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湘:董宇辉卖出7.7万册《人民文学》,说说我被文学期刊退稿的事情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4-04-26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我的期刊投稿经历


文/二湘


最近董宇辉又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在“与辉同行”直播间和《人民文学》的主编施战军、作家梁晓声、作家蔡崇达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895万人,直播间挂出的《人民文学》2024年12期订阅链接,直播期间共卖出7.7万套,销售额超过1663万元,在文学越来越小众的今天,这样一本纯文学期刊能卖得如此火爆,绝对是一个奇迹。


我是2017年开始在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迄今在《当代》《北京文学》《天涯》《湘江文艺》《江南》《鸭绿江文学》等各种文学期刊上发表了几十个中短篇和一个长篇,出版了两个长篇小说和一个小说集。《心的形状》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结集出版的小说集,最近刚刚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集精选了我从2017年到2022年创作的9个小说,都是之前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过的。


《心的形状》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个人到中年,脑子陡然发热走上文学之路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我的投稿之路一开始算是比较顺利的了,但是之间的酸甜苦辣也一直记忆深刻。曾经看到一位大刊编辑写的关于退稿的文章,文章写得带劲,退稿的理由够酷、够犀利,我看了却有几分心酸和难受。


我的第一篇小说是刘雁老师推荐并发表在《青年作家》,那之前我都不太清楚期刊发表小说这条路。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我的投稿之路。我一开始并不认识什么期刊编辑,只能盲投,就是从网上找到他们的投稿邮箱发过去。


颗粒无收。


你可以说是稿件质量不够,但那些稿件后来投给认识的期刊编辑后无一例外全部发表了。究其原因,就是盲投数量太多,编辑根本没有时间细看。我完全理解稿件之多对期刊编辑造成的巨大的工作量和随之而来的厌倦。我记得有个编辑说一看稿就想吐,是真正的生理意义上的想吐。我记得有一次盲投给《长江文艺》,邮件刚发出去马上打回来了,原因是对方邮箱存储空间不够,足见稿件之多。期刊编辑工作时间长,常常下了班还在看稿,回复作者,听说工资也不高,真的特别不容易。


后来有几个朋友介绍我认识了几个期刊编辑,总算有了一些进展,虽然还是不断地被退稿。编辑们的风格也都不一样,有些非常认真地对待你,有些直接把投稿邮箱给你,有些跟你说几句,有些你问话也不搭理。


其实退稿真没什么,最受不了的是冷漠和薄凉,相信很多和我一样苦苦挣扎的写作者都感同身受。我刚开始投稿的时候,不知道一般是要等两个月再问,问得勤了点,一个期刊编辑马上屏蔽了我。《芙蓉》的编辑晓澜介绍了一个期刊编辑给我,我想加她微信投稿,她一直都没有接受好友申请。还有一个期刊编辑,看了我给的几篇小说后,说都不咋地,尤其那篇写孤儿的小说,根本不是小说的路子。我比较愚钝,也比较执着,小说一字未改接着投稿。后来这几篇小说分别发在《芙蓉》《西湖》和《清明》。那篇写孤儿的小说还被《小说选刊》转载,被贺绍俊老师收录在《2018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还有一个编辑给我的退稿信是“作品俗不可耐”,最后那篇小说在某个相当不错的期刊上发了头条。


这样的经历估计别的投稿者也有,也不是这些期刊编辑就眼光不好,只能说是每个期刊编辑口味不一。还有就是一个写作者和杂志也是讲缘分的。有时候,就是和这家杂志社没缘分。当然,如果他们的退稿词稍微委婉一点,我可能就没有那么受伤害。我依然特别感谢那些编辑真实地说出他们的意见,比起那些退稿一字不说甚至都没有退稿信的编辑来说,他们其实是非常敬业的。


我现在自己做公号,也接受大众投稿,也做编辑,我们退稿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措辞,很怕伤害到那些热情的投稿者。因为在编辑和写作新手之间,关系其实是不对等的,写作新手其实是一个弱势群体,而对于弱势群体,宽容或许比刻薄更有助益,尊重也比任性更有功效。一点点的尊重,一点点的鼓励,就会让写作者生出更多前行的勇气。诚然,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平庸的写作者,写出来的大概也就是一些垃圾,但是这些垃圾对于我们个体却有特殊的意义。死缠烂打认为自己是天才的投稿者也是有的,但毕竟是极少数。


《心的形状》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写作者来说,心里更多是不自信,但又真的喜欢写,并没有一定要成什么名什么家。如果收到专业编辑严厉的退稿信,这一点点的意义和乐趣也会被打了折扣,甚至泯没在尘埃里,而又有几朵花能从尘埃里开出来?


曾经看到作家禹风写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在我刚开始写的迷途里,在无从逃避的诸多冷漠与拒绝中,是杨晓澜和雷默那种自然和欣喜的认可,那种天然的宽大,让我获得一种光亮。借着这亮,我还能保持住平衡,相对愉快地前行。” 


对此我心有戚戚,也特别感谢《芙蓉》的晓澜。他是个诚恳实在的人,有一颗平常心,不管是大家还是新手都能一视同仁。对于我这样的无名之辈也认真对待,不仅回复得快,意见还很具体,哪里好,哪里不好,很直接。说起来我碰到的大部分编辑都特别好,比如《湖南文学》的刘威,《青年作家》的卢一萍,《上海文学》的甫跃辉,《西湖》的吴玄,等等,等等。我感谢他们带来的光亮和温暖,让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业余写手能在文学的深水里得到向上的力量。


今天,文学编辑的意义不是成为庸才的杀手,也不只是成为天才的捕手,而是帮助每一个写作者寻找写作的意义和方向。


现在,我还在写小说,还在这条路上辛辛苦苦地走着,不断地被退稿,不断地怀疑自己,又不断地把自己打捞出来,只是现在心态好多了,对于文学就是一个玩字,认真地玩。文学就是个婊子,不能对她太痴情,生活第一,写作第二。写字,无非是千万种寻找意义的方式的一种。


最近几年,我也遭遇了另外一种退稿,因非文学因素被期刊退稿。一开始我也愤怒,也郁闷,但现在心态好多了,一笑置之后继续投给下一家。好在总有只用文学标准作为发稿准则的期刊。这几年,我陆续在《湖南文学》《青年作家》《上海文学》《作品》《山花》《香港文学》等期刊上发表小说,《台港文学选刊》还专门做了一个介绍我的小辑,作品也有进入南京大学刘俊老师主持的海外文学年度十佳作品,对此我深深感念并铭记心中。


《心的形状》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对于期刊投稿,我也有几个心得分享一下:


1.不要去盲投浪费时间了,周围总有几个写字的朋友吧,找他们推荐一个编辑,不一定非得要微信,邮箱就好了,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你的稿件被看到。


2.不要动不动就去问,自己做一个spreadsheet 记录投稿的时间,过两三个月再问。不过,我的经验是如果两三个月之内他们不主动告诉你,一般就是被退稿了,当然我也有几次情况是编辑没有收到你的稿件,那就只好重发,让他们重审。两三个月应该是适宜的时间,我有几次过了六个月再问,结果是人家早就忘了你的稿件了。


3.尽量自己先校对几遍。去掉错别字,格式也很重要,小说一般段落第一行缩进去两个字,我以前不知道,别的编辑也没有指出来,最近碰到的一个编辑指出来了。《雨花》的向迅编辑说,如果你的稿件事先校对过,那么你被采用的几率至少提高10%。


4.一开始不要去投大刊,除非你是天才,就算是侥幸被他们留用了,一般也会等很久才发,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也是有的。而且大刊的编辑一般都比较拽(也或者是太忙),你问他话一般都不搭理你的。


今天,文学已经越来越小众,作者也好,编辑也好,都是在少有人走的道路上踽踽而行,《人民文学》这样的奇迹并不能天天上演。只希望彼此更多体谅,更多包容,更多感恩。希望写作者投稿顺利,编辑们找到让他们眼睛发亮的作品,大家各得其所,心生欢喜。


《心的形状》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最后,非常感谢出版我的小说集《心的形状》的河南文艺出版社的碎碎、晓璟、张张、李丁等老师,这一路和他们的交往,让我知道文学编辑的坚持和不易。小说集出版的艰辛我写在这篇文章里四年了,几经波折,我的小说集终于出版了》,很怕让出版社亏钱,这些坚持出纯文学书籍的出版社真的太不容易了,感谢他们,也感谢一直支持我的读者朋友们。


‍视频里有商品接,此链接阅读原文购买,感谢你的支持。‍

更多文章:
二湘:四年了,几经波折,我的小说集《心的形状》终于出版了
二湘的《心的形状》, 一部海外生活浮世绘

作者简介二湘,喜欢码字,著有长篇小说《暗涌》《狂流》,小说集《重返2046》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扫码进入空间书店购买《心的形状》,更多内容介绍点此链接

更多往期精粹

二湘:四年了,几经波折,我的小说集《心的形状》终于出版了

阿达:看到“《繁花》严正声明” ,我不怀好意地窃笑了

老公骄傲地嘚瑟,我们仨走一起,就是标准的三格移动信号

胡歌、金宇澄、秦雯等畅谈《繁花》:一部现象级国产剧是如何诞生的

阿达:《繁花》热映后,“黄河路疯特了”之畸形繁荣

陈朗的这篇悼文,纵是有怨也动人,一次反传统的叙述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