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虚幻图景×科技堡垒:唐晖构筑了一座艺术“共同体”王国

CAFA ART INFO 中央美院艺讯网
2024-08-31


“共同体——唐晖个人作品展”于2020年12月19日下午在壹美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以“共同体计划”作为先导,由“时空·初始设定”、“意境·集体主义”、“机械·自我迷城”、“竹节·生命脉动”四个篇章徐徐展开,囊括了其近二十年的重要节点作品——纪念碑系列、广场系列、皮肤系列、奈良鹿系列、草本系列等。


同时,唐晖借助全新的数字绘画技术及3D打印,创作了矢量绘画、雕塑及综合装置,从竹节、卡通、纪念碑、机械、太空等诸多视觉谱系中撷取与童年梦想和生活体验相关的元素,为观众带来了一个丰富的、多层次的、原创的艺术“共同体”王国。


展览现场

艺术家唐晖在其个展“共同体”展览现场


展览主题“共同体”所能容纳的含义是相当丰富的。据悉,这一概念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意寓对真善美有着共同追求的集合体。又如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的同名著作《共同体》中提及,“有些词,它还是一种感觉,’共同体’这个词就是其中之一。”它能够传达出人们热切希望栖息的倾向。或可见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阐释“它具有直接、共同关怀的意涵”,意指各种不同形式的共同组织,是“充满感情、具有说服力”的词。「1」威廉斯在《文化与社会》中又言“共同体观念,是一种积极的相互责任观念”。「2」各种文本中覆盖“共同体”的复杂变化思潮于此无法赘述,但它们都指向一些共同提示:它的基础始于某种同步的内核关系,寄美好之愿于当下与未来,并在一定的范围中获得相对的认同感和安全感。瞭望当下,碰撞与冲突、威胁与焦躁、怀疑与不安频频而生,这或许也正是人们屡次关注该词的缘由。


一层“共同体”计划,展览现场 ©艺讯网


但本次展览的“共同体”,并非牵涉于任何一种宏大的政治观念,而是围绕那片艺术家力所能及营造、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和非同寻常的体验。美术馆一层的“共同体”计划,正是艺术家邀请人们进入到备显安全感的理想家园的开始——始于竹节而蔓延生长出的一个新奇、原创、生动的异想世界,艺术家称拥有“像驾驭大型玩具的操作体验感”——铠甲、武器、飞船、英雄的图样幻化为高大模型和精密喷绘。这是唐晖在《唐城计划》之上的续步之作,也是同该美术馆对话的在地创造,现实与想象、虚拟与重构并置,“共同”的艺术体验便在多种媒介的穿插交互中编织成流动的叙事线。


第一篇章“时空·初始设定”,展览现场 ©艺讯网


二层第一篇章“时空·初始设定”以1991年本科毕业创作《时空一击》系列为核心,重构记忆与视觉经验,形成微妙复杂的视觉图景。在如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曾在文章《唐晖:在记忆与经历之间》所给出该作品的评价,“显示了他青春时代充沛的想象力和营造画面丰富结构的能力,人文的、历史的形象和科幻式的场景结合起来,打破了固定的时空,形成历史与未来的视觉连接。”「3」


第二篇章 “意境·集体主义” 展览现场


展览第二篇章的“意境·集体主义”则带来了更为抽象的“纪念碑系列”,艺术家此时已经将目光从虚幻的太空和想象中拉回地平线,借由各种普通人物形象与广袤地平线的组合,刻画出在庄严肃穆的意境里寻觅安宁的心态,而“广场系列”则以朴实坚定的素描风格描绘了他心中的乌托邦,颇显细腻的文人画质感。


第二篇章 “意境·集体主义” 展览现场 ©艺讯网


唐晖坦言,“我是工业文明的热爱着,喜欢轴承和机械联动的复古工业感。”第三个篇章中“机械·自我迷城”囊括了几组更为“内化自我”的挖掘实践,从2010年这段时间开始,由于身患疾病,他重思人生,这些经历都渐渐浸入了作品,比如“皮肤系列”继而将起初对纵深3D空间的痴迷推向了对薄薄的皮肤纹理表达,又如纸上水彩的薄透“奈良鹿”、或者解构风格浓郁色彩“鹿器人”——看似画鹿,实则在“画自己”,他从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转向了现实的探察,也在更具深度的联接上不断进行自我内省和反问。


第三篇章 “机械·自我迷城” 展览现场 ©艺讯网


人们公认竹子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植物之一,它们短期便可疯狂生长,挺拔而出。第四个篇章为“竹节·生命脉动”,唐晖认为,竹节作为该植物关节的连接处,虽有不完美,但无疑最具力量。勾线的“抽象、草本系列”汲取了竹节的魅力,画面更为趋于简洁,充满张力的线条或要溢出屏幕;“草本系列”更是将细微之处的动势无限放大,该系列并非注重视觉,而是以游戏的方式重构思维,也是从“水彩纸本的鹿”向着丙烯材料的再度回溯。


第四篇章 “竹节·生命脉动” 展览现场


唐晖表示近一年他的创作两个主线同时进行,一是百草系列,二是纪念碑系列。他从未放弃纪念碑,“远远望着纪念碑的这边,就是当下的生活。因为这些作品里,有童年、信仰、绘画技艺和爱。”正如前言里提到的叩问反复浮现:“共同体”能否成为我们的一个安全堡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艺术家的坦诚言语定然要比文本的侧面描述更为真切,于此,艺讯网在开展之际特邀唐晖教授进行专访,他详细介绍了本次展览初衷,与个人回忆、记忆故事相联系的艺术情结和经历体验,为我们带来了真切而丰富的第一手解读。



受访嘉宾:唐    晖

 (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

采访/撰文:张译之(中央美院艺讯网编辑)

照片拍摄:胡思辰(中央美院艺讯网摄影师)

采访时间:2020年12月17日

采访地点:壁画系办公室


Q

您在壹美美术馆新展“共同体”,筹备了多长时间,整个准备过程是怎样的?可否详细同我们聊一下?这次展览不在一般的艺术区,而在中关村,听说您有非常不一样的感觉?有些什么故事分享?


唐晖:大概在去年12月份壹美美术馆视觉总监程大鹏先生向我提起说办个个展,我跟他以前在展览上相熟识,也一起为同一个单位做过作品,所以建立了很好的联系。我平常也习惯了低调,办个展对我来说心理压力有点大,但其实当时作品肯定是足够的。后来又因为疫情来得突然,打乱了我非常多的工作计划,当时也被滞留在美国,接到他们的邀请时还是犹豫了一下,打算说先“隔空”看看场地,团队发来展馆视频,包括友人也帮我去现场踩点。了解过美术馆后或许才是真正打动我的开始,因为壹美美术馆在中关村,不是传统的美术馆场地,更像一个商场、商店,空间上是流通的,门口有一个咖啡厅,咖啡厅与展厅之间是互通的,一楼的三分之一都有落地窗户,内部也安置了移动展墙,二层的空间比较安静,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这是美术馆两层空间最早给我留下的印象。但因为疫情的影响,还不知道能不能办,便也没有太过在意这个事情。


《纪念碑系列》,300 X 200cm,丙烯亚麻,2018

《鱼》,100cm X 80cm,布面丙烯,2019


之前我的朋友都说,唐晖办展都不是在常规展示空间,确实是这样的。但是这次在中关村,展区坐落地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或者说,“中关村”其实就是美院老师和同事们对我的印象标签之一(笑)——唐晖是一个喜欢“高科技”、对电子产品狂热的人。包括我滞留在美国的时候,也是被滞留在了湾区、硅谷,在苹果总部的旁边。那么,这些关联起来的事情,也多少包含了一些我对“IT”和科技的热爱。我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对电脑和IT充满兴趣,那时候四环路还没有开,三两好友经常坐着公共汽车去中关村买设备和零件,从286(编辑注:80286,官方名称为iAPX 286,是英特尔Intel公司的一款x86系列CPU,最初发布于1982年)一直到现在最新的Mac Pro。


《鹿器人系列 No3》

60cm X 50cm,丙烯亚麻2014

《鹿器人系列 No4》

60cm X 50cm,丙烯亚麻,2014


中关村周围有很多游戏园区,比如女生都喜欢逛街买衣服,男生们就在一些中关村的电子商城里“冲浪”。当时我跟冯梦波一起,他比我在这方面更专业一些,能够把这些转成作品,我就纯属玩,当时是当成游戏在玩,但是我也不玩游戏机,就是在系统里面玩,PC机老系统的各种bug修复、重装系统,我还做了中国最早的个人网站等等。如果不是因为对这些电子产品的狂热,我可能在艺术上能够更高产(笑),它们几乎占据了我50%-60%的时间。


《我的日志风景之四》,66 X 33cm,纸本水墨,2016

《我的日志风景之八》,66 X 33cm,纸本水墨,2016

《我的日志风景之十一》,66 X 33cm,纸本水墨,2016


就像皮力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我很认同,他说我作品里体现了对于工业文明的一种兴奋和热爱,里面参杂很多机械、金属、兵器等的元素。我当时去台湾做项目工程,回来的时候花光了所有报酬买了一台苹果电脑,大概是1400美金,后来苹果笔记本电池坏了,在北京还完全找不到一个重要接口,国内都还没有专门的店,来回辗转折腾。所以,我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些电子相关产品里面。当时申请了台湾的壁画项目,需要用邮箱沟通,还要骑着行车去电信电报大楼申请,那个时候邮箱只有那么几个,还是public.gz.cn结尾。互联网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想起这些跟“中关村”有关的经历,充满感情和回忆,这也就是为什么非常感兴趣在这个地方办展的原因之一。


《皮肤系列》,60 X 120cm,铝板素描,2010

《皮肤系列》,60 X 120cm,铝板素描,2010

《皮肤系列》,60 X 120cm,铝板素描,2010


Q

“共同体”也是近年提得非常多的一个重要词汇,内容比较宏大。资料记载“共同体(Community)”这一概念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意寓对真善美有着共同追求的集合体,随着这一概念的发展与完善,共同体成为人类一直渴求的家园。您如何理解这个主题,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唐晖:我特别担心大家误解这个展览的“共同体”主题,并非带有政治意义上的含义,前期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商量了很多名字,说到“共同体”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但跟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是完全不同,它是把我不同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是一个整体,像一个社区一样。比如有的艺术家的创作符号性很强,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节奏延续在里面。我的这些作品都是非常复杂的,有电脑创作的、iPad画的、又有国画、丙烯、铜雕等,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共同体”。


《气脉 2》,160 X 110cm,丙烯亚麻,2013

《群像》,225cm X 300cm,丙烯亚麻,2013


因为这个词儿近年确实提的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比如有的人说,我就不跟你是共同体的,我有我独立的思考,独立的人格,所以这个主题也是提出一个思考:“我”到底是不是共同体中的一员?展览里面综合这么多作品,它们到底是不是一个共同体?我特别担心有人理解成为一种反讽,因为英文的直译有“共产主义”的意思,这其实跟政治意义没有关系,主要还是强调艺术作品系列和整个展览呈现方式的,我感觉海报就是非常直接地体现了这种直观感受,非常有力量,所以观众怎么理解都可以,每个人都可以去生成不同解读。


Q

那么除了展览名称“共同体”,您的作品中还出现了很多较为宏大的记忆象征符号,包括广场、地平线还有您提到的海报人物,以及如“宏大叙事(GrandNarrative)”等词,您觉得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描述这些宏大主题的?它们是预设的宏大吗?如何对他们进行把握?


唐晖:其实我之前一直考虑的是说如何把一个平凡的东西变得很崇高,比如说快递小哥、普通工人、蓝领工人,当我们给他们赋予一个雕塑台的话,他就能够变得非常崇高、伟大,这种感觉是挺美好的,也让人感觉很兴奋,包含了一种英雄主义的东西。但我们说的“宏大叙事”,其实是为了渲染一种氛围,比如地平线这些东西都是有一种很庄严、很惆怅的感觉。又好比我从2006年开始创作的纪念碑系列,并不是说表现“社会主义里的纪念碑”之类的,我是想表达一个意境,一种对于逝去的哀伤的意境,是永远回不去的东西。



Q

回到作品内容,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您在诸多作品和展览元素中加入大量充满趣味的、象征性的元素,比如您提到的纪念碑,还有机械、太空、竹节、卡通等,这个跟您的童年梦想和生活体验相关,是否能再分享一些有关回忆与作品表达的关系?您是如何挖掘和提炼这些元素?


唐晖:我童年的时候,整个小区没有跟我同龄的小孩,所以比较孤单,都是自己跟自己玩,都活在空想和想象的世界里,于是就把我家的墙壁都画满了。当时爷爷奶奶对我都很宽容,再怎么画墙他们也不会管,所以我画的那些内容都是我想象出来的,包括卡车、飞艇、机械等等这些东西,你看我做三维作品的时候,都是那些男孩喜欢的刀枪模型,这都是童年的爱好,其实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唐莘》,55cmX55cm,丙烯亚麻,1995


另外一个方面的思考,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影响。疫情给我的感觉在于我们人类这个群体在地球上是缺乏安全感的。这也是一个点,我想强调的是安全,或者说安全感,但是并不是那种物理意义上的安全,而是“抽象的安全”。比如就像一个非常弱小的人给他武装起来,配上武器,这样就会在视觉上给人一些安全感,就像我们动画片里的战士,小孩子们喜欢看的机甲战士,因为他们能够在里面找到一个喜好,一种逐渐变强大的过程,小孩子们都有变成英雄的情结。


《飞行》,55cmX55cm,丙烯亚麻,1995


所以在展场一楼我就想,我们畏惧什么我就要直面什么,要把它们武装起来,变成一个充满战斗机、机械、设备、装备的场地,一个让人感觉很安全的环境。包括一层的落地窗、美术馆里的咖啡店都会跟展览现场融合在一起,在我看来,它们就是作品的一部分。我想把这算时间疫情以来人们积淀的一些情绪通过一种方式宣泄出来。但是它从长线上来说,又跟我其他系列作品是有关系的,也是我整个作品的一部分。


Q

这次的展览比较大型且综合,展出了您毕业创作1991年《时空一击》素描稿到95年研究生毕业作品《时空一击 · 续》。也包含后来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创作系列比如:纪念碑系列、广场系列、奈良鹿系列等,二十多年的创作,有些什么重大的变化,或者一直没有改变的地方?


唐晖:这次展览展出了我本科毕业作品《时空一击》,这张画是两米的素描稿,后来研究生毕业又画了《时空一击·续》,把局部放大,后来我想全画,却一直画不下去了,最后只画了1/5,当时那件作品留校了,壁画系给了满分。孙景波教授后来还说,唐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超过《时空一击》,我还是很同意孙老师的看法,其实艺术家这一辈子,可能在25-26岁的时候,确实是他艺术最巅峰的时候。


《时空一击 • 续》,550x220cm,丙烯亚麻,1995

《时空一击》作品及局部细节,200 X 37cm,素描,1991


其实大家都觉得这件作品是一个很“牢固”的作品了,但是没有展过几次。因为这次在中关村的壹美美术馆,我想拿出来与IT工程师们交流一下,再者就是再次审视自己。确实随着年纪增长,艺术家的认识都在发生变化。以前的时候,我比较看重虚幻空间和想象力的表达,现在到了这个年纪之后,我比较看重材料,对于材料的美感有了追求,我想把以前那些虚幻的空间“拉平”。可能有些人不一定能接受,但是对我来说,是每个时期的不同喜好,也包含了自己对艺术认识的转变。


《奈良鹿 3》,66 X 33cm,纸本水墨,2016

《奈良鹿》,109 X 79cm,纸上水墨,2015


我经历的艺术道路里,有两个事情对我来说影响特别深刻。第一件,1997年入选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赤城市政府合作的ARCUS国际青年艺术家访问居留计划,这是美院给我的交流机会,来自6个国家的青年艺术家在一起交流,我是里面唯一一个以绘画为主的画家。因为那时候90年代末,装置艺术已经是主流了,大家都开始采用装置,我们国内当时也有艺术家比如年轻的宋冬、邱志杰在这方面都已经非常活跃了,当然现在装置艺术已经非常普遍了。我在那时候还是采用绘画,当时在日本交流访问,语言上也有一些隔阂,我就开始将对于过去那种虚拟玄幻的空间转向了对于材料的研究,画了一些木板画。


第二件事,是我给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创作大型的佛教壁画像,他们是台湾一个有着四百万信众的佛教团体,经常做一些捐赠和公益活动,这次合作开启了我对宗教的感悟与研究,这些经历也直接影响了纪念碑和奈良鹿系列的创作。再到参加两次上海双年展,我基本都是跟着兴趣走,但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主线,令我意外的发现是这些东西似乎都跟竹子有关系,不管画什么,都有一种竹节的结构感,由此对竹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人说是中国文人画的血脉流淌在身体里的一种反映,但其实说到这,我想说的是我不太喜欢强调艺术里的中西方这种提法,我既不看重也不刻意地强调。


《松树1》,40 X 50cm,布面丙烯,2020

《松树 3》,40 X 50cm,布面丙烯2020

《水果》,91 X 76cm,布面丙烯,2020


Q

我们关注到展览中加入了非常多的新的科技方面的表达手法,新作也直接用科技投影在建筑外立面上展示,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灯光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将这些新的技术意识投入创作?


唐晖:我学生平常也都说,唐老师这电脑操作技术完全不像50多岁的人。我也很早拿iPad来创作了,基本上每一代的这些设备我都有,虽然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画家,应该说手艺还不错,但这次一想到中关村这样一个场地和环境,便促使我想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呈现。


中关村壹号建筑外LED墙“功勋雪花”展览现场


中关村壹号建筑外LED墙上展示了一个灯光秀,里面创作的内容是掉落的雪花,我称之为“功勋雪花”。一楼基本都采用了数字化的创作展品,地面放置了非常多我自己设计的战斗机模型、发电厂、飞艇。展览整个墙面的作品都是用iPad画的再喷绘完成,采用矢量文件,就可以无限地放大缩小。创作这些新的作品的时候,其实也跟我当时疫情期间在美国滞留的情况有关,在美国没有画室、没有工具,所以我转换一种思维之后,用iPad也可以画,因为创作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传达一些思维和想法。包括我对一些线条和相关的东西都有极致的要求,iPad基本都能够做到。现在的这些技术,比如打印、3D雕刻机都可以运用,并且把想法反映出来、实现出来。比如最近给常德画墙创作的壁画已经出来了,iPad画的尧舜禹故事时刻印在陶板。包括这次的人民币新视觉提升,完全没有用纸,原来我大量用纸来画,现在全部都是iPad,非常好用。


采访现场艺术家唐晖展示用iPad设计的图案作品


Q

是的,听闻壁画系也专门开设了数字壁画等课,您在壁画系教学、造型学院学生在传统创作手法与新技术之间如何选择?您会如何引导他们?

唐晖:社交媒体高度发达以后,信息传播很快,大家的容忍度和接受度更高了,所以我们的未来不光是一些顶尖的艺术家,也还要有新路。现在我觉得大家要更加开放和自由一些,都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的范畴里。


有些人也会评价说“学生腔”“装饰性”,一般我们说装饰性,都感觉非常商业,常常被看不起,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装饰是需要超强的造型能力和基本功作为支撑的。比如我们在设计图案的时候,都是需要足够强的造型支撑力,来完成它的转换关系,没有超强基本功的装饰,就会流于表面。


《猪头战机 02》,矢量绘画,2020

《移动发射器》,矢量绘画,2020

《竹节战士》,矢量绘画,2020


我在给学生上的时候,也会让他们设计表情包,包括让他们多去关注社会,因为未来学生们也要面临生存的问题,需要把视野放得更开一点。我自己也会来设计玩具,这次设计了非常多的玩具图样,比如明年的牛年图样、小火箭、各种机械装备,把他们印在杯子、帆布包和衣服上,反复修改这些设计的款型和细节。当你有非常强的造型能力支撑的时候,就不会惧怕装饰或者商业了。


《猪头战机》,222 X 160 X 550cm

聚苯乙烯塑料喷绘,2020,图为渲染模型

《指环飞艇》,277 X 350 X 63cm

聚苯乙烯塑料喷绘,2020,图为渲染模型

《电塔》,336 X 336 X 500cm

聚苯乙烯塑料喷绘,2020,图为渲染模型


Q

相比之下,60后一代艺术家与现在的年轻人的“洒脱”和围绕着自我关注,群体性表达等方面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以及身上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使命感、集体意识等。即便这样,您还是有着非常多年轻精神的?很多思路都是年轻人爱讨论的话题,比如一层的“地基”和“异想世界”,这与搭建积木、沙地城堡、建模型飞船、或者是很多游戏场景如出一辙,对于这样的“年轻心态”,不知是无意为之,还是专门进行了设置,您是如何感悟这些心态变化的?

唐晖:的确是的,60后的艺术家经历了也算是见证了这个时代比较复杂的发展过程,包括国内和世界的巨变,多多少少会在心里留下一点痕迹。但是这都是自然的流露,不用刻意去回避什么,反正我在创作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得到一种满足。有一次傍晚跟另一个国家的画院艺术家们正交流的时候,突然喇叭里面穿来了革命歌曲,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湖北的画院里长大时候的场景,父母当时都是画主题性创作的,那里面也有高音喇叭,我一瞬间感觉很穿越、很亲切,因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就会有抹不去的情结存在。


唐晖设计的各种图案印制的周边产品

唐晖设计的模型产品


现在的艺术界已经非常多元化了,过去我们投身壁画艺术,因为壁画是跟人接触非常多的,也非常直接的一种接触方式,是一种公共艺术。所以我的这次个展,并不想定义成非常学术化、让别人难以接近的展览,而是让大家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其实现在来看,把艺术说得太过学术,都有点脱离老百姓了,有点高高在上。比如我们眼中的一些市场上的“坏画”,老百姓们都很喜欢,挂在家里很好看,心情愉悦,但是要挂一个那种紧绷绷的“人体”作品,就离我们生活的距离太过遥远了。


观众在现场观看唐晖作品

展馆远眺《时空一击》


到了这个年纪,我认为就要做的更为自由一点,不是说我不想受到一些约束,我说的约束是,有的人到了这个年纪,就会很容易自己给自己定性,我不希望有太多包袱,这样才能更加自由地创作,当我们抛弃这些包袱的时候,人就会变得很轻松,很自由了,希望以后也能更加自由一点。


新闻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及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壁画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唐晖致辞

壹美美术馆执行馆长路贝致辞

科学家代表、北京石墨烯应用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博士致辞

艺术家朋友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少军先生致辞

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世剑发表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


除特殊标注外,作品图片及相关资料致谢主办方


注释:
「1」[英] 雷蒙·威廉斯,刘建基 译,《关键词 : 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10

「2」[英] 雷蒙·威廉斯 著,高晓玲 译,《文化与社会 : 1780-1950》三辉图书 / 商务印书馆,2018-9,第463页;

「3」范迪安,《唐晖:在记忆与经历之间》,中国艺术,[J],2011年03期,第41页;




展览信息


共同体——唐晖个人作品展

展览日期:2020.12.19—2021.2.20

展览地点:中关村壹号,壹美美术馆


总策划:路贝

艺术总监:程辰

视觉总监:程大鹏


展览统筹:杨茹、史佳伊

展览设计:唐赛

展览执行:杨晓萌、邹映桥、孙瑾溪、郑伊华





最新英文国际月刊新鲜出炉

👇

免费订阅请主页对话框留言“订阅”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Facebook/Twitter

国际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https://www.facebook.com/CAFAArtInfo

https://twitter.com/cafaartinfo

最新国际月刊已出

订阅请留言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 


 ——TRAVEL WITH ART—— 

为使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展览、作品、艺术家及背后的故事,CAFA艺讯网启动全新项目「TRAVEL WITH ART」,联合众多著名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人文学者等一同为大家呈现多元的线上&线下艺术活动!


后台回复“看展”即可获取更多信息,加入艺讯友邻群。

后台输入“洞见”获取2019最火“洞见ART”全集!


For genuine art lovers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exhibitions, artworks, artists as well as stories behind them, CAFA ART INFO initiates a brand new project to invite you to visit exhibitions.

CAFA ART INFO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央美院艺讯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