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研究书系”新作出版:《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
“国家治理研究书系”是一套由国内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十多位学者共同打造的原创学术专著,从社会治理、城市治理、地方治理、合作治理等多个角度对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力图反映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对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国内外政府国家治理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自2015年12月以来,该书系陆续推出了陈振明、姜晓萍、张康之、童星、杨宏山等知名学者的作品,并在2019年“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予以重点陈列。
近日,高小平教授的《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出版,进一步提升了该书系的学术价值品牌和实践借鉴意义。
📖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
高小平 刘一弘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
作者说
本书是我对应急管理廿载思考的一个小结,书中选取了我之前发表过的部分文章和资政研究报告,以及我和本书另一位作者刘一弘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本书是经过重新整理、编辑、删除、添加和调整而形成的。其实这样说也很不准确,严格地说,新添加和系统调整的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事实上本书是我和刘一弘博士共同撰写的一部新作。我和刘一弘博士从2007年开始合作研究应急管理,联署论文多篇,有的论文引用率很高。本书是我们学术研究征途上的两行前行足迹。这些文字,既是对过往历史的记载,个中可以管窥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发展历程,又期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被审视反思,重构体系。必须承认,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些研究的时候,很多地方的提法值得商榷,部分结论未能经得住进一步推敲。正是因为这些缺憾促使我们做阶段性总结,并加入了大量新的研究内容,使之尽可能完整、严谨、系统。
应急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要科学认知、依法确立、高效履行这项基本职能,离不开将其制度化——制度理论建构,制度实践检验,制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这些都要在创新中形成与行进。本书力求突破目前应急管理研究中主要从应急管理的主体、对象、流程和技术四个方面研究的状况,站在“制度”的高度进行观察,将其他要素作为制度的“生态”,发现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的规律。基于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书将此作为主视角和重点维度,力图发现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的特点、机理及走向,并按照制度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应急管理制度与其他公共管理制度相互关联的方面切入,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历史、现状与创新成就,提炼制度创新的战略途径与策略选择,提出对策性建议,为全面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中国应急管理制度的优势,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高小平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一书立足政府应急管理,力求突破当前该领域主要从应急管理的主体、对象、流程和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的状况,站在“制度”的高度,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性的专门研究。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政府应急管理领域的制度演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对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的制度创新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强调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应处理好整体性治理与专业化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公众参与、应急协同、应急产业、大数据技术与应急管理等角度,对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的特点、机理和走向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全面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刘一弘,荷兰乌特勒之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应急管理制度基本框架 第一节 应急管理制度分析框架 第二节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实践和理论 第三节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绩效 第四节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的“立”与“破”
第二章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演化 第一节 新中国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现状(上) 第三节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现状(下) 第四节 应急管理部成立引发的政治和治理创新 第五节 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的制度发展趋势 第六节 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性治理与专业化管理
第三章 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 第一节 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分析框架 第二节 历时性的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 第三节 现实性的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 第四节 逻辑性的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
第四章 公众参与和应急管理制度创新 第一节 共识转化为制度的条件 第二节 公众参与的应急管理制度创新过程 第三节 公众参与强化制度变迁的路径
第五章 应急协同治理制度 第一节 多主体社会责任制度理论 第二节 多主体社会责任制度建构 第三节 伦理领导力与应急协调制度
第六章 应急产业制度创新 第一节 作为新型产业的应急产业 第二节 应急交通工程装备产业
第七章 大数据技术创新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节 大数据技术创新应急管理的重点 第二节 大数据技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机理 第三节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国家反恐决策 第四节 大数据技术在消防应急中的应用
附录 2003—2008年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始末 后记
国家治理研究书系
该书是一部聚焦社会治理、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的精品力作,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重大问题。全书首先植根中国社会治理现实,提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四大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上,该书提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三大目标,即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培育自治社会,并强调实现上述目标必然要走“共建共治共享”之路。最后,该书剖析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即做实决策风险评估,改革信访制度,优化治理结构。
>>>延伸阅读
城市,何以让生活更美好?如何理解城市的性质?城市治理的使命是什么?整合治理模式如何发挥作用?有何优势和问题?理想的市县关系是一体化还是分治化?街道办事处是否应撤销?
该书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将“城市”界定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集聚地,提出城市治理的基本使命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并保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全书聚焦于当前中国城市治理的热点议题,涉及城市治理的制度发展、模式解释、市县关系、跨界治理、跨部门协同、街道管理、社区服务供给、市政绩效评估等问题,试图澄清城市管理学界和实务界的一些认知误区。该书梳理了城市治理的理论谱系,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的整合治理模式,它依托政府权威,通过资格认定、资源支持、精英吸纳、党群嵌入、项目合作等途径,对市场和社会主体进行跨界整合,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化解整合治理的潜在风险,需要发展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
>>>延伸阅读
该书是中国和加拿大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比较研究项目的一项成果,由中加两国的15位学者共同撰写。全书在探讨中加两国不同的政府体制背景及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发展的历程、现状、趋势及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了中国和加拿大城市公共服务中的若干典型领域(包括城市贫困治理、环境治理、保障性住房、城市新移民及其子女教育等)的公民参与进行案例研究及比较分析,描述中加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实,并揭示中加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异同点。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国内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该书是一部旨在系统梳理和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成果的著作。该书立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元研究”,以CNKI收录刊和CSSCI来源刊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以知识图谱作为呈现工具,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动态进行全景式扫描和多样化分析。全书分为专题研究和分类研究两个部分,专题研究部分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研究方法、公共服务质量、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专题,分类研究部分则聚焦于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四个专业领域。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同专题和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分析和研究,该书梳理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研究脉动、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可为该领域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基础信息与资料集成,同时也可为各级政府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该书认为,在我们今日所处的后工业社会中,人类正遭遇危机事件的频繁造访,它使工业社会所建构起来的制度模式、治理方式和行为模式都陷入了失灵的境地。基于此,作者探讨了人类走向合作社会的可能性路径,努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动中去发现支持社会变革的新因素,并从制度、社会治理方式以及人的行为模式等方面描绘了社会变革的前景,提出了基于信任的合作治理理论,展现了对合作社会的基本构想。该书对工业社会中的民主治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民主在现实中常常走向其反面,实际上成了少数人的工具,因此其具有不可能性。同样,在民主理念向行动方案转化的过程中被推向前台的参与治理,在后工业社会中也面临着实践的困难。因此,该书提出,合作是实质民主的实现,我们需要合作而不是民主的治理。
>>>延伸阅读
京津冀政府如何联手治理雾霾?“环京津贫困带”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治理?如何避免地方官员晋升的“政治锦标赛”导致的“诸侯经济”现象?如何化解财政与行政分权体制下的“行政发包制”给都市圈跨域治理带来的困难?
该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融合整体性治理、区域多方协作治理、复杂性网络治理等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都市圈公共事务协作治理面临的困境,建构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理论框架。该框架从中央政府、都市圈地方政府、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分析维度,剖析都市圈地方政府的协作机制、协作治理的网络结构等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调研访谈等方法,完成对都市圈协作治理机制、整体性协作治理模式、都市圈跨界公共事务协作治理网络的结构和特征等的分析,提出从整体性治理的角度整合和优化地方政府协作活动,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都市圈实现长期、稳定、有效的协作,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促进区域战略规划的科学化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与转型的现实境遇中考量地方政府社会治理问题,开展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质量测度标准研究,既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又有其独特的价值意义。“郡县治,天下安”,该书聚焦地方政府中的县一级政府,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治理质量的概念,在系统归纳和梳理了社会治理质量测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测度指标权重以及质量分级标准三者统一的县级政府社会治理质量测度标准,同时按照“理念体系—制度体系—机制体系—支撑体系”的逻辑框架系统地分析了县级政府社会治理质量的约束条件,并结合该逻辑框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县级政府社会治理质量的政策建议。该书在社会治理质量方面的探索能够丰富和深化社会治理的研究视角,推动社会治理研究的科学化,有利于解决“治理”知识的身份危机。
在全球治理变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中介组织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该书聚焦于社会中介组织这一主题,从内部治理、外部监管和发展激励三个维度对社会中介组织的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政策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该书系统梳理了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动态,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社会中介组织的生存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使命认知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从规范与责任两个维度研究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外部监管问题,并从社会中介组织和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中研究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激励问题。最后,提出了规范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的对策建议。
该书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缴费制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我国实行社会保障费改税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影响我国实施社会保障费改税的障碍有哪些?国外有哪些社会保障税收实践经验可供我国借鉴?实施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关键问题有哪些?
该书聚焦于社会保障费改税这一主题,以大量问卷调研和访谈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该书强调将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选择和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的大趋势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基于社会保障统筹层次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视角,用动态发展的分析视角对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相关理论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我国实施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原则、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还以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对社会保障税进行了具体设计。
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政府和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同于该领域大部分著作所采用的教育学研究视角,该书在回顾、讨论前人关于教育均等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共管理的视角,秉承工具理性,探讨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的设计思考,并对平衡计分卡模型加以修正,构建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指数模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工具。最后,该书还运用该绩效测度工具对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对该工具的使用进行示范,也为当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提供依据。
相关阅读
(点击以下图片/文字,浏览推送内容)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研讨会” 在京举行
购书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在看”,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