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比例增加,能否让孩子跟父母不分离?
魏佳羽,“新公民计划”总干事
全文1500余字,读完约需3分钟
编者按:10月16日,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北京发布。“白皮书”显示,长期与父母分离会造成儿童心理问题。
研究团队综合前三次调查的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父母与孩子的亲子联结水平的影响。另外,留守儿童的逆反期提前至小学五年级。在各个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依恋、精神依赖、行为依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新公民计划”的魏佳羽长期关注流动、留守儿童,也参加了这次发布会。虽然一直在该领域工作,他依然疑惑——社会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距离问题解决还有多遥远?
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会的主题是“牵绊”。活动分成上下午两场,上午的论坛,好像三轮前菜,各方代表依次登场,从各自的角度分享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尽管新的信息不多,却也让我这个旁观者不断惊讶,原来她、他、它也都做过跟留守儿童相关的事情。
论坛的最后,延续了“上学路上”(历年“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方)往年的跨界传统,放映了一段留守儿童主题电影《正正的世界》预告片,电影计划在今年感恩节上映,期望会有更多人走入影院去看这部电影,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
短暂午休之后,首先由来自北京大学的金锦萍致辞,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次致辞应该是全天唯一一次,提到留守儿童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让留守儿童进城。奈何这么多年过去了,进城之路依然遥遥无期,更多机构只能先努力服务,为留守儿童问题“止血”。
随后,主菜上桌,北京师范大学的李亦菲分享了“白皮书”的一些主要发现。他讲的主题是“离别之痛·缺失之怨”,过程很复杂,结论很简单,对留守儿童心灵帮扶的有效路径有两条:提升留守儿童的核心自我评价;改善亲子关系。
下午还有很多其它有价值的环节,但是发布会结束之后,我却更加忧虑了,两个问题在我的脑子久久徘徊不去——
第一个问题。社会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距离问题解决还有多遥远?留守儿童,在当下中国各种弱势儿童群体中,已经是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群体了,但是在能够容纳400人的发布会现场,下午到场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只是稀稀落落的坐了100多人,其中又绝大多数都是被邀请的嘉宾和媒体记者。也许是因为工作日的下午,很多人要工作,但如此少的到场人数,还是让我感到十分的忧伤。
第二个问题。我们真的找到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路径了吗?
一整天,我只在金锦萍的致辞中听到对留守儿童问题根源的分析,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只是“止血”,若要根本解决问题,就必须突破阻碍留守儿童在城市里接受教育的各种桎梏,让他们能跟父母在一起。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呀!为什么其它嘉宾都没有提到呢?是没有意识到?还是意识到了,但是却不方便讲?
2005年底,中国留守儿童总数7331万,占中国儿童总数的22.37%;2010年底,总数6869万,占24.63%;2015年底,总数6877万,占25.39%。十年了,留守儿童占中国儿童的比例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我们真的有办法,能够在父母与孩子远隔千里之外的情况下,不断地提升孩子的自我评价、改善亲子关系吗?
▲ 2015年2月,湖南省邵阳市某镇的寄宿学校中,孩子们正搬着行李回家过寒假。他们有的准备到父母打工城市与父母团圆,有的等待父母归来,过一个全家团聚喜庆祥和的春节。 © 图虫
最后,分享一个我跟女儿的故事,也许我们就更加能够理解,一个孩子心灵的成长是怎样一个缓慢的过程。
女儿今年八月开始上小学,在一个很棒小学里,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尊重成长的自然性,尊重成长的模糊性和隐秘性,尊重成长的自主性”,配备了足够优秀的教师,小班化教学。这周一的下午,我和妻子刚跟老师交流了孩子的情况,发现在目前阶段主要有三个问题:
(1)孩子比较好动,每到课堂的末段就开始管不住自己,开始做各种事情,影响自己上课,也会影响其它小朋友上课;(2)孩子的社交能力比较差,所以在班级里跟其它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时常被孤立;(3)时间意识比较差,在完成连续性的任务的时候,常常是其它小朋友已经开始下一个任务了,她还在努力的完成上一个任务。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些其实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有父母和老师一起陪伴她,跟她一起面对,等待她长大,这些问题都会慢慢过去。
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远隔千里,哪怕是每天打电话,可以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感受得到支持吗?恐怕是不能的。这不过是一个孩子的故事,如果面对的是几千万个孩子,哪怕用尽全力通过帮扶来“止血”,恐怕最好的效果也不过是让血流得慢一点,但伤口一天不愈合,血就还会继续流。
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一样,孩子一天不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由于亲子分离带来的安全感缺失以及其它的很多问题就会不断持续,孩子的年纪越小,这些影响就越大,即使我们采用很专业的帮扶手段,也不过是在努力缓解。
面对“离别之痛、缺失之怨”,能否让孩子跟父母不分离?
*原标题《离别之痛、缺失之伤——如果可以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