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新书No.21丨《清代战争文化》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又添新作!该系列丛书第21本新书《清代战争文化》近日上市。人大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文库”丛书选取的著述,均是各位汉学家最见功力的作品,原版著述一经出版,即在学界产生很大影响,且经久不衰。所邀请的译者,都是正在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学者。


近期该系列出版的新书有:豆瓣评分8.8,二手市场一书难求的《州县官的银两》;海内外清史学界迄今唯一一部全面研究鳌拜辅政时期的专著《马上治天下:鳌拜辅政时期的满人政治(1661—1669)》;获得“列文森奖”的作品《皇帝的四库:乾隆晚期的学者与国家》




📖

清代战争文化

 [美]卫周安 著 

董建中 译

ISBN:978-7-300-28427-9

定价:69.00

2020-08-20



内容简介

1636年1800年,清朝皇帝强化军事,开疆拓土,开展广泛的文化运动,将军事胜利以及与之相连的“武”引入文化生活的主流。军事主题在文献、艺术、建筑等方面一再出现,这种令人惊讶的利用文字和图像的现代做法,使得当时大众的想象中,武功与皇权密不可分;清朝皇帝成功地将文化影响力当作了一种政治工具。清朝极强调“武”,将它理解为“文”的补充而不是附庸。发生在盛清皇帝统治时期的文化军事化,为现代军事化的民族国家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拥有军事实力及与之相伴生的尚武精神是盛清的规定性特征,因中国19世纪的军事孱弱就认为此前乃同样不堪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在国际舞台上,近代中国的孱弱只是一种反常现象,非正常状态。本书对于理解清朝的本质以及军事化的现代国家的根源提供了新的认知。



作者简介


卫周安(Joanna Waley-Cohen),剑桥大学学士、硕士,耶鲁大学博士,师从鲁惟一、杜希德、史景迁、余英时等名家。现为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教务长。除本书外,还著有《清朝中期的流放:发配新疆(1758-1820)》、《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上的全球化趋势》等。

译者简介
董建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译著《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2005年)、《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2014年)、《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2017年)、《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2019年)等。


 

学者推荐

 


濮德培(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卫周安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军事与文化史专家。在本论文集中,她有力地证实了军事文化在满人统治下的清朝所拥有的主导地位,生动描述了伟大的清朝皇帝及其支持者的坚定意志,她的丰富记述定会给对于帝制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带来新的认识。



狄宇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本书讨论深入细致,涉猎广泛,是西方语言中对于17、18世纪中国战争和军事文化的宗教、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做的最精彩的研究。卫周安的叙述极有洞察力,富于创新性,深具说服力,展现了军事文化对朝廷和公众生活许多方面的塑造。这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将会影响深远,极大拓展我们对于中国军事史的了解。




序言

 


这本书汇集了我十多年来关于17、18世纪中国军事文化不同方面的研究文章,人们通常认为17、18世纪代表了满人统治下清王朝(1636—1912)发展的顶点。现在,我的观点已为人所知,可在我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时,学者们还没有考虑清代中国的军事文化或文化的军事化问题。这本书的主体包括四篇文章(第二、三、四、五章),它们都曾刊载在学术期刊或论文集中。此外我增加了新的绪论和结论,也就是现在的第一章和第六章。读者可以阅读其中的任一部分,也可以连续读完整本书。此次将修订后的各文章结集出版,可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我对清朝军事文化的研究,因为它作为一种分析手段,似乎对其他的一切都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这项研究刚开始的时候,现在被称为“新清史”的有分量、有影响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年来,它对我的研究多有帮助,同时也受到了我研究的影响。正如我在第一章所解释的那样,这一新的历史解释已经给我们对过去两三百年的理解带来了全新的启示。尤其是,它与其他关于民族主义兴起的学术研究一道,使我们更加认真地反思我们所说的“China”和“the Chinese”的含义是什么,以及这些术语的含义是如何不断变化的,这包括了满人统治之时。本书还做不到不使用此类简单明了表达的术语,但对它们的使用并不表示有任何固定的或单一的意义。


我的研究关注的时段,是从1636年清朝宣布建立其新帝国到通常被认为标志着清朝统治衰亡开端的18世纪末。清朝的三位皇帝进行了近一百五十年的非凡疆域开拓,直到1799年乾隆皇帝(1736—1795年在位)去世,他是三年前禅位的,因为他不想在统治时间上超过他了不起的祖父康熙皇帝(1662—1722年在位),因为那样做不孝。xii乾隆皇帝争强好胜,希望能在差不多所有方面都超越他的祖父,包括征服更多的领土,统治更多的人民,收藏更多的艺术品,建造更多的宫殿,写作更多的诗歌,等等。他才能出众,抱负远大,就是要出人头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不是清朝文化转变运动的发起者(这一文化转变与一再引发了帝国空前开拓的军事胜利相一致),但他终究是此中的真正主角,因此他的言语和行动在接下来的各章中最为突出。


不管喜欢与否,作者们常常受到他们研究主题的影响,我常常思考乾隆皇帝密切关注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翻译”问题,为的是找出词汇来描述我称之为“文化军事化”(militarization of culture)的东西。可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没有真正恰当、通行无碍的术语来表达这一概念。我所使用的“文化”,既指具体的艺术、建筑、文本、宗教、仪式等等,又指广义的文化环境,是在思维方式以及理解模式的意义上说的。“军事化”指的是将军事和帝国主题注入广义的文化生活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必须指出的是,我对清朝“文化军事化”的讨论,与其说是一种绝对的变化,毋宁说是引入了比以前更多的尚武精神或氛围来重塑文化,这并不意味着一些或全部的更常见的文化生活形式因此被搁置了。这种转变往往是精心构制的帝国政策的直接结果,但有时它是这种政策的意外结果。它是皇帝们追求大一统(universality)的产物;大一统,一言以蔽之,就是尽力使各臣民各得其所,也因此统治他们所有人。

 


简要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军事文化与清帝国 

一、文与武


二、新清史 

三、文化的军事化 

四、清帝国宏图大业的阶段划分

 

第二章 纪念性战争 

一、碑刻 

二、纪念性礼仪 

三、战图、功臣像等纪念性绘画 

四、文献记载 

五、结论

 

第三章 宗教、战争与帝国建设 

一、清朝统治下的宗教

二、清朝皇帝与藏传佛教 

三、第二次金川之役 

四、法术与战争 

五、战后 

六、结论

 

第四章 军礼与清帝国 

一、大阅 

二、命将 

三、郊劳 

四、献俘与受俘 

五、木兰秋狝 

六、军礼的记录与传播 

七、结论

 

第五章 帝国的空间变化 

一、清朝对武的提倡 

二、军事化的政府文化与机构 

三、八旗制度 

四、景观的军事化 

五、结论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清代战争文化》
作者:【美】卫周安

 其他已出版书目 




《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作者:【美】詹姆斯·波拉切克


◎《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美】曾小萍 著



◎《马上治天下:鳌拜辅政时期的满人政治(1661—1669)》【美】安熙龙 著


◎《皇帝的四库:乾隆晚期的学者与国家》【美】盖博坚 著◎《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美】白彬菊 著◎《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美】范发迪 著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美】罗威廉 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美】罗威廉 著◎《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美】罗威廉 著◎《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美】罗威廉 著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美】沙培德 著◎《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美】马立博 著◎《到民间去: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1918-1937(新译本)》【美】洪长泰 著◎《世鉴:中国传统史学》【美】伍安祖 王晴佳 著◎《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美】叶文心 著

◎《中国文明》【法】葛兰言 著◎《战后东北接收交涉纪实——以张嘉璈日记为中心》【日】伊原泽周 著◎《中国印象: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何兆武 柳卸林 主编◎《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第2版)》【美】石约翰 著◎《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美】齐锡生 著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