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母亲,老太婆”角色如何转换?传奇女艺术家蕾切尔·费恩斯坦的答案
Rachel Feinstein: Maiden, Mother, Crone
编者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美国艺术家蕾切尔·费恩斯坦(Rachel Feinstein,1971-)坚持创作聚焦于女性的雕塑,融汇艺术史、宗教、神话、童话中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挑战社会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的刻板认知。她的作品从广泛的角度考量女性角色,并以自身的艺术实践为女性艺术家的地位重估和当代社会的性别议题带来启示。
在近三十年的实践中,她探索女性身体的神圣与亵渎、美丽与怪诞、喜剧与悲剧之间模糊的界限、童话与恐怖故事的连结…… 这些主题如今在美国纽约的犹太博物馆的展览《蕾切尔·费恩斯坦:女孩,母亲,老太婆》中得到呈现。展览以艺术家近三十年创作中聚焦的女性人物和故事角色为线索,那么,该展又是如何探究“女性气质”在大众文化和大众想象力中体现,女性一生中“女孩”、“母亲”、“老太婆”的身份之间又如何交织与转换呢?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犹太博物馆
蕾切尔·费恩斯坦
摄影: 克里斯·桑德斯(Chris Sanders)
蕾切尔·费恩斯坦的“女孩”阶段充满传奇色彩。年轻的她漂白头发,衣着大胆而先锋,与自己古典端庄的外表作叛逆斗争。费恩斯坦曾申请极富盛名的耶鲁大学纯艺研究生(MFA)项目,因面试时穿着全透明的迷你短裙和印着“我是满足者”(I’m a satisfier)标语的T恤而被拒,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艺术道路上的探索。1994年是她踏入纽约艺术圈的第一年,她在曼哈顿画廊Exit Art「1」搭建了一间姜饼屋并沉睡其中,这个装置及行为表演题为“让艺术家活着”(Let the Artist Live)。透过屋子的窗户,观众可以瞥见在安眠药作用下沉睡的费恩斯坦,如同梦幻的睡美人,又如一位藏家指出的那样,彷佛从美国艺术家约翰·柯林(John Currin)细腻而诡异的油画中走出的女人,柯林和费恩斯坦也正因此相遇。「2」
装置及行为《让艺术家活着》(Let the Artist Live),蕾切尔·费恩斯坦,1994年,图片来源:高古轩画廊
1999年,当费恩斯坦还在Marianne Boesky画廊做前台接待时,画廊主博斯基(Boesky)偶然瞥见了她的雕塑草稿,便当即告诉费恩斯坦要在画廊展出她的作品,费恩斯坦说:“但我在这里工作”;画廊主答:“好吧,那就开除你”。费恩斯坦是否被当场“开除”无法考证,但她最终于2005年在该画廊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览,这已经是艺术家继在纽约White Columns画廊和法国Le Consortium美术馆展览之后的第三次个人展览。
2012年Tom Ford秋季发布会舞台,由蕾切尔·费恩斯坦设计,图片来源:Vogue
费恩斯坦也是顶级时尚设计师的灵感缪斯:2004年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推出了由费恩斯坦启发的系列;汤姆·福特(Tom Ford)特别邀请她做2010年回归女装首秀的模特;2012年她为再次与雅各布斯合作,打造秋季发布会舞台,将雕塑装置与时尚有机结合。在时尚不被纳入纯艺术范畴的时代,很多艺术圈好友担心她涉足时尚会破坏专业形象,但费恩斯坦认为,“当时尚将女性和装束完美结合的时候,它就像一幅伟大的油画一样让人目不转睛”。
蕾切尔·费恩斯坦与约翰·柯林,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费恩斯坦的另一重身份是约翰·柯林的油画模特和妻子。柯林是最具影响力的当代画家之一,其2012年于惠特尼美术馆举办的个人回顾展引起轰动,纽约文化刊物《布鲁克林轨道》(Brooklyn Rail)称它颠覆了“绘画已死”的论调,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主义回来了”的疾呼。展览画幅中不乏妻子费恩斯坦的面容和身影,她在开幕式上对朋友说:“他对我的爱就在墙上,这很美妙。”柯林的绘画得到学术圈和艺术市场的双重认可,其画作在苏富比的单幅售价突破500万美元。2011年,他们夫妻二人被《纽约时报》称为“当今艺术界最具权力的夫妇”。
《蕾切尔·费恩斯坦:女孩,母亲,老太婆》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犹太博物馆
社交光环之下,蕾切尔·费恩斯坦更是备受瞩目的当代艺术家。她的早期创作《让艺术家活着》不仅使她的“睡美人”形象深入人心,更开启了她对女性角色的漫长探索。作为费恩斯坦的首个美术馆调查展,《蕾切尔·费恩斯坦:女孩,母亲,老太婆》在犹太博物馆一层展厅集中展出了艺术家近三十年的雕塑、装置、绘画、素描和视频创作,以及受美术馆委托创作的大型浮雕、全景墙纸,全方位地呈现了费恩斯坦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展览标题取自女性一生的女孩、母亲、老太婆三个阶段,艺术家实则强调阶段之间的空隙、边缘之间的中间点,在这里,羞耻感与生命力、贱斥感与生育力、衰老与智慧彼此交织。
《模特》(Model),蕾切尔·费恩斯坦,镜子、木头、石膏,2000年,图片来源:犹太博物馆
展览由三件富有精神渊源的雕塑——《模特》(Model,2000)、《圣·塞巴斯蒂安》(St. Sebastian,2012)、《圣·迈克尔》(St. Michael,2012年)开启。三件作品在雕塑形态上类似,但《模特》形态较为抽象且比例性感。角度不一、错落有致的圆型镜面打乱了本身稳定的结构,呈现出碎片化的视觉效果,而又共同反射着其它雕塑、观众、房间或三者皆有。它的创作灵感是佛教中帝释天宫殿的“因陀罗网”,其上附无数宝珠,无限交错反映,重重影现,互显互隐。《华严经》以因陀罗网譬喻诸法之一与重重无尽之义,作者以其暗示所有人类的过去和现在都相互联系且密不可分,“女孩”、“母亲”、“老太婆“之间的关系亦然。这件雕塑也指涉了艺术家的个人故事:费恩斯坦在少女时代一直是时装模特,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敏锐地意识到形象传播所带来的困扰以及现实与影像共存而产生的矛盾。
《冰柱》(Icicles),蕾切尔·费恩斯坦,有色树脂、泡沫、木制基座,2018年,图片来源:犹太博物馆
以树脂和泡沫完成的雕塑作品《冰柱》(Icicles,2018)体现了费恩斯坦对于各种工艺和材料的娴熟使用。作品呈现了一个受细菌或僵尸折磨的类似《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内衣秀中天使的女性形象,将完美的女性与噩梦般的纠缠合为一体。这件作品与艺术家此次展出的视频作品《春天和冬天》(Spring and Winter,1994/96))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灵感均来自通常被认为是“睡美人”原型的意大利17世纪童话故事《太阳,月亮和塔莉亚》(Sun, Moon, and Talia)。在故事中,国王将女儿锁在玻璃棺材中,希望将她保持睡眠状态而永远不会经历成熟和老去。后来,公主在睡眠中被一名骑士强奸致怀孕,分娩后才被唤醒。费恩斯坦通过作品关注通常由母亲讲述给女儿的童话,向表面无害的故事发问并解读其复杂性
《春天和冬天》(Spring and Winter),蕾切尔·费恩斯坦,单频影像,1994-1996年,图片来源:高古轩画廊
《春天和冬天》是展览中创作年代最早的作品,作品中艺术家将自己一一打扮成从童话故事和儿童文学作品中提取的女性形象:纸娃娃,睡美人,女孩,和老太婆。纸娃娃介绍了这个“梦中的梦”:睡美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太婆,老太婆沉睡在暴风雪中并梦见自己是一个年轻女孩,在色彩鲜艳的背景下尽情享受青春。重重梦境背后,这些人物形象均来源于同一个人,费恩斯坦在这里受到新异教「3」中三位一体的女神的启发,即少女、母亲、老太婆是同一个体。她的作品调和成熟与退化、脆弱与力量,维系着不同角色之间的连续性和同质性。在费恩斯坦的世界中,女孩、母亲、老太婆的阶段彼此交织相互衬托,构建出女性一生的复杂叙事。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犹太博物馆
这次调查展突出了费恩斯坦广泛而多样的灵感来源,它们跨越历史阶段和思想渊源,包括宗教故事和童话故事,欧洲手工艺和美国刻奇(Kistch)文化「4」,身为人母的经验和女权意识形态等。作为雕塑家,费恩斯坦对于材料与技法的把握使她足以融会贯通多元文化,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多重媒介创作。大卫·科尔曼(David Coleman)曾在艺术论坛杂志中评论她的作品:“就好像沃特·迪士尼(Walt Disney)遇见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意即她的雕塑兼备迪士尼动画世界的美好意象与弗朗西斯·培根暴力扭曲的风格,呈现出一个梦魇般的奇幻乐园。
《麦当娜》(Madonna)局部,蕾切尔·费恩斯坦,2015年,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棚屋》(The Shack),蕾切尔·费恩斯坦,木头、雪松木板、铁丝、镜子、金箔和油漆,2001年,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女孩,母亲,老太婆”指涉不同年龄的女性所承受的社会期望,在作品之外,费恩斯坦实际上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身份问题。展览开幕后,她在接受 《布鲁克林轨道》采访时谈到作为女性艺术家以及犹太艺术家的耻感和脆弱感。例如,某些观众专注于她的犹太身份「5」与犹太博物馆的联系,而忽略了作品内涵以及展览本身的意义。实际上,成立于1904年的犹太博物馆在关注犹太文化同时,曾策划举办艺术史上意义非凡的展览,如1966年的展览《基本结构》(Primary Structures)正是极简主义运动为人所知的开端,博物馆近年来也持续发掘在历史上被轻视的优秀艺术家,包括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和马克·卡米尔·查尔默维奇(Marc Camille Chaimowicz)等。
《布莱伯利》(Bradbury),蕾切尔·费恩斯坦,镜上油彩与瓷漆,42 x 54英寸,2018年,图片来源:高古轩画廊
《棚屋》(The Shack),蕾切尔·费恩斯坦,木头、雪松木板、铁丝、镜子、金箔和油漆,2001年,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鲁丝(茶杯)》(Ruth(Teacup)),纸上粉彩,39 x 27.5英寸,2005年,图片来源:Marianne Boesky画廊
《伊娃(遮阳伞)》(Eva(Parasol)),纸上粉彩,39 x 27.5英寸,2005年,图片来源:Marianne Boesky画廊
费恩斯坦说:“我最不想提及的就是犹太艺术家、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在犹太博物馆举办展览其实是与这种羞耻感正面对峙,来达到摆脱它的目的。”无论对于观众还是自己,费恩斯坦都愿意相信:这次展览也许是一次重启、一个以新身份开始的机会。
编译/何雨婷
编辑/杨钟慧
新媒体编辑/张译之
展览信息:
蕾切尔·费恩斯坦:女孩,母亲,老太婆(Rachel Feinstein: Maiden, Mother, Crone)
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22日
犹太博物馆(The Jewish Museum, NYC, U.S.)
注释:
1. Exit Art(出口艺术)是一家非盈利艺术机构,于1982年在纽约成立,致力于展现挑战社会、政治、性别、美学规范的艺术。
2. 展览期间,有人打电话给约翰·柯林让他一定要来看看这位“睡美人”,到访的柯林瞬间被这个似乎从画幅中脱胎而来的女孩深深吸引,他们就这样相遇并在后来结为一生的伴侣。
3. 新异教(Neopaganism)是20世纪以来多种新兴宗教运动的统称,与基督教开始盛行前的非基督宗教有关。
4. 费恩斯坦的作品《麦当娜》(Madonna,2015)借用德国梅森瓷器人物形象;刻奇(Kistch)被视为次等的视觉艺术形式,对现存艺术风格作复制或是对已获广泛认同的艺术作模仿以迎合大众口味,如费恩斯坦在作品《棚屋》(The Shack, 2001)中对于迪士尼造景的模仿。
5. 费恩斯坦1971年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父亲为犹太人。
参考资料:
犹太博物馆官网
https://thejewishmuseum.org/exhibitions/rachel-feinstein-maiden-mother-crone
高古轩画廊官网
https://gagosian.com/artists/rachel-feinstein/ https://gagosian.com/quarterly/2019/11/18/interview-rachel-feinstein/
展览相关报道
https://www.artforum.com/print/previews/201907/rachel-feinstein-maiden-mother-crone-80571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2/arts/design/rachel-feinstein-jewish-museum.html
https://brooklynrail.org/2019/11/art/Rachel-Feinstein-In-Conversation-with-Phong-Bui
https://www.broadwayworld.com/article/The-Jewish-Museum-Presents-Rachel-Feinstein-Maiden-Mother-Crone-20190516
https://forward.com/culture/438259/she-shattered-the-glass-coffin-of-fairy-tale-endings/
艺术家相关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chel_Feinstein_(artist)
http://www.papermag.com/2008/08/about_last_weekend_chatting_wi.php
https://observer.com/2003/12/power-punk-rachel-feinstein/
https://brooklynrail.org/2004/01/artseen/john-currin
https://www.vogue.com/article/all-the-runways-a-stage-rachel-feinsteins-set-design-for-marc-jacobs
https://www.nytimes.com/2011/03/13/fashion/13CurrinFeinstein.html
图片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近期推荐
年度回顾
👇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Facebook/Twitter
国际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https://www.facebook.com/CAFAArtInfo
https://twitter.com/cafaartinfo
最新国际月刊已出
订阅请留言
——TRAVEL WITH ART——
为使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展览、作品、艺术家及背后的故事,CAFA艺讯网启动全新项目「TRAVEL WITH ART」,联合众多著名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人文学者等一同为大家呈现多元的线上&线下艺术活动!
后台回复“看展”即可获取更多信息,加入艺讯友邻群。
后台输入“洞见”获取2019最火“洞见ART”全集!
For genuine art lovers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exhibitions, artworks, artists as well as stories behind them, CAFA ART INFO initiates a brand new project to invite you to visit exhibitions.
CAFA ART INFO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