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终始、注释、译文、导读及解析(收藏版)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道德经解析”,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文章。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解析计划用81天时间,对《道德经》中的81章,每天一章节进行解析和译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理解《道德经》。【微信公号:道德经解析】

第六十四章 终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语译】

当世道安平的时候,是容易持守的;当事情还未见端倪的时候,是容易图谋的。脆弱的东西,容易分化;微小的东西,容易散失。因此,在事情还未发生时就处理,便容易成功;在天下未乱前开始治理,就容易见效。

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举步开始走出来的。这些道理,都是化有事于无事,消有形于无形,其所作所为,仍是无所作,无所为;否则为者失败,执者丧失。圣人无为而为,所以不失败;不事执著,所以没有丧失。

普通人做事,往往到快成功的时候失败,便是因为不能始终如一。如果对于一事,自开始就循道而行,一直到最后还是一样谨慎,是绝不可能失败的。

圣人深知此理,所以不与众人的行事和居心一样,众人喜爱的是难得的财货,圣人偏好的却是众人所不喜欢的;众人喜好追逐知识,卖弄聪明,结果弄得满身过错;圣人却排除后天的妄见,不学众人所学的妄知。

那么圣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他确守无为的道体,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有所作为。

慎终如始

《庄子》之《人间世》

用拳技角力的,起初大家是明来明去地游戏,后来就慢慢暗里使用阴谋来伤害对方;在正式场合饮酒的,起先是规规矩矩地欢聚,结果逐渐迷醉昏乱,做出淫荡的游戏。凡事莫不如此。起初诚信,到后来总是以欺诈结束;开始本很简单,结果反而复杂艰巨。

学众人之所过

《庄子》之《缮性》

在世俗修养本性的人,常以世俗的学识,来恢复自己的本性;受世俗物欲扰乱的人,常想求世俗的大道来平复。这些人乃是世上最愚昧不过的人。


国学人生智慧苑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