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 第十章 生而不有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道德经解析”,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文章。请放心关注。

道经道无形无象,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极富创造力。它先生天帝,继生万物,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赋予我们生命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助我们不断成长,有所作为。它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  世人要像“道”那样有能量、有涵养,懂得谦虚,能包容,能取舍。对世事不厌烦,不逃避,掩敛自己的锋锐,排除纷争和烦扰,不自以为是,不怨天尤人,自然平凡地生活。  得道之人,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静定持心,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一静一动,皆合于“道”。  道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依靠纯净无染、坦然自得、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正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十章 生而不有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语译】
①载营魄:载,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
②抱一:即合一。一,可以指魂魄合一的状态,也可以指“道”(究竟真实)。
③专气:专,结聚的意思。专气即集气。
④涤除玄览:涤,扫除、清除。玄览,又写为“玄鉴”,指要以直觉对心智进行深入关照。
⑤天门开阖(hé):天门,自然之门。以人而言,即指耳目口鼻等天赋的感官,由此可与外界接触。开阖,即张开与闭合,也指变化和运动。
⑥雌:宁静、柔弱、谦下之意。
⑦知:通智,指智巧、心机。
⑧畜:养育之意。
⑨玄德:奥妙深邃的德性。
译文
精神与形体相配合,持守住大道,能够不离开吗?聚结精气以追求柔和温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清除心中杂念而观照灵魂深处,能做到毫无瑕疵吗?爱民治国能做到自然无为吗?天赋的感官在接触外物时,能做到安静保守吗?心地明白通达之后,能做到不用智巧吗?生产万物,养育万物,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也不自逞其能耐,成为万物之长而不对其加以主宰,这就是奥妙深邃的德。

名家注解
河上公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卒惊伤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旨,腐人肝肺。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人能抱一,使不离乎身,则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总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无二也。
王 弼: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则物全而性得矣。能涤除邪饰,至于极览。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乎?则终与玄同。
朱元璋:与民休息,使积蓄之,是谓生之畜之。君不轻取,是谓不有。天下措安,君不自逞其能,是谓不恃。生齿之繁,君不专长,百职以理之,是谓长而不宰。奇妙道理,称为玄德。

经典解读
本章着重讲修身的功夫。开头六句提出六种情况、六个疑问:“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这六个问题,对世人在修身、善性、为学、治国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概括的要求。而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虽然人们的形体与精神,主观努力与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老子认为,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尽力将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使其偏离,也就是使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
只有抱持唯一的大道,不离不弃这大道,才能受得住各种眼前利益的诱惑与宵小的骚扰,经受得了历史与人生的种种历练。而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做到心境静定、洗清杂念、摒除妄见,懂得自然规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爱民治国”。
老子骑青牛出关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就是身心和谐﹑柔弱灵动、幽深明澈。一个人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就是自然无为、功成不居,以及抛开成见、抛掉智识而悠然自得……
在本章中,老子还提出了堪称慈母德范的“玄德”。“玄德”是老子给合于“道”的人及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作为具体存在的“道”的践行者,即使不能真正与“道”合一,其行为境地也能无限接近道。所以,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追求。
涤除玄览,很容易使人想起儒家的“三省吾身”、道家的静修、佛家的打坐,想起“闭门思过”、“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也会使人想起基督教的忏悔与洗礼,甚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实际上,人的心灵深处就像一面大镜子,各种各样的错乱影像、繁杂信息以及四面八方的“灰尘”都会使之不那么清明、灵敏、公正。要知道,镜子是极有可能变脏的,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和不准确,所以必须常常擦拭。

处世空明拳:浪子回头金不换
正如老子所说,“涤除玄览”,就能让自己的心里没有一点瑕疵。“玄览”也就是明镜。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时时地反省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没有一点尘滓,像明镜一样光滑明亮。
涤除玄览,就是要抛弃内心那些卑污的坏东西。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无论在错误的路上走了多远,只要他能悬崖勒马、改过自新,就会有益于自身、家庭和社会!
商王太甲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但他继位之初,却荒废朝政,终日沉湎于酒色。为了令他改过自新,继承成汤基业,国相伊尹屡次规劝,但太甲始终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无奈之下,伊尹便将他关进南桐宫,责令他自省,并代为主持朝中事务。三年后,太甲终于幡然悔悟。伊尹便亲自把他接出来,并还政于他。太甲从此励精图治,将商王朝推向鼎盛。
商王太甲
一个灵魂卑污的人,即使他家财万贯、君临天下,也会为世人所不齿。而一个灵魂纯洁的人,即使身居陋巷,大家也会仰慕他,如庄子、陶渊明、孟浩然等。而选择纯洁还是卑污,完全取决于自己。
楚庄王也和太甲一样,在其即位的前三年中,将国事抛在一旁,终日只顾纵情享乐,还贴出“有敢提意见者处死”的告示。一开始,大臣们觉得他刚当上王,享受一下是难免的。但时间一长,有些忠臣便担忧起来,便旁敲侧击地向他进谏。
一天,大臣伍举对楚庄王说:“冈上有一只鸟,但三年时间它既不叫也不飞,请问大王,这还能算是鸟吗?”楚庄王听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伍举心想,大王若真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那真是楚国之福了。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仅丝毫未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大臣苏从便不避刀斧,犯颜直谏:“大王,您是一国之君,不能终日只顾纵情享乐,而应专心于政事,治理好国家。”
楚庄王避而不答,反而说道:“苏爱卿,你应该看到寡人贴出的告示了吧,进谏的人将被处死,你不知道吗?”苏从答道:“臣知道,但如果大王能因此而觉悟,臣甘愿一死。”楚庄王未置可否地说:“好了,都下去吧,寡人累了,想休息一下。”
不过,从这以后,楚庄王像换了一个人,他不再纵情享乐,而是开始致力于政治革新。他首先惩处了那些鼓动他吃喝玩乐的佞臣,接着又重用曾经冒死进谏的伍举、苏从等人,君臣励精图治,使整个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种浪子回头成就大业的事例,不仅古代有,近代也有。有一个人,曾国藩曾说他的才华胜于自己十倍,毛泽东曾因佩服其人品才学而改字“润之”。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年轻时却是一个吃喝嫖赌俱全的纨绔子弟。
清朝勋臣胡林翼,字润芝,生于官宦之家,年轻时最喜饮酒豪赌、冶游狎妓。据说新婚之夜,他没入洞房,反而直入青楼……有人将胡林翼的丑行报告给他的岳丈陶澍,陶澍竟哈哈大笑,说现在就让他玩个够吧,胡林翼是干大事的人,今后有他忙的。
陶澍果然慧眼识人。一日,胡林翼喝酒夜归,其父胡达源看他太不成器,不顾众人劝阻,关起房门将他打得死去活来,命他一年之内不得出大门,在家好好温习功课,以应乡试。胡林翼不敢违抗父命,又深知功名的重要,遂发愤苦读。他25岁时就中了进士,点了翰林。
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胡林翼所起的作用不亚于曾国藩。正是由于胡林翼向皇帝推荐,曾国藩才得以重新出山操练湘军。左宗棠、李鸿章能被重用,也多得力于他。当年曾国藩与太平军在长江中下游角逐,胡林翼牢牢控制着大后方湖北,并调兵筹饷以为支援,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基础。能文能武的胡林翼之所以现在少为人知,只因他事业未竟就因病早亡。
佛家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无论一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只要他能够改过自新,做到心明如镜,用这样的心境去观照世间万物,什么事情他都能看得清楚、弄得明白,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能保持清醒。

职场易筋经:做个快乐的透明人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精神与形体相配合,持守住大道,能够不离开吗?“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心地明白通达之后,能做到不用智巧吗?这两句话给身处职场的人怎样的启示呢?那就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用智巧伪诈,做个讲实话、做实事、不撒谎、不做作的“快乐的透明人”。
提到“透明”,多数职场人士是排斥的。他们认为,透明意味着自己的弱点会被人一目了然,会不被喜欢,不被尊重,不被看好……所以,他们宁愿花无数时间去伪装自己。其实呢,简单地想事,坦诚地待人,绝非没有智慧,更不难获得成功。
June在一家大型外企做秘书。她不但是公司的第一美女,而且工作能力很强。她可以同时敲定三个部门的开会行程,也可以同时搞定三个部门主管的暧昧态度,还可以将打字、接电话、发传真三件事一起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明媚的笑脸照亮了同事们的内心,和他们相处得极为融洽。同事们都觉得她不仅漂亮、聪明,而且真诚、透明!
在工作和与同事的交往中,June总是很坦白,心里有什么意见,有什么看法,从来都是中肯地提出,坚持做到表里如一,本分地做事,真诚地对人。对上司也好,对同级也好,不伪饰,不谄媚,绝不违背内心的真实。真诚、透明是她一贯的作风,与她合作过的人几乎都能感觉到她的坦荡。
例如,每次涉及到人事任免之类的调查,员工总是会推荐她去,而人事部门的领导也常点名让她来做。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非常信赖她,相信她能公平公正地办事。很多和June熟识的人都觉得,和她相处让人感觉很亲近、很安全。
很多职场人士不愿做“透明人”,是因为他们认为“透明人”难以适应职场规则,无法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可是,什么叫做事业成功?在单位里,你的工作得到上司和同事认可,你的为人受到大家尊重和欢迎,你拥有了公认的尊严,你健康快乐,这不就是职场成功吗?
相反,“不透明”的职场人士,会给周围的同事带来很强的不安全感,也会让自己变得寂寞和焦虑。也许走到最后,他们什么也收获不到。
像梅、竹一样坦荡
露露是某公司的金牌业务经理,是个在别人眼中“不一般”的女人!她业务能力强,曾接连两次参加业内的顶级盛会——百万圆桌会议。她交际手段棒,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她城府极深,谁也猜不透她的心思。
初次与她接触的人,会觉得她热情、直爽。但是,熟悉她的人却都对她敬而远之。因为她两面三刀,明明刚才还夸奖那人如何优秀,但是等那个人一出门她立马就会数落那人的缺点。因为她表里不一,她带新员工,在领导面前对新员工尽显关心,过后却根本不给任何指导。
有的同事说,她太灵活了,让人觉得恍惚;也有同事说,她太习惯于伪装,给人一种深不见底的不安全感。总之,她太不“透明”了,同事们都觉得“还是离她远点好”。没有人和她分享工作上成功的喜悦,也没有人分担她的压力和痛苦。后来,她因患抑郁症而辞职了。
职场不是生死场,而是一个实现理想和价值的地方,是一个应该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地方。
职场之上不仅比业绩,比业务能力,还比做人。不妨问问自己,在获得良好业绩的同时是否感觉快乐?露露能力超群,业绩骄人,可是她快乐吗?而我们前边提到的June,简单、透明、工作出色,最重要的是她很快乐。
所以,何必把太多精力花在如何“变通”,如何“掩饰”,如何“口是心非”,如何“自我保护”上?何必把自己搞得压力极大,焦虑重重?何不轻松一点,简单做事,坦诚待人,做个快乐的“职场透明人”呢?

管理般若功:狠抓反而难以抓好
老子说:“爱国治民,能无为乎?”意思是说,爱民治国能做到自然无为吗?老子主张的“为”,是“为无为”,是以“无为”的态度去为。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他鼓励人们顺应客观规律去“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反对违背客观规律去“妄为”。
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有一家装配工厂。为了提高汽车装配的质量,该工厂在大型的汽车装配流水生产线上,给每位工人都安装了能使整条流水生产线暂停的按钮,以便及时排除质量缺陷。
这是一项风险相当大的管理改革。如果工人随意按动暂停按钮,工厂的生产率就会明显下降,后果会很严重。但事实上,该工厂的生产率根本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工人们每天总共按动暂停按钮二三十次,每次平均只有10秒钟左右。每次暂停10秒钟,二三十次加起来也只有三五分钟而已。而他们却能充分利用这10秒钟时间,紧紧松动了的螺母、螺栓,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证生产的质量。
因此,这项管理改革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在头几个月里,从装配流水线上下来的汽车,缺陷从平均每辆17.1个下降到0.8个,减少了95.3%;成品汽车中需要返工的数量,比以前减少了97%。
这是一个实行自主管理,赢得出色成果的成功典型。这个案例中自主管理的对象,不是中层或基层管理人员,而是广大工人。它把自主管理的面扩大了,向下延伸到企业最低层次。
可以说,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广大工人在内,都是值得信赖的。当上司信赖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的时候,当他们在工作、劳动的实践中感到可以多多少少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工作效率、工作成果就会大大提高,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近而得到丰厚的回报。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不止一次地说:“虽然人类有作为王者的力量,但唯有在适合自然的法理时,才能发挥力量而君临天下。如果违背自然的法理去做,王者就会变成暴君,而不能发挥威力。所以为了行王者之道,就必须服从自然的法理。
“倘使人类以其微小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依照自己所想的肤浅方法去处理事务,违背了天地自然的道理,其失败与挫折乃是意料中的事。因此,人类虽然应该运用智慧去行事,但仍然需要遵照超越人类智慧的伟大的天地自然法则与道德去经营,才是获得成功的保证。”
正是松下幸之助先生对“无为”的执著,才有了松下企业精神中的“顺应同化精神”。“顺应同化精神”的内涵是:公司发展壮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想人为改变社会发展趋势是不会成功的。事实上,“顺应同化”也就是顺应客观规律。
把顺应规律提升为企业精神,可见松下幸之助对“无为”的重视!也正因如此,当人们问及松下幸之助他一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在于顺应自然法则。”
与松下幸之助不同的是,中国的很多管理者爱讲“狠抓”。其实,狠抓,往往使员工无所适从,反而常抓不好。听其自然,反而会好些。
“听其自然”,就是“自然无为”,是顺应规律办事。而“狠抓”,往往是“妄为”,是违背规律办事。凡顺应规律的,不用“狠抓”,就会“顺其自然”而有所进展,取得预想的结果。凡违背规律的事,因其不可能“顺其自然”,就非得人为地“狠抓”不可。然而,由于它是违背规律的,即使“狠抓”,也难收实效。
所以,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狠抓”了,但“为”而无“功”。而且,由于“狠抓”往往是违背规律的,因此想“抓”也“抓”不下去,不得不虎头蛇尾地半途而废。这种事过去有,今天在中国企业管理领域也比比皆是。因此,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今天的管理舞台上,同样是匡正时弊、大有可为的。

    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房子,不是车子,而是……

    忘恩负义的人,往往都有这3个特征!(深度)

    真正的朋友:始于志趣,合于三观,敬于人品,久于岁月(深度好文)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好文)

    欲成大事,牢记九字真言(深度好文)

    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你千万不要说出口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越能放低自己的人,越动须相应(深度好文)

    是福是祸,就看你能不能守住这一点(深度好文)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