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妈 分享 回
5
1
6
南京李志
7
123456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妈 分享 回
5
1
6
南京李志
7
123456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张颂文说:要学会精打细算,把日子过好
Original
李清晨
李清晨
2024-09-21
昨天的文章大家留言很多,相信很多读者朋友跟我的感受一样,非常佩服小杨医生的奋斗精神,虽然他不是名医大家,但他那种直面命运脚踏实地的斗志和经历也足以让我们感动了,我相信不管世风怎样变化,消费主义如何甚嚣尘上,像我们这种踏踏实实的中国人才是主流,如果说我们这个族群在传统上有什么典型的共性的话,我觉得无论条件多么困苦,我们都能努力奋斗争取活下来肯定算一条。
2023 年 6 月 28 日,张颂文受邀在北京电影学院发表了一次演讲,这篇演讲出人意料地不像既往那些成功人士那般浮夸,而是推心置腹地跟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讲了一些非常贴心体己的实在话。
按理说,言为心声,对于公众人物来说,坦诚做人,如实表达,本来不应该是太高的要求,但实际上我们也早就发现了,大部分名人的演讲都充斥着虚伪矫饰的假大空。
张在向同学们讲了一些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之后,语重心长地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你现在要像父母那样学会过日子,知道每一分钱怎么花出去,应该把钱分成多少份……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正式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学会怎么花钱会直接影响我们可以在北京待多久,你们很快就能明白我这句话的含义。」
印象中,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这样恳切的嘱托了,在大家的印象中,影视圈这个行业仿佛非富即贵,比如曾有一篇王传君的访谈提到,他最困窘的时候,卡上仅剩一百万了……
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来说,一百万可支配的现金是他们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天文数字,可在他们那个行业,居然是最困窘的时刻,那他们不困窘的日常得是啥模样啊?
相比之下,张建议同学们精打细算过好日子一说,显得异常土气,我不知道在场听演讲的那些家境优渥的同学们内心是怎么想的,至少于我而言,我觉得张讲出了很多人早就应该对年轻人讲的话。
我实在太厌恶那些自己经济未独立还不顾家庭条件如何肆意攀比生活质量的傻逼了,但互联网让这帮小瘪犊子们也能彼此相遇,让他们不但不以为耻,反而生出几分得意洋洋。
在我对生活的理解中,最穷也不过就是存款为零,但现实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尚未参加工作之前,就能把自己的资产变成负数,这里顾然有提供这种借贷的势力方的缺德,但并没有谁用枪指着你的脑袋逼着你借贷生活吧?
这帮臭不要脸的,你们也看看小杨医生是如何奋斗的——
→
寒门学医是好出路么?
在过去的农村,这种人就是二流子闲汉,平日里不干活,乡亲们谁家有个婚丧嫁娶,他们都要去蹭吃喝,随礼当然是不可能的,他们连自己都要养不活了。
@新浪热点 发了一篇文章《断缴社保的年轻人,都是怎么想的?》,只看题目,我以为是年轻人基于实际情况考虑,觉得缴社保不划算,于是自己给自己留后路呢,一看全文,差点儿惊掉下巴,我没想到人可以活成这么没皮没脸的的。
从公司裸辞,没有再找下家工作也就算了,还跑去大理玩了小半年,消费还不想降级,基本开销一个月一万二,只点外卖,不自己做饭,买私教健身,考驾照,跑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小村子待三周……
比这篇还令我惊讶的,是《新世相》里一篇关于全职女儿的文章,一时的走投无路,暂且栖身自己家里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把啃老说得这么清新脱俗的,未免太不要脸了。
尤其是,大部分家庭并非大富大贵之家,父母都已老去,他们的退休金够不够自己安度晚年都未可知,怎么好意思这么理直气壮呆在家里?
我不信这一代年轻人都这么差劲这么自私这么没担当,所以当我看到小杨医生那篇自述和张颂文那个演讲之后,我才更加笃定,大部分年轻人还是肯吃苦能脚踏实地的,只是互联网放大了那帮瘪犊子的潇洒,仿佛我们这些肯吃苦耐劳的都是土包子傻小子一样。
几年前曾有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我奋斗了好多年才终于能跟你们一起喝咖啡,在我的记忆里,我在 17 岁那年(1996 年)才第一次知道有一种饮料叫可乐……
James Andanson《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
而中国第一个喝到可乐的小孩是早在 1979 年。
我上班那年贷款 10 万买住房,都觉得压力巨大,但跟我同时间入职的同事,有的直接就全款 200 万买房了,我可能工作到退休都达不到他们的起点,生活方面又有什么可攀比的呢?
我孩子都上初中了,我才意识到其他同事结婚后是要去旅行的。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段经历,不同起点的人生是没法放在一起比较的,有网友说,要赢在最后,我说,怎么,最后用了最昂贵的骨灰盒么?
所有的经历对灵魂而言都是进账,它的丰盈程度是很难有统一标准衡量的。
我有时候会想不起来小时候爸妈是怎么把我们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帖帖的,不像现在当我想做饭做菜我随便到楼下超市就买了,可是在几十年前东北的农村,要在一年当中把家人的吃喝安排好是很需要一番算计的。
自己院子里和地里种的菜有限,也只有在极少数时令满足的时候才有新鲜菜吃,其余大部分时候,尤其是东北漫长的冬季,可吃的就只有提前贮存到菜窖里的大白菜、土豆、萝卜,腌制好的咸菜、酸菜,吃肉的时候很少,我至今还记得某个午后,妈妈给了我一个鸡腿,我因为着急去找小伙伴玩耍,结果擎着鸡腿奔跑,在跑过一个下坡之后,赫然发现,手里只剩下鸡腿的骨头了。
家里好像直到我都上研究生了(2004 年),才买了冰箱,在那之前我甚至一直不知道冰箱能有什么用,90 年代,村东头的小卖部里是有冰箱的,我记得当时我们几个小伙伴曾讨论把西瓜放进冰箱之后好不好吃,大家最后的结论是:肯定不好吃!也就小卖部家里那个傻儿子才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
因为当时我们几人的家里都没有冰箱。(这
个有点儿像很多男人都天真地认为娶漂亮老婆肯定没好处一样。
)
经济形势不好,工作不好找是现实情况,但大环境之下,究竟应该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曾经有一年既没工作也没读书,只在备考研究生,我租住的房子附近有摆摊卖水果的,吸取应届考研没有注意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教训(罹患结核住院半个月,口服抗结核药 12 个月),我提醒自己定期买橘子吃,有两种看起来差不多的橘子,一种一块钱一斤,另一种一块五一斤,我一直买的都是一元一斤的,直到有一次我买错了,买成了一块五那种,我才发现,我艹,原来差五毛钱就甜这么多啊!当然,在那次之后,还是买一块钱一斤的。
十二年前去韩国进修,首尔大学每个月给一百万韩币的补助,等回国的时候,别的同事在机场就已经把最后的韩币都花光了,但我们的钱包里还剩五百万韩币,代价是,我去韩国的时候 150 斤,回国时 110 斤。
我至今也没有什么花大钱的习惯,本来买书是要花一部分钱的,但现在朋友们送书的速度比我看的速度还要快,有时候觉得,我可能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想买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从年纪上,张颂文跟我应该算同一代人,小杨医生比我小一些,但我相信,在人群中,在中国人中,秉持我们这类生活方式的人一定不在少数,只不过舆论的主场早已被喧嚣的消费主义填满,我们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没有被看见。
说到底,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用赵本山的话来说,有大多屁股穿多大裤衩,消费只能量力而行,你能看遍万水千山,我能看松花江封江开江几十次,我连松花江江边哪一棵柳树往哪偏都知道。
经济不独立的,尤其要长点儿心,真当你爹妈是什么大富大贵么?他们也只剩下退休金而已了啊,
如果迫不得已只能啃老,你特么的低调点儿节省点儿,别把老爹老妈的棺材本都吃光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李清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