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品路】大家都熟悉的这条上海主干道华丽变身啦!多亏了这个废弃人防空间

上海交通 上海交通 2020-10-16


今天,小交给大家介绍一下

徐汇区精品示范路

肇嘉浜路


2018年,肇嘉浜路作为首批重点道路,结合架空线入地、合杆改造工程率先启动道路综合整治。徐汇区从多维角度开发道路立体和平面空间资源,创新改造地下人防工程,系统提升优化路域环境,并通过党建联建、调研走访等切实解决居民诉求,以最小影响实现肇嘉浜路综合整治最佳效果,成为城市道路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利用的有益探索。详见下文~


整治前↓

整治后↓


地下空间再利用

施工影响最小化


2018年,肇嘉浜路作为首批重点道路,结合架空线入地、合杆整治率先启动道路综合整治。但在交通主轴上施工,就像在城市“大动脉”上动手术,难度风险双双飙升最难的是,传统的排管敷设开挖路面将不可避免地大规模搬迁中央绿化带,封路施工影响市民通勤以及周边居民日常生活。

“在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绿化搬迁工程组探测到,肇嘉浜路下方有很长一段是‘空’的。”架空线入地工程负责人说,“这一发现马上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意识到这可能是解决架空线入地和交通通行矛盾的一个重要契机”。

经过第一时间勘探研究,证实这段地下空间是废弃的“713”人防工程。该工程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战备防空洞,80年代曾改做咖啡馆,而后一直关闭隐藏在地下。后因入口被中央绿化带覆盖,难以发现。通道总长2568米,西起徐家汇,东至大木桥路,走向与肇嘉浜路架空线入地范围基本吻合。经论证,最终决定将“713”人防工程改造为综合管廊,对现有空间“精装修”。

整治前↓

整治后↓

地下空间再利用,首要解决的就是排水问题。由于年代久远,工程通道渗水严重。经过几个月的清淤抽水后,施工人员采取注浆的办法,管廊像打针一样注入粘合剂、堵住渗漏点,一共打了上万“针”


由于管廊断面较小,管线排放必须提前部署、集约设计。徐汇区建管委与电力、通讯等单位充分沟通,一次性摸清了所有排线需求,交由专业设计单位系统布局,将13千米电力线、30千米通讯线、24千米信息线纳入其中,并预留充分备用空间,为后续增能奠定基础。


管线入地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科学长效的检修维护。徐汇区将智能化监控系统引入地下,实时监测通风、排水、电气等环境参数,及时处置安防入侵、火灾等突发情况。据了解,现在不仅可以通过监控屏幕看到管廊情况,手机终端也可以同步监测。工作人员打开手机APP操作界面,点位、问题一目了然,便于他们及时赶赴现场处置,真正实现安全、高效、智能的管理目标。


借助一系列施工创新,肇嘉浜路建成了中心城区唯一由人防工程改造的地下综合管廊。架空线入地过程中,既没有大规模开挖路面,也没有封路施工,把对周边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整治前 ↓ 

 整治后 ↓ 


整治后↓


地上工程再整合

环境品质最亮化


随着地下工程难题解决,地上工程如何精益求精、做出亮点,成为摆在面前的另一道考题。为答好这道题,沿线街道的社区规划师与徐汇区建管委紧密联手,以架空线入地为契机系统性改造提升道路环境,实现建筑、人行、车行界面统合,生态、文化、景观要素合一,打造协调一致的街区氛围。

道路整治“做减法”


整治阶段,社区规划师与工程团队地毯式排摸沿街管线、立杆树木、环境设施,出具整治清单有序拆除,如今的肇嘉浜路多维空间疏朗一新。 


景观提升“全要素”


肇嘉浜路中央绿化带在保留塔型水杉林特色基础上,重新调整增加色叶树种和开花地被,“城市森林”升级为四季各色的“城市多彩林”,还在重要交叉路口打造移步换景的特色景观造型。比如,宛平南路路口、高安路路口分别设置球型立体绿雕和花境,让肇嘉浜路多彩形象景廊精彩纷呈。同时,对沿街建筑立面、店招店牌、灯光色彩等要素严格把关,既确保安全规范,又突出个性品质,现在的肇嘉浜路上已看不到一块刺眼的走字屏。


管理服务“常态化”


徐汇区还以路长制、门责制为抓手,推进街面精细化管理,加大路长巡查频次力度,调动沿街商户全员参与,全天候精心呵护绿化景观、店招店牌、人行道板等道路要素,以微信工作平台保持互通,最快速度协调解决问题。

同时,进一步提高保洁标准,早晚各延长1小时道路保洁时间,确保在道路最繁忙的时段内,环卫工人不间断巡回保洁,力争“席地而坐”的道路环境面貌。

整治前↓

整治后↓


各方力量再凝聚

群众利益最大化


道路综合整治工程的根本是要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徐汇区道路管理部门以“同理心”,画好“同心圆”,营造和谐文明的路域环境,成为“民心工程”。

肇嘉浜路施工量大、作业周期长,既要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又要尽量不给居民添堵添乱。为此,徐汇区将各建设单位的党员发动起来,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各施工队逐一与沿线居民区党组织对接,以党建联建搭建“以心换心”的沟通桥梁,做到“两手抓”:

一手抓施工单位主体意识,以换位思考提升工程建设温度,一手抓周边社区宣传引导,积极赢得居民理解配合,确保工程有序推进。以往,人行道板铺设时往往急于投用,造成保养时间不够而“先天不足”,后续使用中容易损坏。针对这一矛盾,施工单位与居民区反复协商,最终商定在修复区域放置特制的“人行舟桥”,桥上行人可以通行,桥下道板也得到充分养护,速度、温度两不误,得到周边居民一致肯定和支持。

整治前↓

整治后↓



来源: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徐汇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精彩看点


【精品路】就在复旦大学附近!这条曾被“吐槽”的道路获评国内首条五星道路!原因竟是......


【精品路】不用滤镜也能美翻天!上海这3个区道路“整容”后,吸引众多市民拍照


太嗲了吧!崇明岛上竟藏着一片“人间仙境”!还创造了多个“第一”

上海市交通委宣教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