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肺炎支原体感染一定会引起肺炎吗?
患儿什么时候具有传染性?
是否需要输液、“洗肺”?
担心医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药?
7岁男童咳嗽一周,肺部发生实变
据报道,近日,7岁男孩强强(化名)发热咳嗽6天,体温在40°C左右波动,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但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强强的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颈胸部皮下以及纵膈间隙广泛性积气;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多发炎性病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在评估病情后,复旦儿科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主治医师王彦紧急对其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发现他肺部左上叶、右下叶内基底段被痰栓完全堵塞,给予灌洗、钳取等操作取出痰栓,并对肺炎处精准施药。治疗后,强强的体温开始恢复平稳。4天后复查胸部CT,发现实变范围较之前扩大,医生再次用纤维支气管镜将气管内堵死的痰栓予以清理。目前,孩子的体温已正常,偶尔有咳嗽,症状较之前明显好转。强强的病情并非个例。因近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有些孩子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肺实变、肺不张等肺内并发症。复旦儿科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内镜室工作节奏也开始紧张起来。“我们以前平均每天只做10例左右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近期平均每天要做50多例,最高峰一天做了67例,这个检查也就是家长常说的洗肺。”王彦介绍,因为很多严重的支原体肺炎引起了痰栓堵塞,必须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灌洗取出痰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针对家长担心的“洗肺”操作,11月12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薇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今年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肺灌洗治疗的确实比较多。肺灌洗有严格的操作指征,比如患儿出现了肺不张、局部实变,甚至有坏死和痰栓形成等非常严重的炎症反应,这时可能需要在支气管镜下进行肺灌洗,让气道通畅,同时在镜下也可以看到肺部病变的程度。”
得了支原体肺炎是否最好输液治疗?周薇表示,有些家长认为,静脉输液优于口服治疗,实际上没有这样的结论。应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治疗方式,重症肺炎的患儿可以选择静脉输液,而大部分患儿属于轻症,可以口服药物治疗。“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在开始发烧前有几天的潜伏期,这时患者就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周薇说,戴口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但让儿童一直严格规范地佩戴口罩并不现实。少去人员密集的密闭公共场所、屋内勤通风换气、学校定期打扫消毒、增加户外活动等,都对预防感染有所帮助。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令不少家长担忧。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近期发布的科普文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一定会引起肺炎。肺炎支原体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肺炎支原体的名字中虽然有“肺炎”,但肺炎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主要经飞沫传播,由上呼吸道逐渐向下呼吸道蔓延,可引起咽喉炎、鼻窦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也有部分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
除了支原体,细菌、病毒也都可以导致肺炎。北京胸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叶寰提示,肺炎患者常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低龄儿童和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防范。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和儿童接种肺炎疫苗,尽管目前没有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但肺炎疫苗可对多种肺炎球菌起到预防作用。专家提示,针对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用药选择也有所不同,比如对于支原体肺炎,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没有效果,最常用的是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怀疑感染肺炎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确诊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等盲目用药情况。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史兆雯告诉记者,肺炎支原体主要由飞沫传播,“也就是说,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婴幼儿等,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集人群,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对于已经出现上呼吸道症状的人群,史兆雯则建议,这些人群在咳嗽、打喷嚏时要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衣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此外,所有人群都应该注意手部卫生,保持清洁洗手的习惯。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大皖新闻、新华社、健康中国、齐鲁晚报、话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