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研究机构在兰州成立
3月17日,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西北师范大学共建的“甘肃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研究中心”在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研究机构。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高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临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维山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致辞。
刘仲奎指出,要切实发挥窗口纽带作用,加强工作主动性,以研究中心的建立为契机,主动作为、探索实践,勇于创新、树立典型,不断丰富立法联系点的功能作用,真正使其成为广泛联系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为甘肃省高质量立法和法治甘肃建设贡献更多师大力量。
李高协强调,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进一步深化与西北师大的合作,全力支持研究中心开展工作,为全省高质量立法作出积极贡献。
陈维山在致辞中对甘肃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研究中心成立致以真诚的祝福和热烈的祝贺,并表示甘肃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在党的二十大后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应运而生的一项制度创新,为各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搭建了崭新的平台。今后,临洮县人大常委会将加强与研究中心的合作,共同推进基层联系点建设,并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新要求,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积跬步以至千里,不断推动立法事业科学发展,为良法善治贡献积极力量,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会上,刘仲奎与李高协共同为甘肃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研究中心揭牌。
据了解,我国最早的地方立法联系点,可以追溯至2002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在临洮县等5个县级人大常委会设立的首批地方立法联系点。2015年7月,临洮县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立为全国首批、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使临洮有了连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民意直通车”。临洮开创了全国之先河,成为立法联系点首创发源地。二十多年来,临洮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汇集民心民意,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先后完成全国和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发的180余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整理上报2000余条建议,并推动正在制定《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在揭牌仪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陈维山同与会专家学者、西北师大法学院的同学们围绕中心建设、研究方向及立法联系点工作开展情况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作为全国首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研究机构,中心以解决好、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核心,以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立足点,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专业立法联系点建设智库为最终目标。研究中心的成立必将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出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和建议。(部分图片: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北大法宝智能立法辅助平台(通用版)为立法工作人员提供符合业务需求的智能辅助工具,为立法过程中的起草、审查、新旧文本比对、标准格式自动生成、一键生成清样稿等工作提供智能辅助。该平台涵盖北大法宝智能起草辅助系统、智能比对系统、版本比对、格式生成、一键清样五大系统。
北大法宝智能起草辅助系统用于起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校内文件等文本。系统以“北大法宝”数据库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智能匹配相关法律法规、生成资料汇编、在线调用资料起草文本,解决起草承办人在立法资料收集、立法资料管理和起草法规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该系统是专业的智能起草辅助工具。
北大法宝智能比对系统主要用于查找法规规章的相似文本,辅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到相关上位法和同位法,并进行篇比对和条比对分析,是法规规章起草和合法性审查的专业化、系统化、智能化辅助工具。
北大法宝智能立法版本比对系统采用深度学习、NLP等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导入的修改前文件和修改后文件,匹配相似计算异同,帮助用户以直观的形象展示出修改前后文件的异同,并可快速导出形成对照表及花脸稿,提高立法工作效率。
北大法宝一键清样系统用于辅助法规纯净稿自动生成,实现对花脸稿草案修改内容的智能识别。工作人员只需要上传法律法规的花脸稿草案,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标注的增删改情况,一键生成修改后的纯净版草案,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北大法宝格式生成系统提供备案报告、法规文本、公告、法规修改决定、法规废止决定、批准决定、法规草案说明、修改情况汇报、审议结果报告、规章共十类模板,选择相应的模板后,按模板信息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后,系统自动生成符合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要求的格式文件。
编辑排版丨吴晓婧
审核人员丨张文硕
本文声明丨本文章仅为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北大法宝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
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