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志平:企业家精神助力一流企业走出去丨《全球竞争力培育》


导语: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对于有抱负的中国企业来说,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正是企业们培育能力、超越自我,努力成为世界经济核心力量的时代挑战和机遇。


那么对于身在局中的企业家来说,实现高质量“走出去”的路径何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如何实现?


下文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为《全球竞争力培育》作的推荐序,或能有所裨益。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航天科技、中国石油、中国建筑等10家中央企业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将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内有针对性地铺开多领域综合性改革举措,这是2019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纲领到行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并积极探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途径。而究竟该如何培育全球竞争力,从理论到实践,皆处于探索、试行阶段。这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无时无刻不思考这个问题。新年伊始,永胜同志邀我为其新书《全球竞争力培育》作序,所探讨主题与上述难题完全一致,正好借此机会谈谈个人一些新的思考。我想从企业与企业家两个层面谈谈我的理解。




第一,中国企业必须高质量“走出去”。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


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宏观的经济问题,对企业而言,也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大”企业已有不少,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中已有120家中国企业,其中有48家是中央企业,有这么多的企业成长为世界级规模的公司是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巨大成功,应该充分肯定这个来之不易的好成绩。


中国建材也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16年前,中国建材还是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20多亿元,2018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3500亿元。现在,中国建材在产能规模上有六个全球第一,包括水泥、玻璃、石膏板等,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制造商,确实是一家“大”企业,但是对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觉得尚有差距。


从世界最大到世界一流,其本质要求就是高质量“走出去”,而这种高质量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至少要在六个方面做到世界一流:一是创新能力。企业不能只有规模、销售收入,关键还要有一流的技术,这就是创新能力。二是盈利能力。效益要好,效率要高。如果收入很好,利润很差,也不是世界一流。三是管理能力。到工厂一看,就知道管理处于什么水平,管理是久久为功的事情,不是短期能够做好的。四是国际市场占有率。五是世界知名的品牌。六是美誉度。即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永胜同志对此也有很深刻的理解,本书不仅解答了全球竞争力相对过去提出的国际竞争力的“升级”特征,还通过系统地分析提出了全球竞争力的六个核心要素,即管理科学、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受到社会广泛尊重、独特的管理思想与优秀的企业文化、超强的执行力、引领行业趋势。我觉得他对全球竞争力内涵的诠释非常全面、精准。


关于高质量“走出去”,还有两个关键字不得不谈,那就是“改革”。


常有人问我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和目标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决定的,国有企业必须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必须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是建立充满活力的内部机制,让国家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有正相关的利益关系,改革的动力来自企业内部的经营者和员工。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我想,回顾40年来自己的企业经历,能够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北新建材从极度困难的境地成长为闻名遐迩的上市公司,中国建材从一家资不抵债的中央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国药集团从一家规模偏小的贸易型公司成长为医药健康产业的领军者,这一切都源于改革。


我曾经开创并成功实践了“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改革创新模式,提出 “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公式,是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之一;在水泥领域大规模重组整合的实践与经验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以混合所有制推动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荣获第六届管理科学奖。


我们用汗水和智慧实现了国有企业凤凰涅槃般的新生,破解了国有经济和市场有效结合的世界性难题。未来,要继续高质量“走出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对过去改革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则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改革亲历者,我责无旁贷。为此,我于2018年撰写了《改革心路》一书,讲述了自己在北新建材、中国建材、国药集团亲历的改革故事,真实记录了中国企业40年来的沧桑巨变,希望这些改革经验、心路历程,对其他企业家有所启发与帮助。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永胜同志作为年轻一代企业家,在相关领域所做的理论与实践工作非常扎实,不仅提出了深刻的认知方法,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该书着重梳理和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携手并进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案例分析,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与模式以及中国企业领先之道。另一方面,该书针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进行能力再造,提供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其中特别强调坚持改革。这些理论的深度提炼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今天正处于全球竞争力培育探索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弥足珍贵。




第二,我们需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熊彼特1912年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一书,这本书里其实也提到了质的发展。他说,一万辆马车还是马车,只是数量的增长;只有马车变成蒸汽机车,才叫质的发展。他认为,解决质的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企业家引领。他这本书其实就讲了这几点,揭示了发展的问题就是创新的问题,就是企业家的问题。可见,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同样需要优秀的企业家予以支撑,更呼唤优秀的企业家精神。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对我们企业家来说是春风雨露。多年来,围绕有没有企业家、谁是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众说纷纭。因为企业家这个词是个舶来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提过企业家,毛泽东把企业家叫作红色资本家,习近平讲企业家的次数相对较多。他在福建的时候就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家, 2014年福建的企业家联名给他写了封信,他回了信,讲到要发挥“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企业家精神。敢为天下先就是创新精神,爱拼才会赢就是拼搏精神。这是企业家的两个核心特质。习近平后来又讲,市场的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党的十九大也特别强调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注意,用的是“保护”,而不是“弘扬”。因为,企业家精神是经济活动中最可贵的精神,企业家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要倍加珍惜和爱护。


而究竟该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呢?一言蔽之,就是六个字:创新、坚守、责任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坚守,是要克服困难;责任,是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有家国情怀。不论是民营企业家,还是国有企业家都要做到这三点,缺一不可。


关于企业家精神,永胜同志在其新书中专门进行了论述,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超越优秀的必备“品质”,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在辩证统一之中实现超越,要想正确理解企业家精神,需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并结合其工作实际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深度解读。其剖析着实透彻到位,然又言简意赅,颇具启发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培育全球竞争力”的浅显理解,正值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季,希望这些新思考能够为更多志同道合者带来一些新启迪与新动力,更期待《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中的众多成果能够早日传播大江南北、惠及各方企业,开启美好的未来!


是为序。



《全球竞争力培育》


本书首次系统性探讨了全球竞争力的六大内核

首次构建了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力体系架构

获得中央党校副校长、亚投行行长、

知名央企和民企掌门人、北大清华等高校教授联合推荐。


杨永胜  著

2019年5月


本书基于作者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深入探寻全球竞争力内核,分析世界竞争新格局以及中国“破局之道”,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实践的经验智慧和成功方案,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提出放眼全球、夯实基础、增强内力、找准模式、选对路径“五大步骤”,给出高质量“走出去”的行动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旨在为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决策参考与实践指南,为相关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学者提供研究参考。 

 

作者



杨永胜,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高级管理教育中心校外导师,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客座教授。现任中国通号集团董事、党委副书记,中国通号集团党校校长,中国通号股份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曾任中国城乡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校执行副校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管理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总经理工作部副主任。代表著作:《从竞争力到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集团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





阅读更多:

企业强则国家强!中国企业发展的时代主题:培育全球竞争力!




↙  购书请点“阅读原文”

你点的“在看”,我们都认真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