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四十年的深度思考丨《毛振华自选集》
小编按
继《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之后,与经济学结缘迄今逾四十年、在政商学跨界行走的毛振华博士又有新书上市。
毛振华在企业经济与宏观经济管理领域的观点一直颇具前瞻性:
2009年9月,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表题为《次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的研究报告,与后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的“次高速增长阶段”及之后的“新常态”判断高度吻合。
2016年,他发表《中国经济政策的双底线思维》的报告,第一次把中国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对应的政策工具箱归纳为稳增长和防风险,提出“双底线”概念,并建议2016年起应转为以防风险为主,这与后来中央的政策高度契合。
人大出版社最新出版《毛振华自选集》兼具思想和温度,不仅收入了作者几十年来在城市经济、企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和健康经济学四个领域成就贡献卓著的深度思考,还收入了对经济学家董辅礽先生、中国发展经济学创始人张培刚先生的纪念文章。
《毛振华自选集》
著者:毛振华
书号:978-7-300-28283-1
定价:88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毛振华博士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研究生阶段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曾先后在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从事经济研究工作。1992年创办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
全书围绕城市经济、企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和健康经济学四个主题,选编作者在多个时期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其中,关于城市经济的文章,虽然发表时间较早,但其论证框架和论证逻辑依然值得从事城市经济学和城市经济管理的读者学习和借鉴。关于企业经济与宏观经济管理的文章,与我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等现实主题紧密相关,部分成果曾通过有关渠道报送国家相关经济决策部门,得到党和政府有关领导重要批示。健康经济学是作者过去两年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在作者看来,相比对财富的追逐,增加对“人”的研究、提升对自身的认知、更健康的人类才是更应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经济学研究更应该关注的领域。
序言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手写版序言↑
序
本书选编的是我在多个工作时期公开发表的论文。我于1979年9月进入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开始与经济学结缘,迄今已逾四十年。1983年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在湖北省统计局综合处,两年后调入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先后在战略研究处和综合处工作。1988年6月我被借调到海南建省筹备组,起草第一届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建省后调入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担任经济处副处长。1990年我到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在1992年我创办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前,我基本上在政府的研究机构工作,写了一些论文和研究报告。收入文集的这些文章,基本上不是我的工作任务,而是业余时间写作而就的。
2006年,我加入中国人民大学,被聘为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宏观经济动态分析与政策研究上,并和杨瑞龙教授、刘元春教授一起创办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我们研究团队每个季度发布一次研究报告,我几乎参加了每一次论坛,撰写过主报告和分报告,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值得回忆的有三件事:一是我在2009年9月发表了《次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的报告,是国内最早分析认为支撑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因素已经衰减甚至逆转,但韧性犹在,除惯性因素外,结构转型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增长动力,中国经济将进入次高速增长阶段(的文献)。这个提法曾被官方采用,只是后来被“中高速”、最后被“新常态”所替代,但表述的内容,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二是我一直关注(中国的)债务问题,就债务扩张的路径、效能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杠杆率、有效债务边界、债务结构调整和风险累积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被决策层和学术界所关注。三是在2016年中期,我发表(题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双底线思维》的报告,第一次把中国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对应的政策工具箱归纳为稳增长和防风险,提出“双底线”概念,并建议2016年起应转为以防风险为主,这与后来中央的政策高度契合。本书也收录了几篇这一时期的文章。
最近的研究成果是关于健康经济学的。我注意到,传统经济学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领域较多,而对人本身的研究较少。我们人类对自身的认知,恰恰是需要再进化的,需要经济学角度的分析研究。过去我们追求对稀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希望创造更多财富,越来越高的货币化,导致繁荣与危机的不断轮替更换。但是,更健康的人类才是我们更应追求的目标。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我也选了两篇这方面的文章,见证了我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新的起点。
本书所选文章,均以发表时的原文刊出,未做任何修改。
附录还收录了两篇非学术文章,一篇是追思我的导师董辅礽先生的,另一篇是追思董先生的导师张培刚先生的。他们是伟大的学者,也是平凡的老师。经济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学术劳作,是一代一代学者在不同的时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个人解读和领悟。学术薪火相传,我的学术身躯上,流淌着老师的血液。我是继承者,也是探索者。我自知难以达到我的老师,和我的老师的老师,他们所达到的学术高度,但我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为中国经济学大厦添砖加瓦,成为这厚厚的历史堆积中,留存的一粒尘埃。
毛振华
2020年3月,因应对新冠病毒COVID19
宅于北京寓所
目录
从历史和现状看武汉市经济发展战略和突破口的选择
(一九八六年三月)
湖北省产业政策的思考
(一九八六年九月)
振兴湖北经济应实现战略转向——关于湖北省1986年经济形势分析和1987年对策的研究报告
(一九八七年三月)
简论新形势下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宏观动态调节
(一九八七年十月)
完善海南宏观调控的初步探讨
(一九九〇年四月)
利用外商投资改造大中型企业
(一九九二年二月)
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融资浅析
(一九九七年十月)
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市场
(一九九八年十月)
关于有效需求不足和金融危机
(二〇〇〇年十月)
中国民营企业的扩张和融资道路的选择
(二〇〇六年七月)
中国经济将步入次高速周期
(二〇〇九年十月)
促进经济增长源泉的转换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地方政府仍有发债空间
(二〇一二年三月)
去杠杆是大改革、大转型的切入点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大腾挪——新常态下的经济格局
(二〇一五年八月)
近年来中国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的特征分析
(二〇一六年九月)
转型与发展:中国经济与政策十年
(二〇一六年十月)
稳增长和防风险双底线下的宏观经济——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7年预测
(二〇一七年一月)
监管强化与风险释放的平衡
(二〇一七年七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制度建设研究——中国“渐进式改革”经验与借鉴
(二〇一七年十月)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融资平台转型分析
(二〇一八年五月)
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二〇一八年九月)
经济改革中“人”的作用
(二〇一九年二月)
提高股本率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健康经济学
(二〇二〇年二月)
附录一: 董辅礽先生走得问心无愧
(二〇〇四年八月)
附录二: 半生遗憾张培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购买链接
作者其他图书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十年回顾与反思
在政商学跨界行走的毛振华博士
由商转学后的首部专著
从企业成长理论和企业扩张分析出发
分析和归纳了企业从初创到成熟这一过程的机理和特征
并按照其特征将企业扩张划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长按关注更多优质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