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六十三期】热拉尔·马瑟:当时我以为自己死了

诗歌来到美术馆


第六十三期:热拉尔·马瑟诗歌朗读交流会诗人:热拉尔·马瑟策划:王寅主持:胡续冬现场翻译:卓悦
时间:2019年12月14日 周六 14:30-16:30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静安区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 3号楼)交通:地铁1号线汶水路站3号口出报名方式:活动免费,点击“阅读原文“预约报名




进入视频直播间


『诗歌来到美术馆』作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自2012年开启并培育至今的“诗歌+艺术”交流项目,在过去7年间我们持续邀请了许多不同语言、背景、创作风格的成名诗人以及年轻诗人来到美术馆,与观众一起构建鲜活、多元的诗歌艺术对话现场,将当代诗歌与现代生活形成链接。
在美术馆:
诗歌一定会不期而至,隐藏在文字里,潜伏在语言中——谷川俊太郎
美术馆的墙壁矗立在诗歌的怀抱里;词语和墙壁的距离,变为歌咏和音乐——阿多尼斯
让每个诗人、艺术家和听众们驻留,在想象中留下无限的可能性——北岛


本次第63期活动,将邀请法国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论家、翻译家和摄影师热拉尔·马瑟来到美术馆。马瑟是法国近三十年以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创作涉及文学、艺术、人类学等多种领域,其“诗人-作家”的独特身份在当今文坛无可取代。以下为马瑟作品《简单的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节选(上),语言、文学、神话、文明与野蛮是这部作品的主线和作者关注的焦点,断章碎语中闪烁着瞬间灵光。




《简单的思想》(节选,上)

                                               热拉尔·马瑟




先是放牛娃,后又作了伐木工,外祖父曾经每天运几车干草入城。那是个巴黎市内还见得到马匹甚至菜地的时代。

一战结束后,他回到家中,两耳都聋了。他所讲的故事是我童年的《伊利亚特》。厨房昏暗的灯光下,一场牌局或棋局之后,故事便开讲了;听过了多少回,我还总是听不够。战壕把我引进亡者的世界。有时,我依照身边人的容貌去想象他们,只是减去几岁;有时,我让他们从纪念碑上的名字里复活。而另一些亡者则永远消隐在战场的硝烟里,我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几顶头盔。那些故事满是泥泞与寒冷,伤亡与叛乱,在我晕头转向的小脑袋里吹进历史之风;那阵刺骨的寒风刮了整整四年。

长大一些以后,我曾试图在练习本上写下这些故事。可是几页之后我就放弃了。因为故事里缺少某种最重要的东西:一种语气,一种节奏,一种真实的发声——一种让文学成为回音壁的音响。一个聋子的声音给了我最初一课:它让我知道,讲述世界的喧哗,需要找到一个内心的声音。

 

*


在为《旁注》(Marginalia)一书所做的一个旁注中,爱伦坡指出诗韵愉悦与我们的稳定需求之间的关系:不断回到同一个声音,可以轻而易举地满足我们对稳定的要求,其效果正如等腰三角或晶体结构。不过他旋即补充道:有一种更微妙的愉悦,是稍有失衡的愉悦;有一种更完整的幸福,是内部谐音造成的不等数的幸福。换言之,有一种喜悦叫做出乎意料,是我们一时站不稳而左右摇摆的刹那的美妙。

对称必然呼唤秩序,秩序必然呼唤僭越。与此种逻辑完全不同的,是偶然中的和谐追寻,是摇摆中的平衡喜悦。如英国诗歌,如日本园林。

我越来越不喜欢拉墨线式的作诗,越来越不能忍受法国花园笔直的大道:一条单调的中心线,分出可怜的左右对称。

 

*

 


精神洁癖的人,到处都是。我喜欢给他们讲一个禅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三十年以前在罗马的时候读到的,但一直都没有忘记:

 

从前有两个和尚,在倾盆大雨中走在泥泞的路上。路一拐,他们撞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她在一个泥潭前犹豫,怕弄脏了裙子。

“到这边来!”原坦山喊道。等姑娘近前,他一把将她抱起来,过了泥潭后把她放下来。

诸岳奕堂一言不发。晚上两人到了寺庙,准备休息。此时,奕堂终于按捺不住,对坦山说:“你怎么搞的?你明明知道我们的戒律规定不许碰女人,特别是年轻漂亮的姑娘!”

“哦!我早把这事儿给忘了。”坦山答道,“你怎么还记着呢?”

 

*


这差不多是种职业病了:读书的时候,我非得拿支笔,对某些句子作点改动,至少是移下标点,换个形容词,有时则调整词序,让句子的音乐更合乎心中聆听的耳朵。

这在读译作时是常有的事。译过来的法文总给人一点漂浮的感觉,仿佛显影液里,图像已经出现了,可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

如若让我划个不停的是一本法语写成的书,没多久我就把它甩在一边了。

 

*

  

阿拉伯语中,“Sahel”的意思是海滨。“Sahara”(撒哈拉)因此听起来像是一片海洋。穿越沙漠,便成为一次航海旅行。

这个名字或许是哪位沙漠旅人的偶得吧。字面和隐喻的完美结合,令一个词成就了一个诗歌现象。人们开口吐出一个名字,最准确的现实刹那间变成了幻像:这正是类比的魅力。

 

*

 

没有伤疤,没有后遗症,身体还是会记住它所经历过的伤痛,其准确程度令你瞠目。一块被扯去的指甲,一道曾经的烧伤,一次牙槽的脓肿,都宛若切口,清晰地刻在记忆之中。精神的伤痕则显得淡浅,更容易被遗忘。一次伤心,一场愤怒,一段抑郁,并没有刻上日期,而是所谓的“情绪”平衡遭到破坏。由此而言,古老的体液说[1]还没有过时。

从记忆到记忆,被修补过的身体幻化出身体。隐形的补丁与虚幻的疼痛,在某些日子,会钻入真实的躯壳。

 

*

 


孩提时代,我们的家庭医生名叫“Devin”(巫师)。“巫师医生”单身,高个儿,一身白大褂,脚有点瘸。

就这样,神话利用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之间的缠绕,不知不觉地钻入了我们。它悄无声息地走来,如真理,如诗歌。非但如此,它还给隐喻安排了一个肉身。我们与它不期而遇,在一个岔路口,在一个桥头,甚者都用不着梦来帮忙。

 

*

 

我对面具的迷恋并无特别之处。但它有一个特别的故事,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想它来自于幼年时的一个疝气手术。我被戴上乙醚罩:那个时代这种麻醉法很常见。今天想起来,我还能清晰地听到身边大夫的声音。当时我以为他是手术医生,其实他很可能只是个护士。他一直在跟我说话,而我的神志开始漂浮。我记得他指给我看远处的埃菲尔铁塔,记得窗外摇摆的云朵与天空,记得有种窒息感开始产生。之后,就在药效下坠入了睡眠。醒来时,医生们正在给我裹纱布。为了不让我乱动,他们固定住了我的手脚。

当时我以为自己死了。不过怎么能那么肯定呢?即使只是四岁的孩子,也辨得出貌似粗暴的行为下的善意或者必要啊。这幕悲剧的色彩一定是后来想像涂抹出来的。是想像,把一个所有人都疼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众目睽睽之下的木乃伊,把每一次医院的驻留都变成亡灵国度的穿越。


*

 


按下快门的一刹那,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吗?

 

埃里温[2]的北方大街上,2009年四月的一个傍晚,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块障眼帷布与后面的工地。崭新的中心街道一侧,新古典式样的混凝土建筑形态初具,宏大的规模预示着未来的商业用途与光鲜形象。建筑的一部分被工地帷布遮住,上面画着大楼完工后的样子。亦真亦幻的布景,颠覆了时间,仿佛为我们呈现出未来的遗址。如一块裸露在外的舞台幕布,不胜雨打风吹。画布上的赭石与粉红,把庙会风光变作了钢筋水泥的世界。

 

夜晚的霓虹灯,明亮的橱窗,奢侈品商店,无疑为这个城市增添了虚幻的背景。而日光下拍摄的这些照片,则永久地记录下未完成状态的兴味,以及对未来的困惑——未来的梦轻得像一块画布,现实则沉重如混凝土。

 

然而,在相机捕捉光线的刹那,我看见了所有这些吗?今日再来分辨,实在是说不清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画面总比我们的所见更复杂,更微妙。因为相机在记下现实的那一刻,还记下了精神的活动。也因为,一幅真正的画面,会在思想中延续它的生命。正因如此,今天,北方大街于我不单单是在埃里温,它还在米肖讲述的那个褴褛的小城,也在博尔赫斯笔下的那座圆形废墟。

历史的狂风四处呼啸,即使是在想像的城邦。

 

*

 


印度归来,一时心生疑惑:我们的动物都到哪儿去了?动物,在印度是再自然不过的存在。人牵着水牛,牛驮着白鸟;猴子扮着鬼脸,狗熊四处蹓跶,眼镜蛇闻乐起舞;秃鹫盘旋于空,觊觎我们未来的腐尸;孔雀开屏,让人误以为闯入了天堂。可我们这儿,是何方圣旨,将它们统统驱赶出境?家门口不再有母牛走过,竟也没有人抗议。

两三天以后,便习惯了这种生活。我们彻底地回到了家,又开始对平庸的狗屎视而不见。

 



[1]古希腊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由四种体液构成: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血液在人体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疾病。例如忧郁症被认为是黑胆汁过剩而致。

[2]亚美尼亚首都。


摄影/热拉尔·马瑟

译者/黄蓓




【关于诗人】



Gérard Macé | 热拉尔·马瑟


热拉尔·马瑟(1946-),法国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论家、翻译家和摄影师。自1974年出版首部散文诗集《语言的花园》以来,他出版了50余部著作,如诗集《巴别塔的阳台》《睡林》《汉语课》《记忆的女儿们》《许诺,戏法和幻象》《荷马在死者的国度睁开双眼》等,其文学评论则常常模糊了诗歌和文论的边界。他曾获费米娜·瓦卡雷柯奖(1980)、法兰西文化奖(1989)、瓦雷里·拉尔波奖(1998)、罗杰·凯尧瓦奖(2002),并于2008年凭借其终身文学成就荣膺法兰西学院诗歌大奖。伽利玛出版社将他评价为最出色的散文家之一,并称马瑟像荷尔德林所说的那般“诗意地栖居”,其“诗人-作家”的独特身份在当今文坛无可取代。他已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有《量身定制的幻想》、《行脚商》和《简单的思想》。


【关于主持人】
胡续冬

诗人、学者、译者,1991-2002年间求学于北京大学,现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于策划人】
王寅
诗人、作家、摄影师。出版诗集《王寅诗选》、《灰光灯》等著作多种,先后获得江南诗歌奖、东荡子诗歌奖等多个诗歌奖。作品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并在海外出版。


【关于现场翻译】


Yue Zhuo | 卓悦


Yue Zhuo (卓悦),上海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法国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现当代法国文学与哲学、西方文论、当代法国电影等。乔治·巴塔耶、罗兰·巴特、巴斯卡·基亚等跨文体作品研究专家。英语及法语学术作品发表于美、法、英三国顶级学术期刊与出版社。国际同行评审期刊Barthes Studies 和Lesans visage, revue d’études sur l’oeuvrede Pascal Quignard  编委会成员,美国法语及比较文学界权威期刊Yale French Studies, French Forum, PMLA等特邀审稿人。





了解更多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3】热拉尔·马瑟诗歌朗读交流会

【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六十三期:热拉尔·马瑟诗歌朗读交流会

【诗歌来到美术馆】声音招募:但我必须等夜幕降临

 热拉尔马瑟诗歌声音招募中,点击以上链接了解详情






 


邀您一同将读诗进行到底!

微信公共账号:mspoetry

新浪微博:@诗歌来到美术馆官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