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ER陈虹宇|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译
AIMER栏目
本期访谈:陈虹宇
作品名称:艺术集市的文人叙事与自然几何
所获奖项:“千年开封,御巷双龙”开封首届空间场景国际设计竞赛 公开赛一等奖
教师与设计师的双重身份
从小就爱画画的陈虹宇,因画得好而承包过全班同学的美术作业,后来又因画得好走上艺考之路,本科就读于环境艺术专业。虽然专业更偏向景观和室内设计,但其根源还是落在建筑上,因此他在学习期间也接触了很多建筑作品,跟朋友一起去各地采风。渐渐的,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其实是建筑,于是在研究生时如愿考上了喜欢的建筑设计专业,从此正式开启在建筑领域的深耕之路。
读研期间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同时兼顾学业和工作。创业至今已有十年,一路磕磕绊绊,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也都顺利渡过。
现在,他既是杭州虹宇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创始人,也是浙江工业大学环境艺术专业的老师,每周都要花上两三天时间去学校授课,课程结束后就去工作室参与项目设计。专业出身,经历过社会的打磨,但仍一脚踏在校园中,一脚处在社会上的他,身上还保留着设计师的理想。
挖掘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
陈虹宇喜欢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设计项目,他做的项目大多都有相应的文化底蕴,可以深挖隐藏在设计主体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文化类建筑及空间设计为主,涵盖文旅、博物馆、美术馆、学校等类型的项目。既有地方文化浓厚的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也有大众熟知的佛教文化旅游度假区,有景区规划设计,也有大学体育馆。作品命名也别具一格,如“水云间”“应有恨”“千秋雪”“长相思”,从名称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诗情画意。
团队每做一个项目,都会其中的文化做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史书资料、绘画作品、影视纪录片等来了解当地文化。设计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输入,也是自身设计思维的输出。
虽然喜欢传统文化和古代建筑,但他反对彻底复古,“我们会思考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译成符合现代审美和使用习惯的样貌,将作品与文化结合,可以推敲空间感觉,但绝不能完全仿古”。在他看来,理想的建筑既要有传统精神,又要有现代精神。
落到实处去做设计
陈虹宇的工作室在杭州,古时被称为“临安”,曾是南宋临时首都,开封在古时被称为“汴京”,曾是北宋首都。北宋重文轻武,再加上当时商业繁荣,政治环境宽松,文人墨客备受重用,因此出现了很多知名文人和经典作品,文化氛围浓厚。此次开封首届空间场景国际设计竞赛也提出“打造‘全面保护、全域旅游、全城一景、全产业链’的宋都人文生活体验区”,生活在曾经的南宋首都的陈虹宇来到曾经的北宋首都——开封,他被竞赛的主题以及双龙巷背后隐藏着的北宋文化吸引,决定带领团队参赛。
那时正值疫情防控最严的时期,团队成员都待在家里不能外出,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讨论,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完整。“参赛的时候就知道作品能获奖,因为我们都是落到实处去做设计,不搞那种概念上的虚的东西,但具体会获哪种奖就不知道了”,陈虹宇说。
设计图中使用的人物并非真人,而是一些来自《韩熙载夜宴图》等经典画作的古风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动作丰富,神情生动,比3D真人形象更能烘托出宋都人文生活体验区的氛围。设计中借鉴了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以及园林艺术中的掇山、选石、借景等手法,将古今的艺术手法结合,营造惊喜感、新奇感,而不是纯粹地复古出每一块瓦片,每一个廊亭。“将理念真正运用到设计中,而不是运用到材料上”,在设计中体现出文人对山水环境的感悟,通过建筑将诗词歌赋里的意境表达出来,同时也做出一些大胆的创新。
▲院落布局取法北宋艮岳园林,师技围合、理水自然之法,造“掇山”之境
陈虹宇对事务所的未来没有太长远的规划,只想多做一些理想中的东西,希望做出的每个作品都能落地,每个落地的作品都是精品。他表示并不想做很大的公司,只希望能做喜欢的项目,工作室从不会什么项目都接,但考虑到基本的运营开支,他们还是会接手一些商业项目,哪怕这个项目与理想相差很远也要认真对待。
获奖作品展示
二、集市与空间蒙太奇
三、自然几何与造园
四、文人叙事与空间
五、项目图纸
四、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博物馆档案规划馆艺术中心建筑方案设计(2016年)
五、照无眠—《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中国丝绸博物馆分馆》(2010年)
A:没有,我们是把它当成一个项目来做的,设计时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完整,从整体规划到材料选取都考虑到了,五个人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去思考,互相配合做设计。
A:希望AIM越来越好,多一些这种文化类的项目。也希望年轻设计师们能够不忘初心,不要忘记对艺术的向往和渴望,坚持做下去,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