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郁蓉——创作是寻找和放飞自我的过程

嗨!品牌 Hiiibrand 2022-07-14


关于郁蓉



郁蓉,英籍华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主攻视觉交流与设计,就读于英国儿童文学大家昆丁·布莱克爵士门下。她所创作的图画书已经在英国、 美国、意大利、荷兰、日本、法国、瑞典、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出版。



近年来,她开始和国内的出版社合作,与曹文轩(2016国际安徒生奖获作家奖),秦文君(2002年、2018年国际安徒生奖提名作家)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联手共创原创图画书。她的作品已经在国际和国内屡次荣获大奖。郁蓉的作品风格结合中国传统剪纸和铅笔线描,使本来平面单一的剪纸更加生动和立体,同时也丰富了插画的内容。郁蓉现在与德国先生毛驴,和三个孩子毛虫、辣椒、扁豆以及他们的德国猎犬嗅嗅探长定居在英国剑桥的乡村。


获奖及出版书籍



- 1999 昆丁·布莱克插画奖

- 1999 费里欧出版社插画奖

- 2000 希拉·罗宾森绘画奖

- 2001&2002 苏富比拍卖行当代装饰艺术展

-《艾米莉亚小鹅的一天》 2004 英国点灯人出版社

   英国图书基金会最佳新人提名奖

-《一个熊猫的足迹》 2007 英国点灯人出版社

   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童书奖

-《云朵一样的八哥》2012 中国接力出版社

   第2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

   2013 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金风车”最佳童书奖

   “国际原创图书奖”评委会大奖及读者大奖

   2013 中国最美书奖

   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少儿类佳作奖

   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

-《烟》曹文轩/ 文 2014 中国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2015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绘本奖

   塞尔维亚国际书展插画奖

   2017 韩国南怡岛国际儿童插画奖紫岛奖

-《夏天》曹文轩/ 文 2015 中国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原创图画书2015 年度排行榜TOP10 首奖

   2015 十大中国原创新书

   2016“我最喜爱的童书”图画书类TOP10

   首届图画书“时代奖”TOP30

   入选2016 年德国国际青少年图书馆“白乌鸦书单”

   2018 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 插图类优秀奖

-《口袋里的雪花》 2016 英国点灯人出版社

-《我是花木兰》秦文君/ 文 2017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2017 冰心儿童图书奖

   2017 当当童书·原创榜

   2017 优秀童书排行榜TOP10

   第五届“少年中国”优秀作品征集——文化艺术类图画

   书推优作品

   2017 三叶草年度好童书TOP100

   原创图画书2017 年度排行榜TOP10

   2017 莫斯科年度国际儿童图书奖最佳插画奖

   2018 图画书时代奖金奖

   2018 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 儿童类铜奖

-《一根绳子》曹文轩/ 文 2018 

   中国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熊猫豆豆系列》

   高洪波、金波、白冰、葛冰、刘丙钧/ 文

   2018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小松鼠千千系列》方素珍/ 文 2018 中国和平出版社


独家访谈


受访人 | 郁蓉

采访 | 王若卉(Hiiibrand编辑)

地点 | 苏州中海独墅岛

时间 | 2018年8月26日


您有没有在英国学习或者生活的小故事可以分享给我们呢?绘本创作中,哪些人或事对您影响较大?


 郁蓉 :好久以前的事了,我是1993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1998年去的皇家艺术学院。在南京师范大学的绘画学习让我基础打得很好,而在英国,我学会了怎样“用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举个小例子吧,当时英国一个很大的老牌出版社——Folio Society在我们系里设立了一个插画奖。他们有时会带来书单,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一本做研究进行创作。我当时选的是美国黑人女作家Maya Angelou的书——“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书中讲述了一个关在笼子里的鸟怎么会唱歌的故事,也是讲那个女作家作为一位黑人的童年生活。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在小镇成长起来的人们离开了故土、苍老了容颜,甚至连谋生手段、进取之心和生存目标都不再与从前相同,但不管他们戴着怎样的面具,那后面依旧是一张孩子的脸。


玛雅·安吉洛在该自传书中回忆了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南方小镇斯坦普斯及加利福尼亚州的成长经历。从三岁到十七岁,玛雅不仅要与那如影相随的错位和不安全感做斗争,还要面对种族主义、性骚扰和强奸等一系列令人心碎的挑战,这种遭遇影响了她的一生。最终,她意识到——爱自己、善待他人、变得坚强、阅读伟大的作品是打开心灵桎梏的钥匙,会给人自由。

我当时其实对美国那段历史不太了解,对当时黑人移民到美国生活也不够理解,所以做了非常多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我就用铅笔随意画了许多素描、速写。后来进行每周一对一教学指导时,就给我的老师看了那些速写,当时他一看那些速写,就一副非常惊呆的样子,他说你的正稿就在这儿,书中的精神状态已经全部表现出来,不需要再额外加工了。他说这话的时候我非常吃惊,好像还没开始就已经完成了。


▲郁蓉所作关于《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铅笔线描插图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国外的教育是在看你的一种个性,心灵的发挥。我觉得音乐、美术都是一样的,当你的基础打扎实以后,在身心完全释放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其实就是最自然、最完美的。


最后我把那些速写进行简单的扫描,重新打印到一份水彩纸上后,很随意地加了一种灰灰的蓝色就交稿了。后来这份作品也评上了奖,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专业肯定,也是对自己创作方式的一种肯定。


还有一个例子对我也触动很大。以前在皇家艺术学院,我的画室有一个英国同学Chris,是自然历史插画科的,经常去学校对面的海德公园画速写,去画湖、水鸟。然后我发现他画的透视异常地不准确,我当时很吃惊。之后和老师面对面教学辅导的时候,我就问起这件事。老师看了我说:“你觉得这很重要吗?”我说:“当然非常重要,不会透视,怎么能考上大学呢?”但老师说他觉得不太重要,我们在这里要寻找的是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他的特长。比如有的人是学设计、画建筑图的,那透视就必须准确,但对于其他人就不一定了。比如自然历史插画系招生,可能看重的就是他对自然界、对动物的一种热爱,能够将这种热情投入、植入到绘画当中去,那才是最重要,而且是必须的。学生需要具备一些素质,但我们想要追求的那些技法,其实是不重要的。


▲《我是花木兰》内页


还有一件是有关我和我导师相识的有趣故事。第一学期我的导师——昆丁·布莱克(Quentin Blake)在我们系里设立了昆丁·布莱克插画奖,每年颁发一次。


郁蓉与昆丁·布莱克


那时候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规定每个学生都要递交一点稿件,所以第一学期我递交的就是用非常简洁的线条画了一对夫妇在镜子前面,他们早晨的时候是什么样,晚上的时候是什么样。比如这边是太太在弄耳环,那儿呢,是先生在刷牙,一对很恩爱的新婚夫妻的样子,然后做成了风琴装。


当时递交的时候很随意,没做什么花哨的设计就提交了上去。结果后来某天系里秘书打电话让我去一趟,说我的作品拿到了奖!“昆丁·布莱克到底是谁呀?”我还这样问他。他说,“你来了我就告诉你”。


去了以后,几个导师就和我介绍昆丁·布莱克,说他怎么怎么在英语国家有名,也拿了些他的书给我看,但其实我也还是没多少概念。后来布莱克来颁奖,他很好玩!个子小小的,那时也六十多岁了。他就写了个:“我欠郁蓉一千英镑”,然后把纸条留给我了。

 昆丁·布莱克(Quentin Blake)



▲近照


昆丁·布莱克(Quentin Blake),英国插画家、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获得者。生于1932年,本在剑桥学习英国文学,准备将来做个英文教师,后来才对绘画发生兴趣,用业余时间到切尔西美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上课,随后在著名的《笨拙》画刊和《旁观者》杂志(The Spectator)上首次发表了漫画作品。不过,昆丁·布莱克的兴趣很快再度转向,投身儿童图书插图的创作,并一发而不可收,他的首部插图作品《有口水喝》(A Drink of Water)于1960年出版。他的图书作品已超过两百部,画风极富幽默色彩。在同意为某本书画插图之前,他一定要先找到自己与书中蕴含的幽默感的联系:“生活中事事都有可笑之处——人们的手势、反应,他们行事的方式。不必非得打着灯笼苦寻好笑的东西。”


1981年,昆丁因图书Mister Magnolia,荣获了英国格林威大奖Kate Greenaway Medal。1999年,昆丁获得了第一届英国“童话桂冠”奖(Children’s Laureate)。2002年昆丁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The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 ——是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设立的世界最高水准的国际儿童文学奖项,有“小诺贝尔文学奖”之美誉。最高监护人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商是韩国南怡岛株式会社。)


▲自画像


▲昆丁·布莱克部分插画

那时候我还糊里糊涂的,也不知道这个人那么重要。后来布莱克说每年他评奖的时候,还是会有点犹豫把奖到底给哪一个,但今年想都没想就选中了我的,之所以没有一点犹豫,是因为看到我作品中的一份随性,那份随性体现了我对生活的观察,从线条的运用中能看出我对生活的捕捉,还有夫妻间生活的点滴、一种真实的爱,和其中强烈的幽默感(昆丁·布莱克的书中也常有这样的元素)。他犀利的眼光可以一下捕捉到我作品当中想表达的东西。也许我根本没有刻意去表达,但就是因为很随意,反而更能体现我自己。


▲《烟》内页


通过这三个例子,我自己感觉最大的就是,在国内我学会了很多非常扎实的、作为一个插画家需要具备的功底。但是在国外呢,我充分学会了怎样释放我自己,这一点真的非常难得。以上这些是我两边学习的一种不同感受吧。当然,那也已经是二十年以前的事了。


您创作的《云朵一样的八哥》,它的故事发生背景是在哪儿?里面好像有一些中国文化,还有南京的影子。


 郁蓉 :是的,你看这上面还有小红山动物园呢。其实这本书是我当时毕业展的作品,它用的全部是蓝颜色的剪纸,然后做了丝网印刷。而且当时是限量版,都是自己手工做的。我做了两套,一套是剪纸跟铅笔画结合的,还有一套呢只是单纯的剪纸。


▲《云朵一样的八哥》剪纸


我当时的系主任Dan Fern也是一位非常出名的设计师兼艺术家。他告诉我可以试着做两份,比较一下哪种更合适,于是我就把书做成了风琴装的限量书籍。毕业展览上,当时卖掉了好多,我好高兴的,因为是收藏版的手工书籍,很多人买。


后来Walker出版社(Walker books,英国点灯人出版社)看到了这本书,非常想出版。他们是有星探的,早在第一学期就看过我们系里的展览,当时我做了一套剪纸,红颜色的,关于两个小姐妹的童年。Walker星探看了就说,让我慢慢学,学完了之后我们就开始做书。


Walker出版社真的是很亲切、很人性的一家出版社,他不会说,“嗯,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想法啦?我们马上就来合作一份!”,而是让我好好读书,把两年的学业做完再开始慢慢合作。当然,毕业展的时候他们也看到了这本书。


▲《云朵一样的八哥》


这本书缘源于我自己亲身的经历,这个鸟呢是我自己养的一只八哥。有天晚上我朋友在路上看到它迷了路,因为我养了很多鸟,朋友就把它送到我这儿来了。我养它的时候已经准备去英国了,别的鸟已经都送给了我爸,而那只八哥最后陪伴了我半年多的时间。公园里很熟悉的遛鸟老爷爷曾说愿意帮我继续养它,但我养它的时候它自由自在,能呼啦啦地任意飞,现在我舍不得让它被关在笼子里。



▲《云朵一样的八哥》内页


所以后来我跟当时小红山的动物园园长联系,把八哥送了过去。《云朵一样的八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我养的鸟,它们都有名字,还有好多是我家孩子画的。


▲《云朵一样的八哥》内页(图中好些鸟是郁蓉的家人画的)


《云朵一样的八哥》讲述的其实也是我在南京最后的半年生活。一只迷路的八哥怎样到了三个女孩的家里面。这三个小女孩一个是当时的我,还有两个女孩是我和妹妹的小时候。故事就是这三个女孩如何和八哥过了一段生活,一开始兴冲冲地去给他买鸟笼啊,但是它还是一直不开心……最后八哥被送到了小红山动物园,可以随意飞翔,一个完美的结局。


▲《云朵一样的八哥》内页


下面这一页是当时毕业展上很多人非常想要买的一幅。因为这是一个宠物联欢会,里面还有很多中国元素,比如养金鱼、养乌龟、斗鸡,这里还有猫和小鸟的一些互动……这种一大片的长条构图,他们非常喜欢。


▲《云朵一样的八哥》内页——宠物联欢会


当时Walker出版社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为什么后来没有出版呢?


 郁蓉 :我觉得这是Walker的问题(笑)。其实整个英国的出版社还是很保守的,我个人觉得跟它的民族精神也有关系。包括到现在,他们引进的,比如中国的图书还是很少很少的,就算是美国或者欧洲的书也不多,它是一个“裹在泡泡中的民族”,它的一些图画书创作其实也是在泡泡中的一种状态。


Walker当时的出版人Deirdre Mcdermott,我们彼此也都很熟悉。二十年以前,虽然出版人本人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创作方式,而且里面有很多中国的传统元素,但她还是没有勇气去出版它。毕竟还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市场的营销情况等等。等后来这本书拿到BIB金苹果奖的时候,我觉得他们还是很后悔的,但这种后悔也是一种矛盾的状态,他们一般出书还是喜欢适合大众,比较柔和一点的,我们也可以理解吧。

 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BIB)



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Biennial of Illustrations Bratislava 简称BIB)是专门为儿童、青少年读物所举办的国际性绘本原画展,至今已举办25届,共展览了来自世界各地110多个国家7,580位插画师的59,860幅原创作品和9,500多册书籍。BIB每两年举办一次,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行,参展的作品皆需经过BIB会员国国内文化单位的推荐,经国际委员会评选。每届展会期间,BIB国际委员会还评选出1个大奖,5个金苹果奖,5个徽章奖,1个儿童评委奖,3个出版社荣誉提名奖和1个布拉迪斯拉发市长特别奖。

后来这本书获得了很多奖项,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作品,您觉得需要怎么做?


 郁蓉 :我觉得我要是特意做这个工作肯定就不会有现在的结果了(哈哈……)。当然,自己的努力非常重要,但有时候机遇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云朵一样的八哥》这本书的出版,其实要特别感谢白冰老师和责编曹敏。


我在北京遇到曹敏的时候,她一看到这本书就很执着地要出。2013年的圣诞节我在德国,曹敏打电话给我说她刚刚从印厂出来,正一个人半夜从印厂出来回家——“这本书马上要出来了!我向你汇报一下。我现在心里的那种满足感啊,可能跟你过圣诞节一样。”她是这样说的,我记得非常清楚。


白冰老师也为这本书付出了很大的心力,他是专业的童书作家,特别能把握孩子的心理,文字功底很强,他帮我把全书的文字重新做了整理编写。现在文字不仅读上去像童谣一样朗朗上口,充满了诗歌的味道,和我创作的画面所传递的意境也是不谋而合。


▲《云朵一样的八哥》内页


书出来以后,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去投了BIB(参赛作品由IBBY的70多个国家分会提名推荐),这里要提到张明舟老师(现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版协理事),评奖的时候作为评委的他也在场。就是张明舟老师跟其他评委解释了其中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和印证了评委们对该作品图文关系的高度认可。之后又介绍了包括剪纸如何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艺术表现,而把剪纸与铅笔素描融合在一起,图文并茂,讲述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场景,在中国没见过先例一类的……因为当时我投送的是中文版,所以老师他做了很大的工作让评委能更好地去接受、去理解。


刚刚那个问题,怎样让大家接受这种世界公认的绘本形式?我觉得,图画书本身就是一种自己会说话的语言。而且因为我真的用了百分之百的爱去创作,其实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懂的人就能感悟得到,无论是中国人也好,英国人也好,世界各国人也好,都是这样的。


▲《我是花木兰》内页 


去年我去南怡岛领奖(韩国“南怡岛插画奖(Nami Concours)”,注:南怡是朝鲜半岛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怡岛上有他的衣冠冢,因此得名“南怡岛。”)的时候,这些评委也都碰到了,他们都说虽然不一定完全真实地了解了书中的故事,但是其中的绘画语言已经表达了全部。


因为绘画是一个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而且其中又表达了一种中国特色,所以评奖的时候就能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大片绘本中跳出来。于是这又回到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我觉得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等等用你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表达出来,这点非常重要的。


您的作品经常用剪纸和铅笔线描来呈现画面,请问您是如何平衡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的?


 郁蓉 :现在创作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玩艺术”的感觉。当然,也不是一开始就在“玩”,以前我在中国的时候,做过小学老师,也做过家教,所以对儿童还是很理解的,创作时我会尽量去感受读者,或者说“儿童的心理”,并不是纯粹用一种艺术家的风格去创作。


▲《口袋里的雪花》,封面是小儿子扁豆的手写字。


▲扁豆的手写字。郁蓉经常邀请家人参与创作。


当时我也有跟系主任讨论,他想让我尝试两种不同的风格,因为剪纸是很平面、很单一的,但加上一些线描,内容就可以丰富些了。剪纸这种创作方式还是很局限,比如人的表情,或者人的动态……我一定要找到一种角度,侧面可能还比较容易,但正面呢,如何表达?比如怎样把人物的五官呈现出来?……都是很难的。


▲《我是花木兰》内页


所以当时我觉得加一些线描,第一呢,可以丰富内容。第二,可以帮助产生立体感,不会是完完全全的平面,包括背景啊有时也会选用不均匀的铜板纸,来增加视觉上的可视性。那时也还是剪纸的部分就是剪纸,线描的部分就是线描。但是到后来,比如《夏天》这本书,在创作风格上其实我已经改变了很多。


里面所有的东西也都只是由剪纸和铅笔线构成,但是我在创作动物的时候,比如我会用剪纸做动物的外形,然后在外形上再加很多铅笔线来勾勒。再比如每个动物的皮毛,或者说肌理不一样,我就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形式的拓展。还有它的表情、神态啊,我变得更容易把握一些,还加了很多颜色。


▲《夏天》内页


做《夏天》这本书的时候,在创作的风格上,我的心理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原来纯粹的一种艺术创作,我已经把那个棱角慢慢地在磨平了。这个过程真的很痛苦,科班出身,又经过那么多年的专业训练,好像你总是在追求一种个人的艺术风格,但是怎样能把这种个人的艺术风格和读者的接受能力相结合?你会去思考比如小朋友看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在颜色上又更喜欢什么……


在这种磨合当中寻找平衡真的是件很难的事。要放下自己,从读者的角度去看书的创作。这不单单是一种心理上的挑战,更主要的是在技法上怎样去解决——既要保持一定原有的创作风格,又要圆润地符合读者心理。


▲《烟》封面


这是一个循序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能不能找到一种你满意的方式,其实还是难以预测。《夏天》这本书在形式上我增加了小翻页。作者曹文轩总是会说通过这本书,他意识到了画家对一本图画书创作的重要性。比如当时他写故事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意想到我会用小翻页来展示一个一个动物,它们是怎样用影子互相遮盖,如何体现体型从大到小的那种变化,而且还是一种类似猜谜的方式。


▲《夏天》内页


这个小翻页的形式是我试了好几种方式最后才达到这个效果。现在看起来很简单——小老鼠从这一页过来,到了另一页,躲在了山猫的影子里。然后再翻一页过去,野狗过来了,山猫和老鼠的影子就被挡在了野狗的影子里,因为野狗体型比它们大嘛,后面的以此类推……设置这样的翻页,体现动物体型大小的同时,整体性又不会被破坏。


▲《夏天》小翻页原稿示意


虽然读者在读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那么多,但是画家都会花很多心思去想、去设计。包括比如《夏天》这本书的环衬,前一页是清晨,后一页是傍晚,很简单就交代了它的时间。


▲上:《夏天》前环衬(清晨);下:《夏天》后环衬(傍晚)。


创作技法上,《夏天》这本书中,剪纸放上去了以后,我又画了一些山脉的纹理。因为我想造成一种起雾的感觉,所以新剪了纸贴在上面。有的部分可能贴了两层,有的只贴了一层,通过这样的薄厚来打造烟雾的感觉。技法上已经不完全只是传统的剪纸方式了,其中夹杂了许许多多我在十多年创作过程中摸索、试验出来的各种技巧。



▲《烟》内页

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最近有没有新出的出版计划?


 郁蓉 :今年的话我差不多做了两套低幼的书,它们都还没出版。一套是熊猫的,它的创作技法比较新颖,是画了线条又用电脑操作的。


▲《一个熊猫的足迹》("Tracks of a PANDA")英文版


还有一套呢,是和中国台湾的方素珍老师共同创作的关于小松鼠千千的故事。这套书的故事都来自于方老师的儿子,是那种源自孩子的,特别天然而温馨的故事。小松鼠千千一家住在森林里,它们每天在森林里享受自然、体会生活。


比如,小松鼠问,风筝的家在哪里?风筝的家在天空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儿是蝴蝶的家……在千千和妈妈的问答中,讲述着温馨的故事,图画展现的是非常优美的森林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大家的生活,比如千千和妈妈去摘蓝莓,比如森林里的花草树木。


▲(原稿拍摄)


《小松鼠千千》在创作技法上,虽然还是剪纸和线描,但是和之前相比,无论颜色、构图、材料,还有我自己的心态,可能都更加接近低幼读物。要是五年以前,可能我就做不出来。


除了那两套书,另外我在做的就是跟曹文轩老师合作的一本叫《绳子》的书。


《绳子》其实跟《烟》《夏天》当时是在一起的,大概是四、五年前了吧。对于创作方式我想了很多——这本书的结构怎么做?怎样把一根绳子的生命力跟它实际的功效性一起体现出来?最近想出来的这套方案,我自己是非常满意的。比如这张,讲的是小男孩比较调皮,想用绳子吓小女孩儿“蛇来了!”。


▲鬼脸


这是以我们家老三为原型,我让他做了个鬼脸给我(笑)。



这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还有比如这张,绳子杂技——空中接人。这张“跳绳”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我家先生一看,指着其中一个说,“这肯定是你,最野的那个,还磕掉了门牙!”


▲右三那个披头散发、门牙也磕了去的野丫头(原稿拍摄)


绳子还可以遛狗,图中有狗的不同动态,出去遛狗的时候绳子又是什么样。


▲《绳子》正在创作中


这本书的创作当然也用的是剪纸,但这次的剪纸比一开始的颜色更丰富,构图、线条处理也更加轻松、放得开。


▲《绳子》创作细节透露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的创作来展现“绳子”带给我们生命的那份激情和力量。最后这本书的成型可能还会给读者一个惊喜。


虽然技法上也还是一直延续着我一开始的创作技法,但其实前前后后也可以看到我改变了很多。创作的过程也是在寻找自我吧,寻找哪一种表现方式更适合自己,更能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


您对于生活中或者创作中的幸福感怎么看待?


 郁蓉 :幸福感。比如说像之前跳绳的那幅,我一开始的构图是一个小女孩在反手单跳。但是后来我偶然看到一张小朋友一起跳绳的图,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那样跳的。所以也是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吧,我就想着:干嘛不把自己的童年跳出来呢?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粉红色的,烈日下投射出动态的影子。


这些和我一开始创作时的设想是不一样的。但当创作的过程中,你变得很想把内心的某种东西表达出来,不知不觉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灵感”。因为你对它产生了爱,或者说有了一种激情,那当你必须要去表达的时候,它自己就迎面而来了。


▲《绳子》正在创作中


做的过程中,最后到底能做成怎么样,你根本不知道。在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好像一天坐在那儿什么都没做出来,什么都没想到。


但是这种痛苦也是创作的一个过程,痛苦之后再寻找到的突破感、满足感,来得似乎也更激烈一些。


当你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可以把你的天赋、才能,把你掌握的那些技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并且你能享受其中,那这就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如果读者能去欣赏它、接受它,那你便能得到一种更大的幸福感——我觉得这可能是最令人愉悦的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郁蓉和她的家人



END


©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及郁蓉

内容由 Hiiibrand 独家提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


相关链接

评委专访 | 熊亮——沉下心来慢慢做

评委专访 | 周翔——把书作为一份礼物献给孩子

专访 | 幾米——我一直都在陪着你

➤评委专访 | 王祖民——留以童心 绘之笔下

➤评委专访 | 姚红——你好,“肆无忌惮”的小孩


➤评委专访 | 余丽琼——靠近那个你心里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