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0 骨
骨,《说文解字》中释为“肉之覆也”。在甲骨文中,这个字就像是几根骨头。汉字里含“骨”旁的字基本都跟骨头有关,例如“髓”、“骷”、“髅”、“骼”等。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骨是脊椎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作用。当把骨与死亡联系起来,除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唏嘘、“尸骨无存”的悲惨,还有“千金买骨”的求贤之策。此外,这个字还有相当丰富的引申义。
它可以引申为物体内起支撑作用的部件,比如我们常说的“伞骨”,一些地区还会用“骨扇”来指代“折扇”。也可以指代一种精神、意志、品质,比如我们常说的“傲骨”“侠骨”“骨气”。还可以表示一种风度、气质,例如表示写作风格的“风骨”,汉魏时期的“建安风骨”以雄健深沉、慷慨悲凉著称;表示书法特色的“筋骨”,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以其字棱角分明、硬朗遒劲而有“柳骨”的美名。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事实上,骨同古中国文明的成熟也有一些很微妙的联系。我们的祖先用大型禽鸟的翅骨制作了骨笛,时至今日我们依旧能听到来自8000至9000年前的远古的声音。后来,人们选出合适的龟甲和兽类胛骨,在上面刻下了一些符号来记录人事,今天的我们把这些龟甲和兽骨视若珍宝,这些名叫“甲骨文”的符号是整个华夏民族的记忆,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记忆。
刻着甲骨文的一枚兽骨
(河南殷墟出土,中国国图书馆藏)
与肉相比,骨的腐烂速度要慢得多。因此,一座古墓在重见天日时,墓中的人体或动物常常是肉身朽坏,而存残骨。通过这些骨殖,专家能解读出主人的一些信息。在南越王墓中,由于气候湿热以及㭓石的掉落,墓主人与殉人的尸体大多都已经损坏。专家们根据残留骨殖的形状,判定其所属部位,结合附近文物作进一步推断。例如,在南越王墓主人的一块下颚骨上,我们发现了12枚牙齿,由此可推知墓主人去世时的年龄在40—45岁之间;通过对东耳室殉人的骨殖检验,确定其死亡时正值青壮年等。
南越王留有牙齿的下颚骨
此外,南越王墓还出土2件骨器,一件为骨珠,一件为骨雕天鹅,这件天鹅大是件微雕作品,宽度只有1.4厘米,但是它将天鹅展翅的动作雕刻得极为精巧,层次分明:
骨雕天鹅
“跟着眜眜学汉字”
往期推送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
编辑:霍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