象迷宫。


量量历险记 2013


张小涛创作的同类型电影、短片、动画等都延续了他的创作DNA,从个人记忆出发、现实取材,编织多元话题,重构视觉载体,启发反思。例如,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萨迦》(2011)渊源来自艺术家幼年受佛教影响、敦煌游览印象的经历,在场与神思、真实与虚幻,于动态式片段中穿梭,由此切入对宗教、社会、历史的话题探讨;《量量历险记》(2013)采用其儿子量量的手稿原画作为概念和原点,打开了一种全新的对话模式,充满幻想、憧憬的童真与具有理性逻辑的思维碰撞,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遇,产生了奇妙效应。


萨迦 影片截图 15'06'' 2011

《黄桷坪的春天 》截图 3动画纪录片

 90‘32’‘ 2011-2016


动画纪录片《黄桷坪的春天》(2011-2016)立足于黄桷坪这块“城乡结合部”,以张小涛在重庆参加高考、生活经历为背景,穿插魔幻与现实的场景交叠,折射一代人壮志初心、青春迷惘,他借影片提出反问“这是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纠缠不清的时代,我们都在放逐自己,放逐是永远的宿命吗?时间成为了神奇的导演,两代人的青春最后都燃烧成为了灰烬,最后我们成为了一无所有的赌徒,一切都变成了深邃的虚无……”他抛出了提问,观众在这些影片中观照自我解答。


虚拟天地,蜉蝣万物


一旦采用多种方式来创作,人们不免会将艺术家的各种作品进行比照、联系,张小涛近年的新媒体系列借助科技、媒体手段,营造了丰富的动态视觉图景,但纵观其早年绘画到近年的作品,不难发现这条观念逻辑一直延续。他对“以小见大”的方式掌控分外成熟,挖掘着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不断捕捉着这广袤宇宙之中的微妙变化。


三千世界蜉蝣 07‘39” 

2018年  数字截图


日本文化中常将“细微之处有神灵”奉为一种高级的暗喻旨意。“大”与“小”的转换,就像圆的两端,可曾设想,巨大无边之物与微渺狭小之物实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宇宙是否是一个生物细胞般的生命体?而细胞被放大无数倍后的图像竟然呈现了宛若“太空”的样式。2018年的作品《三千世界· 蜉蝣》基于这些最新的物理学讨论,将目光扩充到地球以外,落足在空间站中全球航线数据,转换成信息可视的图像。“三千世界”源自佛教术语,张小涛从带有朴素相对论意义的观念入手,平衡微妙关系,在此中穿插社会事件的讨论,以及大数据规律、互联网信息,地图、交易、游戏、网络符号、人口变迁等等,他由此重组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大量图像碎片,酝酿自由生长的思维孵化平台,建构一种超出现实的媒介模式,传递“社会作为真正的实验场”的观念。


展览现场


无论是科学的探索,还是宗教、艺术的思考,哪怕是日常的生活层面,人类对于浩渺博大、微观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步,这些与生命的奥秘紧密联系,也是吸引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来源。艺术家张小涛将个人经历、社会观察与历史变迁、公共事件、文化思考、世界面貌等话题串联交织,并通过对二维平面、三维动画、立体装置等多种语言的长期探索转换成富有生动表现力的表达。


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显现,所有的对抗、争论都指向了一种人文的关怀和善意的提示,这也是艺术家能够不被虚幻反噬、挣脱固定模式的突破点,可以说,这种探讨式、实验式、社会镜像式的作品没有固定的结论,张小涛架构的艺术“显微镜”,欲以呈现的也并非结论,而是有关表象与真相、虚幻与真实的开放式侦察、研究、探讨。


 文丨张译之 

图片致谢主办方及艺术家




「1」《当最后来的比最新的还早》(意)劳伦佐·萨舒里·德·比安奇,《张小涛艺术研究文集 2009-2019》(银川当代美术馆),第77页;

「2」《唯物主义的糜烂》(德)曼弗雷德·施内肯伯格尔,文集同上,第17页;

「3」银川当代美术馆展览手册。




展览名称:显微事件·张小涛作品展展览时间:2019年12月7日——2020年1月5日展览地点:银川当代美术馆策展人:吕澎参展艺术家:张小涛


 ——TRAVEL WITH ART—— 

重磅推荐《洞见ART》!

透过屏幕 预见未来 洞见真理 


后台回复“看展”加入艺讯福利友邻团

回复“洞见”即可获取栏目全集

转载及合作请后台联系!


For genuine art lovers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exhibitions, artworks, artists as well as stories behind them, CAFA ART INFO initiates a brand new project to invite you to visit exhibitions.

CAFA ART INFO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Facebook/Twitter

国际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https://www.facebook.com/CAFAArtInfo

https://twitter.com/cafaartinfo

最新国际月刊已出

订阅请留言


滑动查看详情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