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竞争力培育》首发,期待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目标虽是明确,但道路仍然艰难。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

“走出去”的路上将遇到哪些困难?

中国企业仍存在那些不足?

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评判?

企业家在“走出去”的途中需要具备哪些思维?

……

 

以上都是在“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培育”研讨会上,

各位企业家、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培育”研讨会现场


 “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培育”研讨会现场



人大社小编邀请您加入“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培育”研讨会群聊……

 

时间

2019年7月13日

主办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邀请人员

《全球竞争力培育》作者和推荐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相关媒体

探讨话题

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共同探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实现路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各位嘉宾观点,供您参考:


李永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严峻挑战


李永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企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变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开始谋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常感到,与中国企业快速发展不匹配的是,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话语权还是比较微弱。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要面对各种严峻的挑战,稍有疏忽就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特别是刚刚进入全球市场、缺乏“走出去”经验的企业,对它们而言,汲取经验教训、练好内功、提升全球竞争力,是投身全球市场的当务之急。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杨永胜博士《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出版,应当说恰逢其时。


王文:中国已经走在全球舞台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从中国梦到中国新时代,当前是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时刻,中华民族在过去100年来,甚至过去5000年来第一次像现在这样走向全球。


我衷心向本书作者杨永胜先生致敬。因为他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点,国家发展的恰当时刻写了一本题目非常恰当书,而我们人大出版社又非常恰当地使之出版面世,这是我们值得纪念的一个时刻。


杨永胜: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仍需时间


杨永胜,《全球竞争力培育》作者,中国通号集团董事、党委副书记,中国通号集团党校校长


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120家,美国是126家,但世界100强企业里中国只有华为一家,去年正好排第100位。美国国际化指数在44%,而中国的国际化指数甚至还不到15%。我们的国际化水平仍然很低,还需要高质量的“走出去”。


什么样的企业才具有全球竞争力呢?我在书中提到六大特点,企业一定是治理科学,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广泛尊重,有超强执行力,有独特而有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能引领行业发展趋势。这样的企业,我认为才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而我们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离这一标准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按今天的方向发展下去,特别是按“一带一路”的倡议,作为载体持续推动,不出十年,一批一又批中国企业将会在世界企业丛林中脱颖而出。


 

赵昌文:企业竞争处于网络经济中,外部连接很重要


赵昌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内部的资源和资产如何更有效配置,从而更好实现规模经济。这是我们过去理解的企业竞争力。而今天的企业竞争中,平台越来越多地变成这个时代的主导者,企业的竞争其实处于网络经济中。


企业这个平台之上的各种主体的连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和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而不仅仅由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资产决定。很多互联网公司内部的资产和资源有多少?并不多。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竞争力?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在于新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外部的连接性变成了企业竞争力重要来源。换言之,企业的连接越广,外部的连接性越强,企业的竞争力可能更强。


郑新业:企业家不仅关注效率更要看到公平


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大部分企业家只关注效率,但是《全球竞争力培育》的作者看到了公平问题。过去,很多国家政府的政策和企业战略都是以掠夺对方为出发点,以占有眼前的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增长为目的,对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企业、购买服务的企业考虑较少。中国企业“走出去”,如果不从道德的考虑、不从公平的角度考虑,是走不远的。这样很可能挣了小钱损失大钱,挣了眼前失去未来。所以我认为不仅要关注效率、关注眼前,还要关注公平、关注环境、关注未来。

  


蒋希蘅:四个方面助力中国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


蒋希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

 

参与“一带一路”的央企在海外运行有四个方面特别需要注意。一是竞争与合作。我们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有非常突出的竞争力,但同时“一带一路”强调的不是赢者通吃,是合作。二是营利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标准的指引下,对企业社会企业责任的要求会更高。三是中国企业的全球企业公民身份。如果要“走出去”在当地扎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身份,目标是得到当地的认同。四是“四个自信”。“四个自信”的传播,不是简单地把“四个自信”讲出去,而是把我们的经验和当地的实际结合,帮助他们探索出适合当地发展实际和发展需要的新的经验,这才能够帮助他们真正成长。

 


董大海:中国企业需要原生的、本土的理论力作


董大海,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只有原生的、本土的理论,才更适合当前我国企业的需要。改革开放40多年,我把中国学者走过的路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个引进吸收阶段,翻译一本书,或者是把那些国外学者来上课的课件整理一下出版了,或者整理这些资料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本书变成教材。第二个阶段引进定量实证研究方法,这个阶段我们差不多用了20年的时间。第三个阶段开始注意到中国自己的问题。第四个阶段是新时代阶段,我们的学者应该出自己的理论力作。

 


曹和平:时代在呼唤数字企业


曹和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央企正在进行重大的变革,时代在呼唤着数字企业。成长快速的今日头条APP,8亿人在看。传统媒体的受众乘3倍还不如它的零头。今日头条就是用数字来生产的。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怎么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往往是移动互联网、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讯卫星等。我们四个百万大军准备好了吗?所以我们特别希望有这么一本书出现。


 

杨百寅:全球竞争力更需要有家国情怀


 杨百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创力讲席教授


全球竞争力不仅需要有硬实力,更需要有软实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很多央企立身之本,这种软实力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难以模仿和运用的。软实力不容易学,学起来恐怕更难。中国的软实力跟美国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因为中国的思想里没有神,跟西方不一样,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软实力是家国情怀。



井润田:企业家需要反思


井润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企业需要有善于反思的企业家。当你带领几万、十几万人甚至更大规模的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进行竞争的时候,如果没有长期的反思和总结的话,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陆红军:全球企业竞争力指标需要加强


陆红军,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教授:企业竞争力有两点需要加强:一是国有资本能力建设,二是创新能力的建设。竞争力指标不仅仅要关注社会责任、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新技术的输出能力,像5G引起的各种新变化。

 


叶康涛:建议开发全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叶康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建议开发一个全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企业的全球的竞争力来一次评估,根据每年全球竞争力的变化,就可以分析企业发展起伏的原因。

 


赵占波:新时代的企业平台思维非常重要


赵占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金融信息与工程管理系副主任:一个新时代的企业应该是做平台的企业,做平台的企业要有利他思维模式。在BAT里,阿里和腾讯实际上都在打造生态,所有在其平台上参与的企业都共赢,这是互联网思维很重要的方面。新时代央企平台思维非常重要,未来的每一个行业里面都会出现大平台。

 


王进:企业家要尊重常识

 

王进,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企业家更多需要的是常识,未成功的企业家、失败的企业家,就是没有把常识搞好。你尊重常识,就能干好。《全球竞争力培育》这本书是我们“走出去”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做管理的指南。

 


闫雨:《全球竞争力培育》是真正知行合一的书


闫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战略合作办公室主任、西南分院执行副院长:经济学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理论滞后于实践,我们的研究过于注重计量经济、数量经济,而忽略了对现实的研究与关注,所以我们的理论走在实践的后面。杨永胜博士在实践领域的研究,对我们学院派的学者有很多启发、启迪。他一直在企业管理一线,他的理论非常扎实,逻辑也非常严谨,调研非常充分,所以这样一本书是真正知行合一的作品。全书关注整个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国家经济利益的协调,对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坚定“四个自信”,跨越“五大陷阱”,防范“八大风险”非常有指导意义。

 


吴志峰:我国学者对“一带一路”关注不够

 

吴志峰,国家开发银行国际战略研究处处长、“区块链”百人会会长:我们的学者更多关注欧美,关注华尔街,其实对“一带一路”关注不多,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恰恰是走进欠发达国家,走进非洲、拉美、亚洲这些地区。

 


李书兵:企业“走出去”资本输出仍存问题


李书兵,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党委书记: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走出去”需要资本输出,但是资本输出现在也遇到很多问题,这几年我们很多民企成为急先锋,在欧美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种跑马圈地很多吃了败仗,一波汹涌的攻势结束之后,它们退回来了。什么时候才能有积极的周期攻坚第二波,去占领市场,去实现真正全球化的资本并购和资本输出,还有待探讨。

 



全球竞争力培育


杨永胜  著

2019年5月


本书基于作者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深入探寻全球竞争力内核,分析世界竞争新格局以及中国“破局之道”,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实践的经验智慧和成功方案,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提出放眼全球、夯实基础、增强内力、找准模式、选对路径“五大步骤”,给出高质量“走出去”的行动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旨在为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决策参考与实践指南,为相关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学者提供研究参考。 

 

作者



杨永胜,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高级管理教育中心校外导师,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客座教授。现任中国通号集团董事、党委副书记,中国通号集团党校校长,中国通号股份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曾任中国城乡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校执行副校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管理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总经理工作部副主任。代表著作:《从竞争力到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集团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



↙  购书请点“阅读原文”


你点的“在看”,我们都认真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