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眼视光! ——记2021(春季)导学论坛启幕暨首批“新医科&新工科”导师聘任仪式
3月6日,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教楼5楼报告厅座无虚席,20余位博导、100余位眼视光医学新医科班、眼视光工程新工科班、眼视光5+3专业、研究生欢聚一堂,共同举办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2021(春季)导学论坛启幕暨首批“新医科&新工科”导师聘任仪式。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曹建明教授,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朱雪波教授,眼视光医学部主任瞿佳教授、国家眼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吕帆教授,以及学院、医院领导出席,共同探讨和展望年轻学生的成长规划。论坛由学院执行院长陈浩教授主持。
新医科班和新工科班是温州医科大学秉持“医工融合、学科交叉、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在眼视光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战略布局,“新专业”实行全程导师制、本硕博一贯制、大院名校联合培养等措施。
专业负责人吕帆教授讲话
曹建明副校长致辞
朱雪波处长主持讨论环节
张建书记总结
吴文灿院长致欢迎辞
陈浩院长主持
瞿佳教授开展第一期春季导学论坛
导师金句
吴文灿
期待你们成为未来的强者
学生与老师共同成长
吕帆
周翔天
要想着如何打败导师
进步是一种信仰
沈丽君
张建
无奋斗不青春
寄语板留下导师满满的期望
此次活动旨在促成新生们与眼视光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与导师们的“紧密链接”。
在聘任仪式上,20余位具有丰硕科研成果和丰富带教经验的博导被聘任为“新医科&新工科”首批导师。每位导师均为我国眼视光及相关领域的翘楚,有我国眼视光医学的创立者,有顶尖的临床专家,有信息、材料、器械等领域的科学家……导师团队的组成,也很好的诠释了新医科和新工科班“医工整合”的培养特色。在接下来的大学时光中,学生们将与导师一起展开自己的学术生涯。
曹建明教授、朱雪波教授为导师颁发聘书
瞿佳教授、吕帆教授为导师颁发聘书
在院史馆、门诊、病房、近视防控样板间、5G远程诊间……同学们与一线的医生、科学家们第一次交谈。
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心声吧
(一)
你好,眼视光!这是我第一次与眼视光的亲密接触,院史馆让我们大开眼界,就像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然后又听瞿佳老师娓娓道来,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眼视光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瞩目成就,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学科奠基人缪天荣教授和渐变眼镜发明人梅特纳兹(Bernard Maitenaz)教授对人类眼健康作出的突出贡献,一下子使得我们在院史馆里看到的“绿皮火车”、缪教授的书桌等陈列鲜活起来,充满了故事。特别是瞿老师讲到两位教授将一生都奉献给自己所钟爱的眼视光事业时,不禁动容、热泪盈眶,大家都深受触动,前辈的身影、我们未来要从事的工作,都慢慢清晰起来。
(二)
我觉得已经为“选导师”做好了心理准备,导师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名字,而是一个个亲切的身影,就像论坛主持人陈浩老师说的,眼视光的导师大咖很多、“品种”很多,甚至有几位非常年轻的导师,已经在国际上都非常有名了。
原来我以为眼视光的老师水平都很高,一定很严肃,没想到都很亲切,很多话给我的印象都很深。
专业负责人吕帆老师说“老师要成为一盏明灯,擦亮自己,照亮学生,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周翔天老师说:“思无界,‘新’代表打破常规,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沈丽君老师则强调了医者仁心:“做医生最重要的便是责任心与爱心,爱职业,爱病人,珍惜患者的每一个细胞”。
苏建忠老师讲大数据研究的哲学思维:“创新需要从很多信息中挖掘出本源的理念,很多信息的交叉融合,提炼和结合是非常关键的”。
周佳玮老师强调了学习目标:“只抱着顺利毕业的想法是不及格的”。
袁一民老师则表示大家可能现在对创新还很模糊,但首先要“敢想”。
(三)
让我很意外的是,老师和我们同学的代表一起在台上讨论。之前对新专业还不太明白,所以这次论坛我们都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学期还会有好多期导学论坛,还会采取这种讨论的形式,让我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
在互动环节,有同学打趣说“当初是误打误撞报考的”,相信通过后续的学习,我们会越来越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论坛的压轴环节,我们2位学生代表们讲述了自己对本专业的初印象和对未来的期望,大家在心里坚定了一个信念——不惧浮云迷眼,只缘志在远方!前辈们不惧艰辛,创建眼视光,作为后浪更要努力奋斗,把温医眼视光的名片擦得更亮!
参加导学论坛的本科同学合影
扫码观看回放“5万人关注的导学论坛”
摄影:刘创鑫
通讯:石晓浩
编辑:林佳菲
审核:袁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