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捣青汁、和粉团,青团里藏着什么小秘密?

2016-03-17 blublu 企鹅吃喝指南

 


天暖雨沛,草长莺飞。读汪曾祺写家乡的野菜,形容那清香“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再看到上海大街小巷,糕团店里一座座青团小山时,觉得很亲切。


掬一大捧绿,吃进嘴里,不辜负这无边春色。

 

青团圆圆一颗,俏皮像春日里的小囡,扎麻花辫,系碎花围裙,处处透着一个嗲。糯米的滑嫩粘韧,豆沙的绵爽细腻,在一层清新甘洌的青草香晕染下,韧、绵、甜、涩的层次才渐渐丰满。

 

趁着你们还没开动,今儿就来好好八一八青团。



(一)



青团的前世今生


在吃青团前,我们要先弄明白三个节日,由前依次往后:上巳,寒食和清明。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春浴日,有踏青和沐浴的习俗,论语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直到中唐,上巳逐渐被一个叫做寒食的节日所取代。顾名思义,节时只吃冷食,需禁烟火。


清明节,清明原本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和寒食节就相差一天,逢天暖雨沛,宜春耕,后成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而青团和这三个节日都有关系。


青团最初出现在上巳节里,那时它还叫龙舌䉽。青汁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吃这个也是为了配合祛病消灾的节日氛围。到中唐以后,上巳就慢慢流行不起来,变成文人雅士之间的小众趣味,被逐渐兴盛的寒食节所取代。



上巳在日本被保留下来,就是今天的三月三女儿节,也会吃形似青团的“草饼”


虽然上巳衰亡了,但是人们还惦记着过上巳要吃的东西。恰好寒食节需要禁火,而龙舌䉽蒸熟后可以保留数天冷食,两者不谋而合,所以龙舌䉽摇身一变嫁入“寒”门,变成“其味香美”的寒食饼


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之间就隔了一天,古人又认为祭祀还是头等大事,到了明朝,为方便起见,寒食节索性就被并入了清明。所以你大概猜到,青团它祖宗又改嫁了——从寒食的节令食物,变成了清明上坟的祭品。

 

正式被唤作青团,还是靠清代神级吃货袁枚。在那本著名的《随园食单》里,他记下了“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糕团。色如碧玉”。




小小一枚绿果子,关系还挺乱的,总之就是:铁打的青团,流水的节,永远都要找各种理由吃吃吃的天朝人民:)


(二)


青团的自我修养


青汁、糕团和馅料,构成了一枚青团最重要的三大元素。




1|青汁

 

青团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春意浓浓的翠绿。但好好品鉴它,精髓却是埋藏在这绿意中略带清苦的芳香。

 

按青团取汁的主要原料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艾草青团,鼠曲草青团和麦青青团

 

虽说不同植物都有其独特的风味,但它们都具有一种清新的香调,能带给人愉悦的“青草香气”。

 

它来自一种叫做叶醇的香气分子,当叶片被压碎揉捻时,细胞破裂释放酵素,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使青草香更加明显;而经过加热之后,这种香气又会逐渐消退,属于植物自身的乡风野味方显山露水。

 

[ 艾草 




植物界的万金油,哪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入药、针灸、烧艾条,还有很多人喜欢用它来泡脚,挂门上辟邪的也不少—那还不如被吃掉呢。

 

艾草是如今青团取汁的主流,因为它气味甘洌又芬芳,清明前后长势最为茂盛。

 

艾叶在明前时摘取,幼苗不到成年人的食指长,方为细嫩。处理艾草的步骤虽然不难,但较为繁琐,一定要经过煮沸、加碱粉和过冷水,才能去掉艾草的苦涩。

 

[ 鼠曲草 

 


前面也介绍了,青团最早是用鼠曲草取汁的。

 

属菊科植物,草株矮,株间开着鹅黄的细小花朵,叶片略肥,和茎杆上都有一层软乎乎的白色绒毛,扯断时会拉出一根根银亮的白丝。鼠曲草生命力顽强,比艾草更常见,河边田埂都能落地生根。




等鼠曲草结出黄花时,茎叶已老。所以趁早春还打苞时就得摘下,洗净后挤压汁水,再反复用石灰水沉淀,一来可以去掉杂质和苦涩味道,二来还能保持青汁的翠绿色泽。


[ 麦苗 




相比起前面乡间野生的两位,田里的麦苗是最容易获得的食材。


麦苗在古时并不如艾草和鼠曲草为典型的食材入馔,没有野生草物甘辛的味道,香气也不够浓烈。无奈到了现代,人们对青团的需求是在太高,才有了大量使用麦苗榨取的麦青汁这种替代品。在上海,有专门的麦青汁生产基地,供应的都是那几家耳熟能详的点心大厂。


除了这些用来染色的植物,有时做青团还会用到柚子叶或者山矾叶,洗净后铺在蒸笼上,蒸出来的青团既不会相互粘黏,还会再添一层绿叶自身的特殊香气。


 

2|糕团



米粉做面团,最关键是追求稍稍有硬度、不粘牙的口感。如果全用糯米,就和黏嗒嗒的汤团无异了,所以还要加适量粳米。

 

磨米浆前,需要根据米的品质来决定粳米和糯米所用比例。

 

米在浸泡充分后用石磨推,让晶莹的大米融成乳白色的粘浆,再加入青汁。讲究的话,入锅需煮、搅、熬、翻,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熬成干糊后,移到干净的木盆内揉团,经验老道、浑身是劲的人才能揉出韧性十足的面团。




还有一种做法,保留青汁滤后的纤维残渣以强调香气。混合了青汁的米团放入木臼里,用很重的木锤一下一下地敲打,让米团和草叶充分融合,这样蒸出来的青团表皮会留下深浅不一的斑驳。




3|馅料



 没错,青团也分甜咸党。不过,它们不撕。


甜 党

 

[ 豆沙馅 




青团最经典的搭配。

 

做豆沙是磨性子的活儿,豆沙要炒透,炒到绵密细腻的沙绪感,留皮可增香。重油重糖是一颗豆沙馅的灵魂。江南人嗜甜,剔透玲珑的猪板油要能钻进豆泥和砂糖中,是表现甜味最好的载体。

 

重口亦不是无止尽的,若没有几粒酝酿已久的糖渍桂花用香气来调和,这馅也怕只会沦俗。


[ 百果馅 


苏州文魁斋的正仪青团子,在清末就被列为进贡时令品,其中百果馅儿的青团最讨喜。


用去核大红枣碾成枣泥,掺白糖和胡桃肉做成。


咸  党

 


[ 春笋豆干肉丁馅 




纵然有再多咸酥鲜香的搭配,咸口中春意的担当,还非入时令的春笋莫属。将这三种食材分别切丁,入锅前直接下五花肉丁煸香,猪肉自带油脂,包裹着笋的水灵和豆干的鲜。一口下去,脆的糯的,咸的鲜的,统统都有。


(三)


青团的三姑六姨


用米粉揉团、青汁染色再包裹馅料,清明前后食用,是青团最显著的特征。而有相似特点的青团“近亲”还真不少,多数分布在江浙沪闽及赣皖一带。



1|福建 FU JIAN



胡建棱吃的叫菠菠粿。《闽产录异》记载:“菠产福州,叶似野艾而干矮,清明取其汁作粿”,因取汁的植物叫菠菠草而得名。菠菠草就是鼠曲草,别忘了这货有五十多个别名。


胡建棱做粿皮的制作工序和江浙略有差别,将菠菠草洗净后放入浸泡过的米里,先磨米浆,再脱水,用干米浆擀成很薄的像饺子一样的外皮。


甜党也对红豆青睐有加,更常见是将红糖板煮成糖油拌入干萝卜丝,再加入炒花生末和芝麻,听上去就很香呢。




而咸党就比较有想象力了:菜心馅和八果馅最常见,笋丁火腿招人喜欢,干贝馅和海蛎馅因地制宜,豆腐香葱还能接受,然而,酸菜配腊肉、虾仁配萝卜丝就不太按套路出牌了。


闽北的饮食风格比较豪放,菠菠粿做成扁长饺子形,一个足有三两重。



2|江西 JIANG XI 



在婺源,清明粿是最重要的节令事物之一,不同地方吃法还不一,东北乡是满月般的圆饼状,而西南乡会做成两头尖尖中间饱满的扁舟状。


选立春前后的野生嫩艾草和粿花,摘杂草去黄叶后,加井水或者泉水一起煮汁。腊肉、火烘猪肠、笋干、野薹、豆芽和蒜头用作辅料,加少量盐、辣椒和猪油入锅炒香。




粿汁和粿馅都准备好,才能动手磨制最关键的粿浆,因了地产丰饶,婺源连米浆都是用上好井水或者泉水磨成的。



3|浙江 ZHE JIANG



在浙江,清明粿的吃法和做法就太多了。


莲都人唤作“蓬点心”,像包包子一样攒出整齐密集的褶子,捏成弯弯的月牙状,甜味的松花馅是最特别的一种。


庆元人称“社粿”,只用糯米捣团以追求粘牙的口感,加香菇片和土猪肉丁,烙薄饼。


景宁一带的吃法与其他地方无异,除了蒸法更走心:用三片山茶花叶,轻轻贴在清明粿上,像小帐篷一样,蒸出来的粿子植物香气浓厚。




仪式感最强的吃法,是将馅料包好放入木板做成的印模中,上面刻着“吉庆”、“如意”、“兴旺”三种寓意祥和的篆体字,其实挺像月饼。除了当做祭祖的供品,清明节那天还要早中晚三顿,最少各吃一个——据说这样才能得到祖先的庇佑。



4|江苏 JIANG SU 



如果上面都是上海青团的近亲的话,那苏州绝对可以算它的直系亲属,从外观到称呼都差不大几。


苏州一年十二个月都有应季点心吃,一月元宵二月撑腰糕,到了三月就是青团子了。(如果你接着往下念,还有:四月神仙糕,五月肉馅团,六月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


青团的由来众说纷纭,苏州人是感怀当年大禹平息太湖水患的恩德。




太湖安宁了,附近才能好好种小麦。所以苏州人用浆麦草作原料取汁,也有纪念大禹的意思。浆麦俗称野小麦,早春生长在河岸头,体格高大,茎节处呈朱红,味浓,做出的青团自带微甘。其余地方也用茶叶、麦叶或者芋头叶取青汁。


文魁斋和黄天源的青团子都是老字号,如果你踏青刚好经过,不妨买来一试。




至于上海,做青团的糕点厂就太多了。

你吃过最好吃的青团在哪里?


老字号靠谱吗?如何判断青团的品质?

哪里的青团最好吃?

嗯,先卖个关子,下次告诉你喔。



文 |blublu

插画 |Min

图片来自网络





东京咖啡“爆喝”指南


茶憩东京,人少景更妙



樱花树下,浪漫都是吃出来的



春日小鲜菜调戏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