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 | 你需要知道的,“天价药”背后的暗流涌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Author 毛文婧
1948年9 月,一名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的29岁的女性,第一次接受了“可的松”的临床试验。
此前,她甚至不能在床上翻身。她当时已经试过了大量的青霉素、链霉素、金盐还有血清,但都没有用。
使用“可的松”三天后,她就能把手举过头顶了。
又过了四天,她就能去购物了,她说:“我这辈子从没如此舒服过!”
一个神迹
从没有一种药物能像这样治疗各种可怕的慢性绝症,“可的松”的药效简直有如神迹,可是当时它的运作原理却还没有解开。
为了防止有人质疑药效的神奇,医生将14例患者康复的故事拍成了一部小电影。
电影中一个曾经不能走路的女人雀跃着走下楼梯;一个曾经身上痛得不能被人触碰的男性患者开始跳舞……
40年后,有人回忆起这部电影,依然感叹:“那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激动人心的景象!”
但是,这么神奇的药物,在当时却没有办法量产。
1944年,科学家以牛胆汁为原料,合成了微量的“可的松”。但合成路线一共有42步化学反应,总产率低于万分之一,在工业上没有价值。
据估算,按照该方法,每个患者每年需要消耗14600头牛,每克“可的松”的价格约160美元,超过金价100倍。
十亿美元分子
The Billion-Dollar Molecule
药企默克又砸了许多经费,到1948年时才勉强拿到了10克“可的松”。第一位接受治疗的女患者一个人就用去了整整6克。
此后,科学家开始努力简化合成步骤,最后默克公司的蒂什勒,将合成路线控制到成本可以接受的步数:26步。
但“可的松”依然是有史以来合成路线最复杂的商业化化合物。
今年最火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天价抗癌药,让“药太贵”“医疗改革”等话题再度进入公众的视野。
普通百姓病不起、死不起、因病返贫、高价药不堪重负的现实困境,让每个人都心生唏嘘。“天价药”,往往导致一病致贫,为看病倾家荡产,一人生病,拖垮全家的结局。
但是“天价药”的诞生,真的是因为药企仅仅追求利润,良心缺失吗?
我想,读过可的松的故事也许你能理解,事实并没有如此简单。
微生物淘金热
1928年,青霉素的诞生宣告了微生物是药学新的乐土以后,美国药企就像淘金潮时的工人般疯了似的寻找下一代抗生素,希冀从脚底的泥土中发现让他们富有且光荣的梦想之药。
每家药企都开始筛选土样,试图采集地球上每一寸土壤,发现对手错过的分子,然后申请专利。
施贵宝给员工发放样品瓶,并以报销一半机票的方式鼓励他们在度假时继续采样。
头孢菌素这一广谱抗生素就是一位意大利细菌学家在撒丁岛上一处排污口发现的。
堆肥、腐殖质、污泥、沼泽、工地、酒窖、潟湖,微生物在哪里繁盛,科学家就跟到哪里。
大的药企有这样的经费,而小的药企就很难承受这样高昂的费用了。
十亿美元分子
哈佛出身的乔舒亚·博格决定改变这样的现状,尽管药物研发先驱创造了系统筛选药物的范式,将制药业带入了现代。
但是他们还不能随心所欲地提高药效,他们没得到终极大奖:依靠非凡的想象力去控制分子。
这就是博格的目标,这一坚定的、永不褪色的理想一直驱使着他。
他建立了福泰制药,想要基于结构,理性地设计药物。可这需要更加高昂的费用。
钱钱钱
科学家和运动员不同,他们不直接竞赛,他们很少能知道他们的对手是谁、进展如何,他们依靠谣言与小道消息。
科研往往是积年累月无穷无尽的失败,突然间命运垂青,就会大有进展,不然就似乎是永恒的黑暗。这种节奏在其他任何领域都只会令人发疯。
而且,医药公司还与其他的创业公司不同,决定一款新产品什么时候上市的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家生物医药创业公司可能在经历了耗资巨大的多年开发后,发现他们拿不出任何产品。
还可能有专利侵权、无法预料的技术变革、无穷无尽的产品安全问题……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The Billion-Dollar Molecule
福泰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持续地烧钱。在创业初期,他们每日运营花销就高达3万美元。在卖出第一颗药丸前,他们大概需要筹集两次总统竞选那么多的钱。
唯一能满足他们的地方就是华尔街。
于是博格只能在没有任何产品的情况下,贩卖理念,寻找投资者来寻求上市。
“向制药界宣战”
可想而知,当药企开发出一个可以使用的药物时,考虑到前期的投入,华尔街的压力,药品定价不可能平易近人。
而且美国审批仿制药的步伐不够快,导致有的企业靠买断手段可以垄断市场,乘机抬高药价。
图灵药业就因为利用其买断了市场独家经营的产品对老药涨价50倍之多,引发众怒。
美国政府也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也一直在进行医疗改革。
克林顿政府认为医疗改革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制药界宣战”。希拉里在竞选时就曾经承诺她将在药价控制方面制定一些实质性的措施,那就是“控制药价”。
而且药企一直是联邦检察官们的“最爱”,各药企因欺骗政府经费、贿赂医生和医院、为未经批准的适应证做广告、强迫疗养院的病患吃抗抑郁药、试图从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产品中榨取超额利润等事情,赔付了天文数字的罚款。
追寻完美药物
2015年以后,中国的医保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特药进医保、进口药物零关税……大大降低了重病患者的负担。
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一切会更好。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制药界的内幕,了解那里的波诡云谲和贪得无厌,以及他们如何筹钱,如何花钱,如何挣钱?打开《十亿美元分子》,里面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十亿美元分子——追寻完美药物》
作者:巴里·沃思
译者:钱鹏展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8年12月出版
关注“杭州图书馆”公众号,
在本文末留言评论,
走心的留言会被杭图君精选上墙
截止2019年4月11日15点,
抽取3位留言粉丝,
随机赠送《十亿美元分子》一本
杭图君会发私信通知!
赶紧评论分享起来哦~~
公众号精选留言仅限100条,
没有上墙的留言也能参加抽奖!
◆ 推荐阅读
●限时一个月!这个被美国家长热捧的英语阅读水平测试系统免!费!开!放!
●扶我起来,我要去参加全国首届“图书馆杯全民英语口语风采展示活动”
◆ 粉丝福利
●赠书 | 1200个生活妙招,百余幅生动插画,独居青年靠它走过30个春夏秋冬
●赠书 | 这本含金量超高的书,写了1000个料理妙招,看完你也能成神!
●赠书 | 李尚龙:让人看到的,叫人设;不被了解的,才叫人生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独处也是一种能力。5本书让你学会享受孤独
●赠书 | 继《盗墓笔记》《鬼吹灯》之后最值得期待的悬疑探险IP
◆ 欧洲艺术展(☞参观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