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树山文创设计WORKSHOP | 30小时,40人的集体算力有多强?



 山含图画意,水洒管弦音。
江南秀丽处,寻梦到树山。

一个活化当代乡村文化可能性的竞赛
一次文创设计领域的脑暴和探索
一场集结40位文创爱好者
设计创意人的乡村文创设计主题的WORKSHOP
从苏州树山开始

张书雁摄




在民俗文化里感知树山


WORKSHOP勘探树山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从树山的民艺九连环开始。

九连环,古称“歧中易”,亦称“巧环”、“智环”、“玉环”,是一种东方古老的智慧文明,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智力玩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16世纪时流传到海外,西方的数学家称其为神奇的“中国环”。中国连环设计巧妙,构思严谨,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艺国粹。


九连环由九个相互连接的环组成,这九个环套在一个中空的长形柄中。九连环的玩法就是要将这九个环从柄上解下来。解所有九个环需要解341步,因此是个益智与考验耐心的游戏。但是,九连环的解法是很有规律的,一旦琢磨出或学会解法,解九连环并不难,而且不会忘记。

吴氏巧环第四代传人吴建江


本次工作营,我们请到了苏州通安的民间手工匠人、吴氏巧环第四代传人吴建江,他是集九连环的收藏、研究、制艺传承与创新于一身的专业大师,为大家深度讲解了九连环的历史、原理及游戏方法,让大家体验到了树山存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也带领大家去思考:如何从设计角度去挖掘活化老手艺的可能

吴氏巧环第四代传人吴建江与学员们分享九连环的故事

接着,大家来到苏帮木桶陈列馆,了解独具苏州特色的苏帮木桶。 在这个66平米的空间中,收集了50余件百姓家中的各类传统木桶,包括孩童立桶、喜盘、提水桶、马桶、采菱桶等常见物品,也有镢子、栳等已濒临消失的器具。

苏帮木桶陈列馆展出的木桶及微缩景观

为什么要建立木桶陈列馆,或许是基于以下两点:

  • 其一,苏州人对木桶有一种独特的情结,在苏州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嫁女儿一般要送一套木桶,最好的是用板木做的。这既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民间习俗的纪念与保留。


  • 其二,在容器发展之初,木桶只是用做取水的工具,后来发展有沐浴等功能。而随着陶瓷工艺在洁具上的普及,坚持手工制作木桶的匠人越来越少。但树山尊重拥有老手艺的匠人,并希望以此来坚守最初的美好。


工作人员为工作营学员讲解苏帮木桶文化


从自然中观看树山

在树山,除了保留有丰厚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也过分宜人。体验完树山的工艺文化,工作营学员们来到户外,伴着濛濛烟雨,漫步树山,亲密拥抱大自然。


行走在树山便利的木栈道上,眺望远方的村庄,青瓦白墙,群山环绕。参赛选手们漫步栈道,深切感受这种独属于树山的生活方式。

杨梅树、梨园、茶山、林海,在冬日的细雨构成了一幅秀丽江南的画卷。

茶山

竹林

漫步木栈道

冬季的梨园与杨梅树



从饮食起居中体验树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泊隐禅舍老板张君,一位90后代表回归树山,开启的田园梦。

泊隐禅舍作为苏州旅游精品民宿之一,是当代人逃离都市、回归乡村与自然的归属地,其恬淡、禅意、静谧的生活方式,是树山生活的最好诠释。在谈起为什么设计经营泊隐禅舍时,张君说,在他看来,树山就像是一个淡泊功名利禄的江南公子,用三个字总结便是静、禅、道,而泊隐禅舍是他放松隐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空间,他希望可以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心灵的静谧与自然所赋予的力量!



除了这座独具禅意的民宿,在苏州树山生态村中有着一座寺院,叫做云泉寺。云泉寺原名云泉庵,开创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当时的吴中文人慕名前来,络绎不绝。有著名的文豪吴宽、沈周、王穉登等等,游玩之余,他们都留下了珍贵的诗篇。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的感受这种氛围,工作营的午餐我们选在了云泉寺,品尝了极具特色的树山云泉寺素斋。

忘掉口腹之欲,素食不是布道的工具,也不是强加于别人的砝码,而是让食物回归本来的真面目。

云泉寺吃素斋


WORKSHOP
脑暴时间

经过一上午的实地勘探,大家都对树山的自然风貌和特色有了初步的体验与了解。下午,被称为树山“活地图”的树山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与大家分享了更多隐秘而伟大的树山故事。


树山村位于苏州市大阳山北麓,从一个普通的江南小村落,到全村发挥自然优势挖掘历史文化,以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为契机,形成了以杨梅、茶叶、翠冠梨“三宝”为主,“农家乐”“精品民宿”为辅的生态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农旅文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年守”的传说、猛将的权威、打年糕的习俗……讲述从古至今的树山故事,阐释树山性格与树山理念的内涵,给工作营学员源源不断的注入了很多灵感。

听完吴书记的讲解,大家都对树山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紧接着围绕树山和本次文创设计大赛,本次工作营的导师,自然公社&自然造物创始人——张书雁,与参赛选手们分享了一些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导师张书雁分享

自然造物已经做了6个年头了。

“融入乡村生活,记录民间手艺”是自然造物一直在做的事情,通过力所能及的力量让这些正在消亡的传统文化回归。比如用图文和纪录片去记录老手艺,把手艺人制作的工艺通过设计再造,融合当下生活需求,制作出新的产品,给予它们新的价值。


我们要思考当今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什么样的文创产品,品牌的核心是差异,我们怎么做到差异?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能产生价值,从而产生财富。每个地方的特色是最关键的,怎么和当地产业结合起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东西。给当地做点好东西,而不是制造垃圾。


我们要注重传统,传统是根,创意是方法。从当下回归传统,发现中国在地之美,做到再现,再造,再生。

张书雁与吴建江探讨中国巧环的历史   

接着,参赛选手们分享了自己对IP概念的理解,动漫文创企业商业顾问&IP品牌运营专家柔侠女士则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文创产品IP打造的一些启发。

领队兼导师柔侠女士分享   

柔侠女士提出了为什么要为树山打造IP的问题,从熊本熊、冰雪奇缘、迪斯尼等国际IP的运营与发展为大家带来破题启发,因为IP可以为树山带来很好的经济效应、文化效益社会效应,也是一个让更多人了解地方文化的媒介和载体。

如何用IP去赋能树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柔侠女士提出了IP设计的几个思路:高度拟人化;有呆萌的面部表情;短小的四肢;简约且独特等。

“IP+产品+传播”是大家可以使用的法则。

在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和书记及两位导师做完分享后,四十位成员分为六组以共创的形式快速破解难点,找到适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各小组积极构思,介绍各自的初步设计理念,大家互相交流想法、提出建议,为第二天的小组展示做准备。

树山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解答选手们的问题

参赛选手组队参加PK

参赛选手在热烈的讨论

参赛选手在热烈的讨论

参赛选手认真地做记录


8小时设计 
智慧之火的迸发



经过连夜的研讨与设计,第二天早晨大家展开了各自小组的成果汇报,有的小组连夜画图,设计出了导师惊讶的作品参考与设计雏型。(因涉及学员设计思路与成果,此处不做过多阐述与展示)

有的用游戏串联树山故事、有的以四季特色产业设计IP衍生品,还有的以节庆文化为出发点,去提升在地文化的影响力。
导师们在惊讶于大家的设计能力和行动力之余,对于工作营成员们的作品,也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导师们认真地做记录和总结

导师对各小组作品进行现场点评

本次竞赛和工作营的主题是文创设计,要赋能的是文创产品,我们要聚焦更为精准的点,建议从文创产品着手,尽量与常态产业相融合。要从商业和落地层面去考虑,重视产品调研的重要性。

同时,未来要做衍生品还是考虑到结合当地特色,并做到简约。在做IP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基础原型,再实现更多的风格。成员们听取建议,相互间交流探讨如何完善各自的方案。
 
                          
汇报现场,各小组成员针对彼此的作品方案进行热烈地讨论

工作营最后,导师张书雁对参加工作营的选手们也提出了期望:

  • 大家要在踏勘考察时一定要勇于发现问题,能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我们来这里两天是为了找问题,挑刺,我们要像啄木鸟一样,把虫子找出。

  • 在天马行空之后,我们也要问自己,这个方案是给谁做的?这个落地谁来投资买单?设计师们需要关注设计落地,把复杂的事情分解化,只有分解清楚,落地的事情才能更清晰。

  • 情怀和现实要并轨而行,再问自己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我们一定要少生产垃圾,把问题通过点来解决,刀刀见血,把桩打进去。寻找地方的品牌(特色)印记,顺应人的习惯和需要。



本次工作营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要进入紧张的竞赛作品准备环节了。

感谢40位成员的热情参与和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与点评,此次“创艺圌山”苏州树山文创设计大赛还在继续,树山的文创也会因为大家的关注产生更多可能。


请大家继续关注AIM公众号,更多“创艺圌山”树山文创设计竞赛破题与解析也将持续更新中!用集体智慧为苏州树山文创设计贡献力量,需要你的加入!


报名方式 


扫描竞赛官网二维码

了解更多竞赛信息与下载参赛资料



加下方微信备注“树山竞赛”
进入竞赛答疑群
小S:SMARTXMS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更多AIM竞赛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