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道德经解析”,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文章。请放心关注。


道经道无形无象,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极富创造力。它先生天帝,继生万物,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赋予我们生命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助我们不断成长,有所作为。它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  世人要像“道”那样有能量、有涵养,懂得谦虚,能包容,能取舍。对世事不厌烦,不逃避,掩敛自己的锋锐,排除纷争和烦扰,不自以为是,不怨天尤人,自然平凡地生活。  得道之人,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静定持心,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一静一动,皆合于“道”。  道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依靠纯净无染、坦然自得、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正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语译】
①混成:混然而成,指原初的浑朴状态。
②寂兮寥兮:形容“道”无声音,无形体。
③独立而不改:形容道不靠任何外力而存在,具有独立性、永恒性和绝对性。
④周行而不殆:循环运行而不停息。
⑤字:命名。
⑥大:形容“道”广阔无边,力量无穷。
⑦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停,永不息止。
⑧反:指返回到原点或原状态。
⑨域中:天地间,宇宙中。
⑩法自然:纯任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
译文
有种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形体,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它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约定叫它做“道”;勉强地形容它,说它是广大无边的;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深远无际,深远无际而又返归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整个宇宙中有这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学习地的厚实涵藏,地学习天的高明宽广,天学习道的本源创生,道则纯任自然,顺规律行事。

名家注解
河上公: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乃在天地之前。寂者,无音声;寥者,空无形;独立者,无匹双;不改者,化有常。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焦,托阴不腐。无不贯穿,不危殆。道育养万物精气,如母之养子。
王 弼: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周无所不穷极,不偏于一逝,故曰远也。不随于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朱元璋:人法地者,君天下,当体地之四序交泰,以为常经而施政。地法天者,听风雨霜露,以生实收敛物焉。天法道者,以无极之气,自然徐成之也。道法自然者,和气冲而物不敝是也,故能自然。

经典解读
这一章,老子描述了“道”的存在和运行。“有物混成”,用以说明“道”是浑朴状态的,是圆满和谐的整体,并非由不同因素组合而成的松散体。“道”无声无形,先天地而存在,循环运行不息,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母”。
在本章中,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其中,“道”是第一位的,是一个绝对体。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而存在的,唯有“道”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道”才能够“独立而不改”。它不会随着变动运转而消失,而是经过变动运转又回到原始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事物得以产生的最基本、最根源处。
“道”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实体,这个存在是耳不闻目不见的,又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存在,无所不至地运行而永不停止。这就是“道”的性质和规律。其实,道不是来自天上,恰恰是来自人间,来自人们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东西。比起希腊古代唯物论者所讲的“无限”来,似乎更实际些,一点也不玄虚。它独立存在,包括有和无两种性质,不依靠外力推动。
宗教迷信的说法,认为上帝是世界的主宰者,但老子说的“道”在上帝之前已经出现;传统观念认为世界的主宰者是“天”,老子把天还原为天空,而道是先天地而生的。道产生万物,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宇宙的起源。老子讲的道,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即道在物先,又在物中。

处世空明拳:人没有理由自高自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学习地的厚实涵藏,然后学习天的高明宽广,进而学习道的本源创生,最后则是效法自然,顺规律行事。所以,人没有理由自高自大。自高自大,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也曾说,自高自大是人生的三大暗礁之一。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井底之蛙的故事。
从前,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能比得上我?”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就笑着对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只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它不受旱涝影响,住在那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一个人眼界与心胸足够高远,自然知道自己所知所悟有多么浅薄。只有井底之蛙,才会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保持警觉,自高自大,学识浅薄,就难以应付人生路上的困难。因此,要尊敬自己周围的人,虚心向他人学习,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
曾国藩曾说:“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一粟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之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多么高明的见解!芸芸众生,“不知天多高,地多厚”,只晓得一个“我”,则一切相害。一个人倘能觉悟到此种境界,自然可以除去自私自满之见,往大道上迈进。否则坐井观天,画地为牢,怎么能够成就大事呢?
但古今自高自大、自我欣赏,以为自己就是天的人不少。而当他发现自己不是天的时候,就会心生嫉妒,害人害己。所以,周瑜临终之时,才会说出“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话来。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抱持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师法自然。
沧海一粟
自然同它无声的诉说,教给我们许多生活的道理。我们从植物那里学习播种与收获,从动物那里看到平等和自由,从生命的节奏中学会如何告别悲伤。自然界没有浪费,我们从中学会循环之道;自然界的生命多种多样,我们由此学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师法自然,我们才能对自然和真实的自我有一份尊重。自然能体现一种真实自我同大我的联系,帮助我们聆听内心真实的声音,点燃生命之火,并找到生活的信仰。

管理般若功:为管理对象做好表率
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学习之道,都是取法于上的。在一个组织中,普通员工的眼睛都在盯着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的眼睛都在盯着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的眼睛都在盯着高层管理者,组织中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最高领袖。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要想让自己的管理活动更加有效,必须“正人先正己”。只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为管理对象做好表率,才能使他们自动自发地做好本职工作。
诸葛亮以其足智多谋名垂宇宙,但他也极其重视“行不言之教”,为官民做表率。他对自己要求甚严,虽贵为丞相,却从不搞特殊化。他一生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在给蜀后主的上表中,他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诸葛亮这种廉洁的作风,对各级官吏是种无形的教育,也有助于官民养成简朴务实之风,使国家更易治理。治理国家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管理企业也是一样。
李总是深圳一家台资企业的总经理,来自台湾,已50多岁,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左摇右晃的,相当困难,而且还患有高血压。李总不是公司的老板,但他为老板管理企业已经30余年,备受老板器重。老板任命他为大陆公司的总经理,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工作。老板一年中也只不过来企业视察几次,因此对企业的广大职员来说,李总就是企业当家人。李总为人善良,性格平和,很少批评员工,更没有骂过人。倒是他手下的两个副总,常凶神恶煞地在公司里高声批评员工,开会的时候更是逢会必骂,大家经常背地里传播今天谁倒霉又被骂了,以此作为趣谈。骂得多了,大家都有了免疫力,也就不当回事了,于是任你在会上大吼大叫,会后还是我行我素。
因此,这两位副总主管的很多工作总是做不到位,例如,下班后要关掉办公室的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有些人总是不好好做,副总虽然已经在会上多次耳提面命,成效依旧不大。
一天晚上,李总10点钟才从办公室离开。走到大门口的时候,他习惯性地回头看了一眼办公楼,发现三楼一个房间的灯还亮着,于是就问保安:“这么晚那个房间还有人在加班吗?”保安回答说:“那是品管部的办公室,他们好像都已经下班回去了。”
李总于是扭转身,一颤一颤地走进办公大楼,又气喘吁吁地爬上三楼。结果,品管部的门是锁着的,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只有灯亮着,却一个人也没有。李总没有这个办公室的钥匙,只能又喘着粗气颤颤巍巍地下了楼。等他走到保安室的时候,已上气不接下气,于是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稍事休息之后,他问保安:“你有没有品管部办公室的钥匙?”
保安回答说:“备用钥匙在队长那儿,您先休息一会儿,我去把他找来!”
不多时,保安队的队长便过来了。他对李总说:“您歇会儿,我去关灯!”哪知李总却急忙站起来说道:“还是我去吧!”只见他站起身,接过队长手中的钥匙,又拖着肥胖的身躯喘着大气爬上了三楼,队长耷拉着头跟在后面。
如此折腾了一回,直到晚上10点半,李总才把这件事情办完,离开工厂。
从这以后,值班的保安都养成了一个习惯,下班的时候,一旦发现哪个部门的窗户上还透出灯光,就立即善意地提醒相关人员回去关灯,或者自己跑去把灯关掉。不管怎么说,连总经理都亲自爬楼梯去关灯啊!
行不言之教,李总可真比那两个整天只知大吵大嚷的副总高明多了。光说不练,没有真功夫。用行动说话,则能令人心服口服。
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其实,管理者的“身”和“则”,很大程度上就是其人格。管理者将自己的人格客观地呈现在管理对象面前,就是“榜样”,就是客观存在,并不因其是否已经付出行动而改变。因此,管理者要想真正达到“为不言之教”的境界,首先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一个家庭越来越兴旺,多半是守住了这三种“道”,有一个就了不起

    庸者谋利,能者谋局,智者谋势!(深度好文)

    弱者气大,强者量大(深度好文)

    远离那些聪明却不厚道的人(深度好文)

    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深度好文)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4字,点透无数世人!

    人老了才明白:与亲戚断交,与同事断联,寻三五知己,各自安好!

    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这三个恶习(深度好文)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