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东燕:北大教授跨栏事情有后续了,校园向社会开放是应有之义 | 二湘空间
北大教授跨栏事情有后续了,校园向社会开放是应有之义
文/劳东燕
最近武大校庆,刘校长的名字又反复出现。武大的校友怀念刘道玉校长,北大则一直提起蔡元培校长,显然是在怀念他们当校长时大学开放包容的氛围。而今天的大学,已经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了。不预约就别指望能进大学的门;预约之后,没带证件或是不通过人脸识别,你也根本进不来,进来之后甚至想走也走不了,因为出门也要核查证件或者人脸识别。认识北大物理系的一位老前辈,说起自从北大进出要查核证件,就再也没回过母校。
我是挺讨厌需要时时刻刻带着身份证件,每天反复多次地证明你就是你的做法。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讲北大有位老师从来不配合进出校门查验证件,因为抬脚跨过人脸识别设备,结果与保安展开一场在校园追逐的好戏。看到文后有评论指责这位老师为难保安,老实说,我不能理解这位评论者的立场。难道乖乖地配合就值得赞赏?
昨日从北大一位师长处得知,北大的门禁系统做出了些许改变。本校教师开车入校时,不需要再刷脸,步行出校时也不用,但步行入校仍需人脸识别。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比起之前的做法总归要好一些。当然,这点微小的改变也只是聊胜于无。
权利是需要争取的,不存在为难谁不为难谁的问题。很多时候,你的“为难”可能正是推动规则得以改善的契机。相反,无条件的配合,只会使个人的自由空间日益变得逼仄,导致越来越多的权利必须经过特别的许可才能享有。谁要以为配合与退让能带来安生,那是太不了解人性,也太不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
关于北大门禁的问题,我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公开反对过几次。因为这个门禁系统也侵害了我的权利。作为毕业多年的校友,我应该有回母校看看的权利吧,不需要经过什么部门的批准。但是,预约制度使得我的这种权利变成要获得许可后才能享有。问题在于,经过预先批准才允许享有的“权利”还是权利吗?记得有一次想去北大,预约时系统提示学校最近有重大活动,三天之内都不能预约进校。那一刻,被剥夺感油然而生。
无论如何,希望北大仍然是心目中的那个北大,自由、开放、包容,领风气之先,而不是大门紧闭,将自己封得严严实实。
大学不是管理层或在校师生的私有物,当然也不是校友们的私有物。尤其是公立大学,在不影响基本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校园向社会开放是大学的应有之义。大学的自我封闭明显是近些年来才冒出的现象,但我们的社会治安并没有明显的恶化,外面的世界更不是洪水猛兽,试问,一座座大门紧闭严防死守的大学,如何让人相信仍然拥有开放包容的精神?
劳东燕,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原发作者微博, 微信版本有订正,经作者授权微信首发。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虫虫家瓮藏甄选特级柿饼, 外面很多卖100元一斤,我们的优惠价3斤装65元/斤,6斤装60元/斤,还有最后十天,喜欢吃柿饼的朋友不要错过啊!
更多往期精粹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