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亲手捂死了百天的孩子:又到捂热综合征高发期!这3件事家长千万别做

点击蓝字关注👉 亲宝宝育儿 2020-01-08

蒙被综合征

就在你我身边

文 | 炮弹妈妈

本文由亲宝宝原创首发


1

新的一年才刚开始,就发生了一起令人扼腕痛心的意外事故。

 

1月3日清晨6点多,浙江嘉兴的一对父母一觉醒来,发现趴在身边的儿子浩浩一动不动,赶紧拨打120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可孩子早已“紫掉”、“心跳呼吸都没有了”,医院也无回天之力。

 

就在几天前,年轻的父母还刚带孩子拍完百日照。

 

因为天气转冷,父母担心孩子太小,受不了这冰冷的天气,决定晚上让孩子和他们一起睡。

 

白天要照顾孩子,晚上还得陪睡,半夜还要给小主子喂奶。

 

折腾了一宿,喂完最后一次奶,妈妈把宝宝放进自己的被窝里哄睡着,自己也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一早睁开眼,突然发现,身旁熟睡的孩子异常安静,不吵不闹、趴在那一动不动。

 

怎想到,孩子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可怜的孩子,连户口都来不及为你办,今天却要阴阳相隔。

 

心都碎了!父母的过度担心和保护,没想到却亲手葬送了孩子的性命!

 

为什么会这样?


 

医生解释,晚上睡觉孩子捂得太紧,呼吸容易压住,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蒙被综合征”,也称捂热综合征。

 

它多发生在1岁以下的孩子,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多见。

 

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成人大,因此,散热也比成人快。

 

捂得过久或过度保暖,孩子身体周围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而包裹太多会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人体就会通过出汗和加速呼吸来加快散热,耗氧量增加。

 

如果孩子无法及时获得新鲜空气,就容易导致缺氧。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是儿科最常见的危重急症。

 

一旦发生,轻则造成婴儿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症状,重则导致缺氧而发生惊厥、抽搐或昏迷等症状,甚至引发突然死亡。

 

侥幸存活下来的孩子,大多也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多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脑瘫。


回想自己刚生完孩子那会,也差点遭遇“蒙被综合征”。

 

儿子在1月份出生,刚好是天气转冷的日子,满月去医院体检,为了不让孩子吹风受寒,我和妈妈把他的手、脚、脸蛋全都裹上,只露出两只眼睛。

 

心想,这样总不会让风吹进去了吧。

 

进到新生儿体检科,医生见我怀里抱着一个大包裹,打开一条绒毛毯,再解开一条包被,终于露出了个小脑袋。

 

而孩子身上还穿着厚厚的棉衣,手和脚都套着棉套。

 

医院里好多小孩都这么包着,我们也以为这样做是对的。

 

可孩子两眼直愣愣的,把医生给吓了一跳。

 

医生摸到孩子全身汗,赶紧将扣子全部解开,边叫我们拿毛巾给孩子擦干汗水,边严厉斥责我们无知:“差点把孩子闷死。”

 

“孩子没你们想象的那么怕冷。这么捂,不仅不利于运动发展,还容易捂出‘蒙被综合征’,引起窒息死亡。”

 

听了医生的严肃警告,我俩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给孩子穿太多、捂太紧。

 

真的,蒙被综合征,就在你我身边。

 

一个不留神,孩子就和死神擦肩而过。



2

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就将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

 

只因为这四个字:“怕孩子冷”。

 

回想一下这4件最容易造成婴幼儿缺氧“中暑”的事,你是不是曾经也做过?

 

1、 睡觉盖太多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太小,一个人睡不暖和,就会给孩子穿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被子睡觉。

 

这样很容易蒙住孩子的口鼻,加上被窝内缺乏新鲜空气,更容易引发缺氧、窒息。

 

儿科医生指出,婴儿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自身无法调节体温,又还没有能力挣脱束缚,更不会呼救。


一旦发生意外,极其容易被家长忽略而引发悲剧。

 

“上半夜11点喂过奶,后来自己睡着了。醒来时,发现宝宝全身冰冷、一动不动。”

 

2018年2月凌晨3点,宁波一位年轻妈妈嘴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而她刚满月的儿子,却因患上蒙被综合征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人间。 

 


带孩子真的是一件极细致的活,连睡觉都被死神窥视。

 

2、 和宝宝同睡

 

母婴同床,对于孩子来说,大人身上散发的热量,相当于一个大火炉子。

 

此时还让孩子穿太多,包太紧,更热得不行。

 

再者,孩子体积小,父母一个翻身,可能就会压住孩子,另外,大人床上的枕头、毯子、被子等用品,也可能会盖住宝宝的口鼻,导致窒息。

 

所以,不管从哪些因素看,父母跟孩子同睡,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3、 发烧捂汗

 

以前,只要孩子发烧,老人就喜欢“捂汗”,认为只要孩子“捂”出一身汗,再睡一觉醒来,发烧就好了。

 

这个传统的“民间偏方”,简直愚昧至极!

 

孩子发烧,本身体表温度就比正常值高,此时再捂汗,孩子身上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就容易引起高热反应,引发蒙被综合征。

 

4、 穿得太多

 

同理,给孩子穿太多,也可能会导致蒙被综合征。

 

前段时间一名2岁左右的小孩在网络爆红,孩子全身上下被裹得严严实实,只有眼睛露出一条缝。

 

这一身厚重的“铠甲勇士”造型,被网友疯狂转发:本以为那只是30年前自己的遭遇,没想到现在依然流行……


 

看着孩子跌跌撞撞的步子,我的胸口似乎也压上了千斤重。这么捂,没病也得捂出病啊!

 

冬天一到,家长们恨不得给孩子戴上帽子、围巾、口罩、手套,全副武装,才放心。

 

但是孩子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

 

穿得过多,身上的热量无法散发,容易造成体温过高,导致“捂热综合征”。

 

孩子活泼好动易出汗,千万别给孩子穿太多。

 

以上都是极其容易引发蒙被综合征的几种现象,“蒙被综合征”的黄金抢救时效以分钟计。

 

作为家长,平时应多观察、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以下几个明显症状,一定要迅速送往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 身体发热、脸部发红

  • 烦躁不安、哭闹不止

  • 脸色发白、嘴唇发紫

  • 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 拒奶呕吐、频繁抽搐


3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蒙被综合征呢?

 

记住“3不要1及时”口诀:

 

1、 不要和孩子同睡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从宝宝出生,就让他单独睡婴儿床,并且推荐把婴儿床放在父母床边,方便随时查看和喂奶。

 

孩子睡觉的时候,尽量穿舒适的贴身衣物,穿上睡袋,比盖被子更安全,也不需要枕枕头。

 

2、 不要过度保暖

 

1岁以前的孩子大多还不会表达,很多家长纠结到底该给孩子穿多少才合适。

 

洋葱穿衣法是目前比较推荐而且实用的一种穿衣法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洋葱穿衣法,顾名思义,就是一层一层给孩子添衣物,方便穿脱。尤其适合现在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的季节。

 

我和孩子回广西过年,早上起来只有6-7℃,到了中午可升至约20℃,到了晚上又开始起风转冷到5℃。

 

用洋葱穿衣法,正合适不过:里面一套纯棉秋衣裤,加一件毛衣,外穿一件棉外套和厚裤子。

 

出去带一件马甲,热了就把外套脱了换上马甲;中午最热,再把马甲脱了。

 

这样一件一件增减,避免了忽冷忽热引起感冒,又不会导致出太多汗,将内衣浸湿。

 

很多老人摸到孩子的手冷,就想给孩子添衣服,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婴幼儿血液循环发育尚未完全,手脚离心脏最远,所以手脚体表温度偏低。

 

判断孩子冷热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摸后脖颈:

 

后勃颈干燥温暖,就是合适的;


如湿润黏糊,说明穿太多了,需要在擦干汗水后,适当减衣;


如感觉不暖,甚至有些凉,说明需要加衣。

 

3、 不要覆盖任何东西

 

去年12月初看到一个新闻,4个月大的男婴小杰被送进了顺德儿童重症医学科病房,“凶手”竟然是一块口水巾!

 

只离开不到半个小时,爸爸回到房间就发现,小杰的脸不知什么时候被口水巾盖住了。

 

当时,小杰已失去了意识,呼吸微弱,面色发绀,四肢松软,口水巾上还有血迹。

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孩子因为口鼻被覆盖引发缺氧,出现“蒙被综合征”。



冬季,这个“杀手”真的很冷!

 

平时一定不要为了保暖,将孩子的头蒙住,更不要在宝宝头上覆盖纱巾、毛巾等物品。

 

美国儿科学会也指出,不建议在婴儿床加装任何东西,包括床围、被子、枕头等,也不能放毛绒玩具、尿布、毛巾等松散的床上用品,以防孩子意外窒息。

 

4、 及时处理

 

孩子玩闹易出汗,建议随时备着两条隔汗巾,及时为孩子擦干汗,垫上隔汗巾,孩子不容易感冒发烧。

 

万一发现孩子出现蒙被综合征,一定不要惊慌失措。

 

为赢得抢救时间,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立刻清除口鼻分泌物,松解衣扣、减少包裹、擦干汗水,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谁都不希望悲剧发生,但一定要有危险意识。

 

天气忽冷忽热,作为孩子的第一守护人,我们绝不希望孩子被感冒、发烧之敌入侵,更不愿意被另一个死神“蒙被综合征”盯上。

 

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能知道这一“隐形杀手”,提前做好预防,及时处理急救,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亲宝宝在此提醒您:

 

保暖千万种,安全第一重。

遭遇蒙被征,亲人两行泪。


保暖固然重要

但孩子的安全更重要

用正确的方法掌握孩子的冷热

转发到朋友圈

提醒更多家长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文章



亲宝宝育儿(ID: qbaobao6):分享最新鲜的权威育儿知识、婚姻家庭感悟,科学育儿路上,陪千万父母一起成长。本文由亲宝宝育儿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申请授权。


亲宝宝长期招募原创作者,征集优质情感育儿文。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投稿」查看详细规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