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疗“胃病”的不二法门是什么?



(说句心里话,想及时看到我们更新的内容请点击上方蓝字:本能系统医学论,再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即可,顺便在文末点个在看哦)




导读:胃的生理特点集中在一个“降”字,病理特点突出在一个“滞”字,治疗要着眼于一个“通”字。



胃痛,又称胃脘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证,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常伴有嗳气、烧心、吞酸、呕吐等症,危害着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
前贤治胃,常以升阳益气为主,如李杲(李东垣)创设的补中益气汤,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方剂。

李杲认为,脾胃成病,发自内伤,内伤不足,应用补益法。

肺为气之本,故重用黄芪以补肺气,益皮毛而固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则肺气先绝,故辅以人参、甘草,“泻火热而补脾胃中之气”;

脾气下流,则生湿热,而补气升阳,须防阳亢,故以白术、当归除湿和阴;胃中清气在下,故用升麻、柴胡,以升清阳之气,并引黄芪、甘草等甘温之性上升,以补胃气而实肌表。

综观其立方大旨,就在于益气升阳,阳气升发则阴火下潜而自退;元气充足则肌表固密而腠理坚,故恶寒、发热诸症悉除。我对这种论点,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1
胃的生理特点集中在一个“降”字


胃为水谷之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


《伤寒论》指出:“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胃和的关键就在于胃气润降。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

如《灵枢·胀论》中讲的“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就是胃失通降之故。

所以《灵枢·平人绝谷》指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由此可见,“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特点。只有深刻地认识这种特点,才能进一步了解它的病理病机所在,才能通过治疗来调整它的生理功能,使生理异常转化为正常而恢复健康。



2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在一个“滞”字


胃为传化之腑,只有保持舒畅通降之性,才能完成纳食传导之功。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犯而盘踞其中。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亦从而不运。


一旦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就会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而引起种种胃痛,此乃邪正交织,气道闭塞,郁于中焦所致实滞;若脾胃虚弱,传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郁滞自从中生,则属于虚而夹滞。

《素问·调经论》指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就是在论证胃虚而夹滞的病机: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能降,郁滞于中,因而成病。

所以,胃脘痛不论寒热虚实,内有郁滞是共同的特征。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只有深刻地认识了这种特点,才能正确地进行辨证施治。


3
胃病的治疗要着眼于一个“通”字


胃主纳,就是摄取食物,纳入食物。纳入食物,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以水谷为本,人绝水谷则死”,“纳谷者昌,失谷者亡”。


但是,纳入之后,又必须吸取精微,输出糟粕。出与入,既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有入有出,出而复入,吐故纳新,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有入无出,只出不入,均无生命。

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强调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胃主纳,喜通利而恶壅滞,一旦得病,机枢不运,只入不出或少出,就无法再纳。

因而,临床治疗,着重疏通气机,使上下畅通无阻,当升则升,当降则降,应入则入,该出则出,则寒热自除,阴阳调和。

所以,胃痛虽有寒热虚实之别,治疗亦有温清补泻之分,但总的都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都要着眼于一个“通”字。


所谓通,就是调畅气血,疏其壅塞,消其郁滞,并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导引食浊瘀滞下降,给邪以出路。


胃腑实者,宜消积导滞,专祛其邪,不可误补;胃气虚者,气机不运,虚中有滞,宜补虚行滞,而又不可壅补。


推荐阅读:

●不论脾和胃,一味特效中药,让你从此不再容易有脾胃病!

●这味中成药是给胃肠去污的 “清道夫” ,肠胃干净则元气满满

●按揉这两个穴位,胃痛即刻消


摘自《国医大家董建华医学经验集成》,姜良铎、杨晋翔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推荐书籍《长寿大道》,再优惠

关注我们:
本平台宗旨是指引朋友们同修共证生命健康实相,让有缘人生得有道,往生有尊,活得自在!为大家提供健康、摄生、养性、食疗、行法等实用知识普及。现代人的️迷茫、焦虑、抑郁,问题少年、伴侣关系紧张、亲人关系不和、各种身体疾病等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潜意识地”承接复制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命运模式”、“疾病模式”并且在无意识中向下一代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疾病状况是显化潜意识的重要表现。找到疾病背后的原因,根治疾病当下的痛苦,是每个倍受煎熬的生命迫切的需要守护自己!守护家人!广种福田!感恩每一位读者若侵权请联系联系我们:微信13810949871

以通为降,以降为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