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阳了去医院?华东师大医学博士生小Q告诉你


在12月9日举行的“中国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2”视频会议中,钟南山院士表示感染奥密克戎不可怕,99%的人群在7-10日内会完全恢复。


同学们发现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也不必惊慌,最好使用抗原检测试剂盒(宿舍阿姨处领取或者自购)自测,一旦确诊也不用过于焦虑,要坚信只要科学应对,自己的身体一定能够战胜病毒!

华东师大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邱乐佳的#小Q的健康科普专栏,告诉你怎样平稳度过——




若是“跑毒失败”不幸加入”羊“群,也不用焦虑害怕,咱们见招拆招
首先同学们要明确奥密克戎与早期武汉流行毒株、前期德尔塔毒株相比,毒力已经大大下降,最为重要的是对下呼吸道(主要是肺部)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1-4]
针对奥密克戎,绝大多数人都不需要上医院,即使就医也得不到特殊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呆在家中自然康复。
那什么时候需要就医?对于年轻力壮的同学们,出现下列情况要立即上医院:

但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立即上医院:

01经过药物治疗后,心率加快或体温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02呼吸大于30次/分,活动时明显气喘或觉得胸闷憋气;

03使用指夹式血氧仪检测,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




图:新冠发病7日典型症状,来源:人民日报


在这些症状中,小Q认为最难熬的就是发热疼痛,浑身无力疼痛躺在床上伴有恶心呕吐实在是种折磨,其实发热和疼痛是机体应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应,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发热:

病原体感染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升使得机体整体温度升高其实是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人体会感到乏力肠胃不适等症状时是由于机体高温在最大程度抑制病原体繁殖的同时也抑制了人体正常工作的蛋白质,使得人体处于“紊乱”状态。

疼痛:

免疫系统与病毒“作战”释放的炎症因子与机体高负荷工作乳酸堆积共同导致。

“发热和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而言是好事,机体各个细胞不向病毒屈服而做出的努力。但过度的发热会给我们带来身体与精神上的困扰。

所以,何时该使用药物去控制这些症状?
对于中青年,可以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来选择是否服药,若精神状态良好,即使有轻微的发热(38.5℃以内),只要充分休息,补充膳食营养与水、电解质等,可以不用去干预机体的免疫反应。
但如果症状加重,那别扛着了,该吃就吃。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应对新冠疫情,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招募了学生志愿者,依托附属芜湖医院的专业医师团队共同组建了健康医疗咨询团队,提供24小时的咨询服务,服务形式和分级分流咨询建议如下:


1.咨询邮箱: 提供轻症普通问诊、有基础疾病人员的用药咨询等服务,可联系附属医院相关科室专家线上指导。2.服务热线: 17321458339 ,提供重症、急症咨询服务,可联系附属医院专家线上协助甄别、指导师生员工本地线下就医。




小Q的健康科普 下集预告

“吃药顺序图靠谱吗?”






参考文献


[1] Nyberg T, Ferguson NM, Nash SG,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isks of hospitalisation and death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omicron (B.1.1.529) and delta (B.1.617.2) variants in England: a cohort study. Lancet. 2022 Apr 2;399(10332):1303-1312. doi: 10.1016/S0140-6736(22)00462-7.


[2] JumpeiIto, Tomokazu Tamura, Daichi Yamasoba, et al. Comparativ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s including BA.1, BA.2, and BA.5

bioRxiv2022.08.05.502758;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08.05.502758


[3] Wolter, N., Jassat, W., Walaza, S.et al. Clinical severity of SARS-CoV-2 Omicron BA.4 and BA.5 lineages compared to BA.1 and Delta in South Africa. Nat Commun 13, 5860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3614-0


[4] Suzuki, R., Yamasoba, D., Kimura, I.et al. Attenuated fusogenicity and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Nature 603, 700–705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462-1



来源 | 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文|邱乐佳

审核 | 郑丰(华东师大特聘教授

附属芜湖医院常务副院长)

通联|徐敏华

手绘|王海庆

编辑|吴潇岚

更多阅读

研考首日!直击华东师大现场


平芜尽处是春山!华东师大祝你上岸


华东师大2023年人才招聘启事


重要!华东师范大学考点考前须知


物体、空气中有病毒?华东师大医学博士生小Q告诉你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