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路上:我经历的一些中奥文化交流事项
2021年5月28日是中国和奥地利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纪念日。
即日起,《欧洲时报》推出纪念中奥建交50周年系列报道,专访或邀请在中奥友好交往50年历史中的见证者们,讲述他们各自的经历,为我们还原这50年细浪冲沙的历史原貌。
行进在路上:
我经历的一些中奥文化交流事项
作者 原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文化参赞 孙书柱
中国和奥地利建交迎来了五十周年。
这五十年,既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霜刀剑雨,但是,两国的交往一直行进,直到现在两国被一带一路联结,正在继续有成效地前行,文化交流也与时俱进。
我在任的时间特别是第一任的那几年特别是最初的两年,应该是中奥两国建交以来交往比较稀薄和清冷的一段时间。我是1990年秋到任的。那年,西方各国包括奥地利对中国制裁开始的第二年,两国之间的官方交流活动或是停止或是取消了;文化领域也是,文化交流计划内的项目取消了,政府间的文化往来没有了。
我到任后,除了拜会相关部门领导之外很长时间几乎开展不了实质性的工作。然而,我们注意到,这期间奥地利民间社团和人士介绍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活动对华友好活动依然不断。比如奥中友协、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及一些友好人士依然邀请我国的相关人士访奥,组织演出、展览、报告会介绍中国的传统和现当代文化艺术成就。
应联邦剧协秘书长基希贝格邀参加国家歌剧院舞会
奥中友协在这一阶段里应当说做出了相当积极的努力。他们邀请像我承德市副市长等地方政府负责人来奥访问,陆续举办介绍我国剪纸艺术年画艺术和民俗的展览,协会的负责人还亲自作报告,介绍奥地利白求恩式的医生罗生特在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事迹以及他与我军政领导人如陈毅元帅等的交往,介绍了1934年随夫来到中国并在中国一生的盖特路特-瓦格纳女士的传奇故事。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一直保持着和我使馆文化处的密切联系。他们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民间艺术节,一般都会有30多或50多个国家的民间艺术团体参加,中国民间艺术团每年都会受到邀请。在这样的聚会当中,我艺术团成员与他国艺术界人士相识相交,促进了解和相互影响。
冯骥才夫妇应邀访问国际民间艺术组织
后来,我国的民间艺术团体不断受到奥地利以外国家的邀请去访演。国内的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奥地利国际民间艺术组织,通过我使馆文化处向他们赠送了锣鼓等乐器;中国文联随后加入了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并在我国内举办了一届国际民间艺术节。
在这期间,维纳登山学校校长莫拉维茨教授连续数次(到1994年连续30次)到我国西藏访问考察,与拉萨雪小学建立了姊妹学校联系,每年至少一次去拉萨赠送援助的资金和物品。莫拉维茨教授在维也纳多次作报告介绍西藏现状。他说,过去的西藏除了法伦在转动其他什么都没有,现在,到处修桥铺路车来车往。他的报告令人信服地了解了我建设新西藏的一些成就。维也纳的一位摄影师访华期间拍摄的一幅照片,1990年在中国的摄影展上获得了一等奖,回到维也纳后他为这幅得奖作品举办了一个小展览。当时的奥地利联邦财政部长(后来的人民党主席和联邦总理)许瑟尔出席了开幕式并和我做了数分钟的友好交谈。
时任联邦财政部部长许瑟尔出席在华获奖摄影作品开幕式(维也纳)
这期间,维也纳一位研究多年汉学的经济学家哈耶克将他译成德文的老子《道德经》出版发行,出版社为他举办了首发式。维也纳大学汉学系接受了大使馆文化处赠送的中文图书。维也纳大学藏学研究所连续三次邀请我中央民族学院藏学教授王尧来讲学。
旅奥华人社团始终积极促进各个领域的交流。艺术团体和个人在奥地利对华友好人士包括基层政府官员支持下邀请我画家、音乐家来奥地利展演,1991年初,我中央音乐学院杨鸿年教授应邀率领青少年合唱(无伴奏)团到维也纳演出。这是我国青少年无伴奏合唱团历史上第一次到维也纳访问演出,它在维也纳民间和音乐界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影响和促进了后来两国之间的音乐往来和合作。
奥地利克林顿州首府克拉根福特市的”微缩景观世界”(Minimondus)决定在园中建一段中国长城,菲拉赫的一所中学受委托在长城落成典礼上用中文唱一支中国歌曲,学校请我使馆文化处派人教唱。我文化处一等秘书刘英兰接受这个任务去了这个学校根据学生的要求教唱了“浏阳河”。落成典礼上,数以百计的游人为长城为孩子们的歌声鼓掌。景观园的领导表示为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中国的标志第一次响出中国的歌声而骄傲并坚信景观园将魅力倍增。
克拉根福特微缩景观城的长城
以上种种使我们意识到,虽然奥地利与西方各国对我制裁,政府间文化交流处于停顿状态,但是,民间的活动说明,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没有停顿,民众了解中国的渴望没有减弱反而更强烈了。从一些事例上,我们也明确地感觉到,奥地利政府高层也在关注着中国期待进一步了解中国。
制裁的压力被我们看作挑战和促进。我们对两国间文化交流正常化、扩大和加深充满了信心。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积极与对华友好人士和各级政府官员接触一方面寻找机会和可能促成双方合作的项目,促成奥方人士访华加深了解。
1992年冬,维也纳市一广告小报负责人、对华友好人士在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和维也纳市基层政府官员支持下邀请山东潍坊40人来维也纳举办风筝节。维也纳十二区的一条约一公里长的商业繁华街道被临时控制为步行街,潍坊人摆了14个摊位,展示和出售他们的书画艺术品、土特产品和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风筝,一个舞龙舞狮队在锣鼓声中从街的这一头舞到那一头,来来回回。在街的一头,维也纳广播台的记者喊叫着时而抓起一件工艺品拍卖起来。那几天,天气寒冷,时而大雪飘扬。但是,这条街道上民众来来往往热气腾腾。三天以后,在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的安排下,潍坊队伍又在下奥州的几个村镇举办了包括放风筝在内规模大小不等的活动。
潍坊风筝节在维也纳的举办成了一些民众的热门话题也激活了一些基层官员了解中国的热情。当年四月,一组奥地利下奥州人员包括几名乡镇干部旅游到中国并专程去了潍坊参加了那里一年一度的风筝节,他们在潍坊与当地的市政人员建立起友好的联系。后来,这些访问过中国的人士在文化交流事项上发挥了很好的促进、协助作用。
当年秋,下奥州一位分管文化体育的副州长率领十位下奥州市镇政府负责人,应我市长协会的邀请访问了我国,第二年,我市长协会会长率领了我十位市委书记、市长回访。
联邦高等电子学校校长瓦赫先生在欢迎我西藏艺术团的一次晚会上
中奥文化交流历史上,这个阶段最值得提及的是1994年5月中国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奥地利的成功访演。奥地利是个山国,有许多奥地利登山爱好者多次去过西藏登山 ,前面提到的登山学校校长莫拉维茨教授便是其中和西藏关系密切的一员,也是对藏友好的代表。维也纳大学藏学研究所在欧洲藏学研究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研究人员也经常到西藏访问考察。他们带回来的观感、见闻虽然有一定的偏见但是总体上还是客观的友善的,也总会传播开来。
但是,同时,一个自称大活佛老师的海因里希-哈勒多年来却一直美化大活佛,丑化和诋毁今天的西藏。哈勒是纳粹军官,1944年根据希特勒密令前往西藏寻找沙姆巴拉(所谓的地球中心)到达印度,旋在印度被英军抓获,不久逃脱潜入西藏随后与当时还只十几岁的大活佛结识。他和大活佛每周至少见面一次,教大活佛英文并兜售他的西方观念。1950年,哈勒回到奥地利,在他居所建了一个所谓的“西藏博物馆”,出版了一本题为《西藏七年》小册子,到处讲演,打着大活佛的亲信和知情人的幌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1990年前后国内有关部门、文化部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决定派遣中国西藏艺术团到奥地利访演。我们的想法首先得到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的坚定支持。但是,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作为一个民间社团接待安排这样的一个团组,面对复杂的形势,显然力量不足。于是,1993年初,我们向维也纳市政府首先是文化局长然后向市长本人表达了我们的意向。不久,维也纳市政府正式表示,同意邀请我西藏艺术团来维也纳访问演出并决定派文化局长先期赴藏商定细节。
1994年5月25日,中国西藏艺术团47人到达维也纳开始两周的访问演出。当天中午,维也纳市文化局长设午宴欢迎艺术团的到来。5月26日,是个星期四,天气晴好。中国西藏艺术团的访奥首演在维也纳高等经济专业学校举办。学校的操场上,张挂着巨幅屏幕,上面画着祥云缭绕的闪烁金光的布达拉宫。开演前,中国驻奥地利大使致辞,随后,莫拉维茨教授代表学校师生和观众对艺术团表示欢迎,接着详细地介绍了即将演出的每一个节目的详细内容和艺术特点。观众手里拿着由莫拉维茨教授从藏文译成德文的节目单。演出虽然是在露天,但是,节目的浓烈西藏民族文化特色和歌舞演员的精湛技艺,让千多名学生观众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激情的呼喊。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说,以后一定争取去西藏看看,那里太迷人了。校长福格特女士说:“首演在我们学校,是我们的骄傲。今后无论你们全团、小组还是个人来维也纳,你们都是我们最欢迎的人。”奥地利电视台“袖珍时事”专栏节目组全程录制了演出,告诉我们,将在5月31号和6月3号两次播出。
当晚,在古老而壮观的维也纳市政厅以市长的名义为西藏艺术团举办了大型宴会。5月27日,西藏艺术团在维也纳奥地利联邦高等电子学校演出。高等电子学校是拉萨雪小学的姊妹学校。一个月以前,莫拉维茨教授率领40名以该校教师为主的团队访问了拉萨雪小学与雪小学建立了友好联系。西藏艺术团来到该校演出,学校的全体师生非常高兴非常重视,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家长都来了,广场上座无虚席。广场的入口处摆放着为雪小学募捐的募捐箱,来者踊跃解囊。演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散场后大家围着演员用互相并不懂的语言欢快地交谈着。一位名为“和平之桥”文化交流协会的成员找到我文化参赞,一再称赞演出,询问艺术团的行程,然后诚恳地表示,愿在将来邀请西藏艺术团再次来奥访演并安排在欧洲其他国家巡演。一位不久前访问过拉萨的教师抱着三大本影集来到演员当中一张张翻给演员看他在西藏拍的照片。当他翻到在雪小学拍的一张三个那孩子的照片时说:“怎么样?看这三个孩子多么可爱!”演员巴桑忽然指着照片上一个男孩叫起来:“瞧,这不是我的儿子么!”于是,教师和巴桑紧紧拥抱在一起。教师说:”这么巧!来,把这张照片送给你!“观众离开的时候,把我们使馆带去散发的资料全部拿走了。
当天晚上,艺术团被招待在维也纳名声远播的“当年酒家”晚餐。接下来的两天,东道主(维也纳市政府)为西藏艺术团安排了丰富多彩而近紧凑的参观活动。艺术团参观了环形大道两旁的古典建筑和皇宫,观看了西班牙马术表演,登上了多瑙塔,走访了中央公墓音乐家之角等等。演员们沉浸在欢乐里。28日晚,艺术团又被安排在当年酒家晚餐。这一晚,比前一次在当年酒家晚餐自是不同。陌生感、拘谨散去了,活泼、欢快、质朴显现出来。他们走进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来自荷兰的旅游团坐在长木桌旁挽着臂摇头晃脑地在唱歌。西藏艺术团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按奈不住了,旅游团的歌声一落他们就接着唱起来而且一首接一首。间歇,德西美朵忽然用德语唱起了“鳟鱼”,旅游团的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其他的奥地利、德国食客围过来面带惊讶和赞许,然后激烈地鼓掌。当他们知道这是来自西藏的艺术团之后,个个竖起大拇指。我们进餐后离开酒家时,在场的其他客人不约而同地离开座位站在通道两旁握手与大家道别。
5月30日晚,根据维也纳市文化局的安排,西藏艺术团在维也纳莱蒙特剧院演出。莱蒙特剧院是一座百多年历史的宏伟建筑,是维也纳市政府下辖最重要的演出场所之一,那里曾经上演过莫扎特的歌剧以及”歌剧幽灵“、”伊丽莎白“等著名的轻歌剧。安排在这里演出足见维也纳市政府的重视。的确,中国西藏艺术团1994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莱蒙特剧院的演出不仅是这次访奥最重要的演出最成功的演出,也是艺术团近年在国外最重要的演出和最成功的演出。演出之前的那几天,说实话,我们心里很忐忑。毕竟这是第一次还是在当时那样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当维也纳市政府方面得知我们的忧虑和我们的要求后,有关方面官员对我说,放心,他们已经做了必要的防范准备,不会让人在剧院捣乱。当天下午,艺术团乘坐的大轿车驶到剧院门前时,我们发现一辆来自瑞士的大轿车也开过来并且下来一群人挥舞着什么。我们正在担心要出事的时候,忽然,那群人中一个藏装女孩冲过来抱住演员巴桑和朗嘎。这女孩子是旅瑞藏族姑娘额吉。她一下车就看到了一起长大但多年不见的邻居。额吉满脸泪花地说:“怎么是你们?不是说演员都是汉人装扮的么!”他们三个哭着说着,说着笑着。西藏艺术团的领队丹增(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和我说了一下就走过去对额吉说了几句话然后热情地邀请她和她的同行人入座看演出。额吉回过身对那些人说了几句话。之后,那些人将手上的东西放回车上便跟着丹增和额吉进入剧院在前排坐下来。丹增刚刚落座,一位奥地利人来到他面前送上一份礼物说,过去他一直相信报纸上说的,藏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一年前,他和她妻子带着这种偏见随着一个团队(莫拉维茨教授组织的)去了西藏。在西藏,亲眼看到了西藏的祥和以及欣欣向荣。正是丹增本人接见了这个团队向他们介绍了西藏的发展和建设。这位先生被真像打动了,随即决定让他妻子到西藏学习。这次听说丹增率团来了,他特意来表示感谢。演出非常顺利,没有人呼喊干扰,反而掌声不断。坐在前排来自瑞士的原准备闹事的那些人认真地观看热烈地鼓掌,没有一个人做出干扰。演员们似乎被剧院的场景、设施、气氛特别是两千名观众的认真、友好、尊重感染了,超常精美地展示了藏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莱蒙特剧院舞台部经理兴奋地说,这是他们剧院五年来非德语剧目最优秀的剧目最精彩的演出。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秘书长也是西藏艺术团来奥访演的邀请人之一法格尔先生在演出后十分激动地说,这才是民族民间的艺术也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华。他们的演出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他当即掏出电话机给萨尔茨堡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分部负责人,向他介绍自己的观感交代他一定要安排好艺术团接下去的日程。之后,维也纳文化局长对我说:“成功。我们都高兴,不是吗!”他还说,市长本人也知道了演出好演出成功。
6月1日,艺术团根据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的安排来到萨尔茨堡南部阿尔卑斯山旅游度假滑雪地巴德霍夫嘎斯泰因,准备在这里演出三场。一场在当地的疗养中心礼堂,两场分别在两个镇子的中心广场。期间,东道主安排了艺术团乘缆车登山游览等。团员们到了山区特别是登到峰顶时有一种特别的亲切、轻松和兴奋,他们忍不住引亢高歌起来。疗养中心礼堂早早坐满了观众,他们好奇、兴奋。演出一开始,那画面那服装那面容那歌乐声那舞姿一下子迷住了他们。演出结束后,演员多次谢幕,但是观众激动地站着鼓掌不肯散去。演员下来后,观众围上去看服装看头饰。一位德国女士发现文化处一秘刘英兰听得懂德语便一连串说出了她对西藏的了解,最后说很多人想知道演员的服装服饰在哪里能够买到。然后,她对身边的观众说:“看来我们下次旅游的目的地应当是拉萨!”
在高尔黛珂镇中心广场演出那天是6月4日,星期六,刚好那一天是当地的一个民俗节日,西藏艺术团演出无疑成了节日的庆典节目。当团员进入场地时,当地乐队奏起了迎宾曲,接着朝天鸣枪三响,后,节日组织人代表镇请艺术团领队品尝葡萄酒。这时,广场上观众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一位游客从头到尾摄录了演出,事后他对我在场的光明日报记者说:“看到这些神采焕发漂亮大方的演员,我真不敢相信他们是西藏人。我从报刊、电影电视里读到听到的完全不一样。你们到这里来,欢快地演出而且演得这么精彩太说明问题了这才是最好的宣传!我要把我看到的这些告诉我的亲朋!”
中国西藏艺术团结束了来奥访演的行程回国前,领队丹增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来奥地利访问演出是近几年西藏艺术团组出国访演干扰最小、成果突出、影响最大的一次。”
几天以后,西藏日报头版整版报道了西藏艺术团在奥地利访问演出的详细情况。其实,不仅中国西藏艺术团访演成功这一项,包括其他大大小小的活动,都直接或者间接受益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加强。
1992年,时任奥地利联邦国民议会议长(后来的联邦总统)费舍尔应邀访华;1993年4月,奥地利联邦总理弗兰尼茨基应邀访华(这是历史上联邦总理访华的第一次);1994年1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应邀访问奥地利,同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应邀访问奥地利。两国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互访是包括文化交流各个项目实施和成功的基础、保障和促进力。这期间,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维也纳青年歌剧院也都应邀到中国访演。
随着两国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加强,两国文化交流进入了活跃的新时期。我第二次任职我驻奥地利使馆文化处是2001年初开始。那时,两国的文化艺术团体的往来已经很活跃很频繁。比如我国的各类音乐团体争相自费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一个演出厅,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厅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排练厅),仅在2003年,预定在金色大厅演出的中国乐团就有11个。
连续几年,使馆文化处忙于联系沟通的同时每每需要提前几个星期邀请、赠票,分发票。这种情况,引起了奥地利友好人士和旅奥华人的质疑,也引起了国内强烈的不满和抱怨。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仅为了一个涂金的虚名,是否应当是否值得?是一种什么风气?必须承认,这些批评和指责是有道理的因而也是正当的,应该引起国内音乐界人士躬身自问,尤其应该引起国内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它的客观效果。首先,它表明了两国之间文化往来的宽松和活跃现状,其次,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众对文化艺术交流意义的认知提高,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实力在增长,最后,它有助于奥地利和他国民众对我文化艺术传统和发展的了解。
2001年之后,中国和奥地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其他领域并驾齐驱,正行进在宽阔的道路上。
(本文有删改,原文请参见下图《欧洲时报》中东欧版1222期)
- THE END -
(以上内容来自《欧洲时报》中东欧版,图片由作者提供,转载请注明《维城》EuroNews)
往期纪念中奥建交50周年文章回顾
中奥建交50周年:前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回忆“细浪冲沙”的流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