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方入局之后,体育纪录片面临的契机与危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纪实观察 Author 青山


文  |  青山


随着奥运周期的临近,各类体育纪录片不断立项播出,甚至连平台的转型也借此“东风”。

 

2019年5月10日,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上星播出,它综合了原有的纪实频道和体育频道,实行24小时播出,节目内容设置包括日播冬奥新闻节目《2022》、人物访谈节目《我与奥运》、科普服务节目《冰雪微课堂》等,而《双奥之城》等系列纪录片,也着重记录北京城市与奥运梦想的融合之处,揭秘冬奥建设中的科技创新。



目前体育纪录片的投放平台主要是电视媒体,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语境的变化,电视化生产的体育纪录片也面临着较为深刻的危机。


奥运周期来临,电视仍是主战场?


体育题材所具有的这种跨文化传播优势能否转化为实际传播效果?如何通过体育纪录片的可视化影像,让世界看到一个多维的中国形象?

 

对体育纪录片来说,收视群体较为年轻,收视习惯逐渐从大屏转向小屏,所以体育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在媒介选择和传播模式上进行多屏传播、全平台的传播是必然之选。

 

在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历史上,有两个完全不能忽视的重要案例,分别是ESPN的“30 for 30”系列和央视的《体育人间》,他们以各自优质且持续的存在,既记录着长达十年的体育历史变迁,也是考察体育纪录片发展转型的重要参照。



ESPN在2012年的估值就已达660亿美元,成为体育媒体最大的赢家。由此, ESPN开始寻找一种纪念体育历史时刻的方式,于是,ESPN体育纪录片30 for 30系列随之诞生。该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部是2009年10月6日播出的《国王的赎金》,该片讲述了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的里程碑式交易,从此30 for 30逐渐演变成系列节目。ESPN的30 for 30通过镜头和故事书写体育历史,其制作过程也成为ESPN生产历史的过程,这超越了体育的主题,使体育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提升。

 

从创办之初,30 for 30就将节目定位为“书写历史的历史”。于是,在故事主题选择上,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事件和人物去展示历史。



30 for 30已播出的100多部纪录片涵盖了美国体育史上所有备受争议的事件,其主题和人物一直保持着“不一定是最著名的体育事件,但一定是最有趣的体育事件”的原则。

 

故事的重点不是故事中的著名运动员、世界冠军或体育事件本身,而是事件所引发的更大的社会话题和影响。

 

而在中国,一档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纪录片栏目是央视体育频道的《体育人间》,它2001年进入筹划阶段,次年正式开播。这档栏目的创立初衷是为了打破竞技体育限制,在现实世界中对体育的价值进行发掘。



在我国体育纪录片行业中, 《体育人间》一直扮演风向标的角色。在中国体育的关键时刻,它都不曾缺席,既将镜头给了闻名于世的世界冠军,也通过镜头展现了很多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体育爱好者,尽最大能力对寻常人体育生活中不为人知、不寻常的一面进行挖掘并展现。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我国体育纪录片取得的持续性成就中,怎么也不能忽视《体育人间》,因为它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喜爱,成效显著,成为我国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


用人和历史,对抗赛事直播


说了平台,但一部好的体育纪录片究竟要怎么讲故事呢?它与紧张刺激的体育赛事直播相比,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在哪?

 

今年6月,以阿根廷足球巨星马拉多纳命名的纪录片《迭戈-马拉多纳》将在6月份正式上映。不同于市面上其它讲述马拉多纳的影片,这部影片中的很多影像资料连马拉多纳本人都不曾见过。


新纪录片试图将平凡人迭戈和传奇人物马拉多纳区分开来,讲述他在20世纪80年代时期赛场内外的故事。不过由于电影的海报将马拉多纳冠以“叛逆者、英雄、骗子、上帝”的称号,马拉多纳本人也表示,自己不会去现场观看该影片。



《挑战者姚明》这部纪录片详细描述了姚明首个NBA赛季的经历,从加盟之初的糟糕表现,再到适应NBA后的突然爆发,姚明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在片中找到痕迹。其中还穿插着巴克利预言落空亲吻驴屁股、“姚鲨对决”的台前幕后等等。


表面上这是一部讲述篮球和姚明的影片,但实际上姚明和篮球都只是一个符号,它所指代的是一群远离家乡,突破预言的障碍和文化差异的冲突,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的年轻人。对于每一个漂泊的人而言,不论是不是球迷,或许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而另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的《不可击败》则把视角回归到普通人身上,它讲述了田纳西州马纳萨斯高中,一群非洲裔的问题少年组成了学校里的橄榄球队,队内氛围死气沉沉,他们也很少取胜。直到教练比尔-考特尼来到,孩子们打破了14年不胜的魔咒,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一百多年前,1897年7月,一部名为《科贝特-菲茨西蒙斯冠军争夺战》的电影面世,这是首部长片电影,时长超过90分钟,它也是拥有开创意义的作品,见证了胶片从35mm到63mm宽银幕时代到来。用胶片记载了1897年圣帕特里克节当天,詹姆斯-J-科贝特与鲍勃-菲茨西蒙斯在内华达州卡森城进行的拳击赛。这是电影与体育首次结合,体育纪录片这个全新的文化概念,在121年前的那个夏天诞生了。

 

有人评论道,“体育纪录片可以是稍纵即逝的比赛细节,可以是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可以是对人生旅程的回望,可以是对社会形态的审视。它可以是励志,可以是感动,可以是反思,可以是遗憾。”


体育纪录片“多方入局”

他们都是历史投机者吗?


在美国,过去的五年中,体育纪录片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老牌的电视纪录片制作机构如HBO、PBS、ESPN和新加入的电视网如NBA TV、NFL NETWORK、GOLF CHANNEL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体育电视纪录片这种媒介形式。体育纪录电影制作者、视频制作者、制作人共同推动了过去三十年间纪录片行业的繁荣,纪录片的数量、种类、频道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美国体育文化和更广泛的美国公众想象都得到了新的融合。

 

以美剧迷们颇为熟悉的Netflix为例,这个流媒体平台,通过最大程度的利用互联网的数据及效率优势,来满足现代人多变的需求。现在关于如何进入体育圈,Netflix依然用了自己的固有的优势——自制体育记录片以及购买经典体育纪录片播放权,接连推出了《伊卡洛斯》《伟大的孤独》《艾弗森》等纪录片。



而体育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则稍微曲折一些。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急需用体育精神来鼓舞民众,我国的体育赛事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体育运动员的捷报频传,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也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不过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项目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与我国体育强项相关,像排球,素材比较单一。

 

到了90年代,我国的体育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这与这一时期的政治色彩比较吻合。我国开始走向全面经济生产时代,已经不再需要用体育来鼓舞人们的士气。进入21世纪,随着重大体育国际赛事,尤其是奥运会的促进,中国的体育纪录片又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体育纪录片从围观到成为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一部体育现代化的影像史。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体育纪录片是一个小众领域,但却是丰富而有趣的,从体育纪录片中能够看到社会的多个面向。


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即将到来,不禁让人想起北京奥运会周期内,政治与商业双重推动之下,体育纪录片的井喷式发展。所以,可以预见,体育纪录片又要迎来一个大的发展契机。但问题是,体育纪录片如何摆脱这种赛事周期性,跳出单一商业模式,走上真正的产业化之路?在这种机会之下,电视台、视频网站和独立制作人又怎样能借此蜕变呢?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本文转载自【纪实观察】,搜索【纪实观察】即可关注! 


或许你还感兴趣:年仅33岁,一代王侯为何匆匆离世《真实生长》方案海外获奖,揭开我们热衷名校的迷思
《刺宋》今日上映,来看导演为我们揭秘这场惊天大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