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5
赵紫阳
6
妈 分享 回
7
写小说
8
南京李志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5
赵紫阳
6
妈 分享 回
7
写小说
8
南京李志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克林顿白宫内幕:口述史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0年10月11日
2021年2月12日
2021年2月13日
2021年2月14日
2021年2月15日
2021年2月16日
2021年2月16日
2021年2月17日
2021年2月18日
2021年2月18日
2021年7月30日
2021年8月1日
2021年8月2日
2021年8月3日
2021年8月4日
2021年12月23日
2021年12月25日
2021年12月26日
2021年12月28日
2021年12月29日
2022年1月14日
2022年1月15日
2022年1月17日
2022年1月18日
2022年1月19日
2022年1月20日
2022年6月11日
2022年6月12日
2022年6月12日
2022年6月13日
2022年6月13日
2022年6月14日
2022年6月14日
2022年6月15日
2022年6月15日
2022年6月16日
2022年6月16日
2022年6月17日
2022年6月17日
2022年6月18日
查看原文
其他
假如我们生在一个见火不救的城市
Original
有深度的
拙见
2020-10-11
心有余而“利”不足,终究是病。
新加坡每年都有痛苦的那么几天,遮天蔽日的抑郁烟云,让所有新加坡的朋友呼吸之间,都能感受到马来西亚土地燃烧的味道,猝不及防,却周而复始,总能如期而至,不胜其烦,却无计可施。
百年不遇的亚马逊之火,点燃原始之光,照亮巴西政府眼中无助的贪婪。见火不救,有悖常理,但力所不及,只得在水深火热中,自谋生路。
亚马逊森林,被定位为“地球之肺”。风生火起,火借风势,绵延百里,连烧半月有余,火势不减。
按照中医的理论,肺火是指机体感受外邪或因七情内伤,影响了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后出现的以口干舌燥、咳嗽、咽痛等一系列热症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
如果出现咽喉干痛、干咳、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大便干结等症状,中医认为就是“上火”的症状。“上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肺火也有虚火和实火之分,肺热盛极化火则为实火,肺阴虚而生火则为虚火。
虚实之间,众所纷纭,终觉雾里看花。
只有在低头时,看见黑色的雨水。
巴西帕拉联邦大学的环境科学家维托尔·戈麦斯(Vitor Gomes)通过电子邮件告诉《华
盛顿邮报》的记者:
“大量的烟云到达圣保罗后,抬头看的天空都是一片漆黑。
”
这十多天,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
烧了三周,白昼如地狱,但我们却一无所知。
巴西亚马逊环境研究机构的安·安恩卡教授表示,这绝对不是一场自然发生的野火,森林火灾和开伐有很强的因果关系。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它以一己之力,贡献了地球大气层中20%的氧气,为减缓全球变暖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亚马孙热带雨林吸收碳排放的能力正在减弱。
除了气候条件的变化、森林面积的减少和树木死亡率的提高,不断发生的火灾也进一步降低了它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
大火烧了三周,媒体噤声,老百姓不关注。
当终于有了讨论度,追究责任时,却引发了巴西总统和各界的骂战。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要把这次大火作为G7的讨论重点。巴西总统反驳:这是巴西的内政。
▲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议讨论亚马逊火灾
对环境的怨气,引起公愤。
但对于救火,巴西政府似乎并不着急。
能力不足?还是和利益相关?
这由不得让我们想起马来西亚通过焚烧森林开垦土地,使得新加坡雾霾严重,甚至航班都受影响。
国与国,城与城之间的冲突,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当我们追究背后的责任,会发现这并不是单纯环保的问题。
巴西因养殖业缺地,不得不采取开伐,经济、环境、人文......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是一个由多方面构成的整体。
但毫无疑问,亚马逊森林正在向我们传递求救信号。
城里人的眼神,聚焦于野外的荒烟。读不懂的城市,更看不清城市之外的扑朔迷离。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蝼蚁与宇宙,总是在人们一遍遍的讨论中,似是而非地无果而终。
城市的底色,能否与城市之外的空间交相辉映?我们在与自然相依为命地链接与纠缠中,能否与城市相敬如宾?城市的治理,可否赋能于大自然的回馈?执政者治理的长期主义理念,能否稳中求胜,留希望于未来。
我们在讨论城市时,其实是在讨论整个人类。
刘 科
院士,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副会长
以前,我们都在山里挖矿,现在我们可以在城里挖矿。中国工程院的陈勇院士,提出一个概念叫“城市矿山”。从山里挖来的金属,都成了大家手上的电子产品。产品是有周期性的,过期后,这些“矿”能够被回收利用,可以真正做到循环经济。我现在是一家环保公司的小股东,投资他们做垃圾发电,正在开展一种很干净的发电形式。像论坛提到的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和垃圾发电都已经开始实行了。
所以当上海朋友给我发很多垃圾分类的段子时,其实我是支持的。因为只有做了垃圾分类,城市矿山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发动起来,人们才能够可持续地把这种循环经济来做好,
而这需要媒体去改变每个人的理念,培养公民意识。
我在纽约留学时,哪怕是来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元首,也要遵守纽约的城市规则,堵车,照样堵车。在哥本哈根上班时,街上都是骑自行车的人,它的地铁站,火车站专门有停自行车的地方,我觉得很美。在日本,垃圾分类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你在日本搭扶手电梯,他们都会自觉站在右边,不影响左边的行走。很多关于环保、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媒体和教育去慢慢教给孩子。
但在中国,公民意识培养是缺失的。
▲
哥本哈根人骑自行车上班
比如餐桌上的浪费,中国文化希望让大家去分享,但是假如全中国13亿人都这样浪费,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一方面用化肥消耗土地,消耗很多的能源,去产生污染,一方面这是巨大的浪费。我们应该教育公民,打包是很光荣的事,不是没有面子的事。这种社会文化、公民意识是要靠从小培养的,通过媒体去传播,慢慢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
当然,这个意识和文化应该是所有人都该培养和具备的。市民尽一己之力做垃圾分类,企业争取再生能源的研究,而政府也应该对城市有个好的规划。政府、领导人的公民意识,体现在对自然、对环境的尊重。
▲
日本垃圾分类令旅客叹为观止
再过50年、100年,交通仍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什么香港澳门发展起来了,珠海没有?因为珠海的港口过一段沙子就堆了,必须把大船清理,但香港、深圳,像盐田港,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自然规律。那对珠海的规划,就不应该强行逆向自然,而是另辟蹊径。
不强求,是对自然和环境最大的尊重。
这个社会的变好,并不是都需要5G、人工智能这些非常高的技术才能起作用的。
人要先学会和城市相敬如宾。
韩云波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
西南大学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西南大学期刊社编审
大概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我读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读完特别感动。令狐冲那种无所畏惧、执着追求的精神让我顿时获得了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支撑着我不畏艰难。怎么说,假如不出差,我一年有360天都在办公室上班。所以我觉得侠是一种人格力量。
它本身并无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是通过行走天下来展现它的人格精神。
当年孙中山在创建民国的过程中,他就尝试去发动像洪门、天地会这样的社团。那时候,在社会动员还没有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时,侠确实还是一种实体的存在。
但现在,
“侠”更多是一种精神力量。
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这种精神力量比在农业社会要更加深刻,更加凸显。
▲
孙中山与同盟会
重庆是我长大的地方,耿直、豪爽的重庆个性,很难说对我没有影响。在重庆,心灵的压迫感不明显,所以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快乐。这跟重庆过去那江湖文化的底色有点关系。虽然江湖文化从底层的角度看,是不守法治、打架、黑社会;但是当文化水平提高以后,
江湖文化本身的凝聚力,会变成一种勇气,一种侠义,成就像红岩烈士这样的英雄。
▲
《火锅英雄》展现的重庆市井和江湖气息
除去我土生土长的重庆,真正佩服还有湖南。当时去绍兴参观秋瑾被斩首那个地方,我感受特别强烈。秋瑾也好,谭嗣同也好,那一辈人,都是以“侠”自称。他们期望以死来唤起清末的国人。虽然他们的死没有在短时间内起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精神是在持续发挥作用。所以当年才有毛泽东的“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有周恩来的“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
而在中国当代,最能体现“侠”精神的城市,是深圳。深圳很年轻,没有包袱,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古代,侠是一往无前的。哪怕在深山老林,也要练出一个道道来,然后去找人比武。侠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真正的人文主义者。这种理想和人文,建立在侠的“敢想敢上”。
像深圳这种城市,它敢为天下先,敢闯、敢干、敢试,这也就是侠的精神。
一个城市的发展,可能有体制、地理位置、大背景的因素。其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市民精神。
只要这种精神不堕落、不沉没,即使城市遇到挫折,还是会重新崛起。
陈 抗
经济学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中国项目主任
在新加坡,上世纪60年代建的地铁,会规划到2046年。温室效应、北极冰块的融化、海平面上升会带来的问题,都被考虑进去了。所以在当时,政府把很多道路垫高了,未雨绸缪。
我在新加坡生活了将近30年,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基本建起我人生的框架。在这个城市里,很重要的一点——发展很平稳,没有大起大落。
这和新加坡的长期执政有很大的关系:
一是城市国家,二是李光耀。
不像中国大陆,在小地方做好了,可以升到省里,升到中央去,新加坡太小了,没什么地方可去——那就一辈子好好服务这里吧。所以在新加坡,领导人都有比较长远的看法。规划是50年,就按照这个规划去执行50年。而不是说,换一批人,换一个做法。
▲
新加坡
现在常说的千城一面,其实和领导人有无长远规划有很大关系。如果领导人只在这个城市待个两三年,换到下一个城市,又待两三年,没有长远的规划,就可能导致羊群效应,看别的城市什么做得好,我也来做。“眼看着你拆迁,眼看着你盖高楼,眼看着你调职”,这是大多市民的感受。这样下来,城市本身的传统文化、本身的特色,可能没办法沉淀下来。
如果领导人是这个城市土生土长的,会有感情和热情,去注重保留城市本身的特色。但如果是外来的领导人,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了解这个城市,认真规划。否则,就会出现千城一面。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展现的广州冼村拆迁
领导人得安心于各个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如果人心浮躁,打一枪,换一地,可能没办法做好。领导和整个城市的稳定和长远,对城市里每个人都很重要。这样的城市气质和状态,
使得市民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去对个人发展进行规划和实现。
这种稳且远的新加坡精神,也是新加坡人的精神。当年被马来西亚赶出来时,李光耀说:“新加坡能不能生存下去,就靠我们了。”所以,
新加坡人其实心里是憋着一股气的。
每个人都希望让新加坡这个故事可以讲下去。
这就是新加坡经验。
郭仁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理信息工程专家
城市发展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空间问题。资金、人口、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一系列城市问题,都是物理空间带来的问题。但现在,我们逐渐进入了信息社会,有了第二空间——信息空间(赛博空间)。在信息空间里,是无限的,没有约束的。
信息空间的发展,会改变城市的系统管理,城市服务的云端化,让我们可以在信息空间做很多事情,比如支付、搜资料等等。信息的进步,会极大地改变社会的运转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休闲方式……
有了第二空间的发展,城市管理会逐渐系统化,带来的是城市管理的高效、信息传递、沟通的流畅。
城市管理的趋同,可以促进城市的分化。
▲
近年
出现对千城一面的担忧
不同的城市由于它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底色,自然形成不同的气质。像深圳,它的发展借鉴了很多香港经验。而大陆很多城市借鉴了新加坡经验。但这些经验来到新的城市后有点水土不服,所以要根据城市自身的文化、历史、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去进行适应性的提升和改造。比方说,大陆的城市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每户人家住一栋别墅,我们只能住高楼的公寓。这些都和中国的国情有关。
城市管理的方法论是具有共性的,这是趋同的一面;但每个城市都要结合自身历史文化背景、各种资源条件,去寻找一条发展道路,这就是城市的分化。
美国的硅谷、中国的深圳,是产品中心;澳门和拉斯维加斯是会展业、旅游业、休闲业的城市。没有一座城市做什么都强,就像人一样,不可能每方面都比别人强。所以,让城市找到自己,做到最好。
趋同与分化并存,我认为是未来城市的方向。
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终须磨合,才能构成城市的整体。
每个城市都是整个世界,每个人都是整个人类。
还是要关心四方,付诸行动。
撰文丨友话直说 & 十四
配图 |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亚马逊森林火灾,你怎么看?
”
- 留言给我们
如果喜欢,点个在看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