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晚歌:带着“生死状”演出的剧团
暴雨过后,广西柳州的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广雅综合市场的厂房内气温接近30摄氏度,84岁的桂剧演员谭秀华伴随着几台大的风扇的轰鸣声,踩着乐师的节奏,登上舞台开始了当天的演出。
她所在的是柳州桂彩文苑剧团,这个剧团内的演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登台演出与台下看戏的人都自愿签署了“生死协议”。
△ 6月14日,广西柳州市广雅综合市场内,柳州桂彩文苑剧团的演员们正在演出。摄影 / 新京报记者彭子洋
年迈的桂剧团
(除特殊标注外,拍摄时间均为2019年6月14日)
“看见公厕就到了”
“就在那个市场里,你知道吧,旁边有个厕所。”还没说完,电话里就传来了李丽珠咯咯咯的笑声。
今年81岁的李丽珠,是柳州桂彩文苑剧团的团长,每周三至周日,李丽珠都会涂着厚厚的脂粉,画着粗黑的眼线,穿上戏服,和她的老闺蜜、老伙计们一起演桂剧。这群平均年龄超过七旬的老人,一演就是四十多年。
剧团组建于1978年,现在广西柳州市广雅综合市场里一个铁皮棚子内演出,棚子旁边就是市场的公厕。
△ 柳州市广雅综合市场内,剧场旁边就是市场的公厕。
如果要找市场里的门卫或者商贩问路,他们准会告诉你,“一直走,看见公厕就到了”。老观众们都打趣称他们是“厕所剧团”。
即使是厕所旁的场地,对于剧团也来之不易。每个月2200块钱的租金,都是演员观众一起凑出来的。
除了场地租金,剧团所有的经费都来自观众们的购票和赞助。5块钱一张票,有的观众一次买10、20张票,也有些观众直接捐1000元。
△ 负责售票的朱明田接过老人给的100元钱,她一次性买了20张票。
△ 负责售票的朱明田在整理当天的票款。由于经费紧张,他处处都得精打细算。
经费紧张,剧团演员们不光要自备服装,有时还要自己垫钱购买演出道具。就这样一点一滴积攒,剧团颤颤巍巍地生存下来。
△ 一位演员放簪子的铁皮文具盒,已经满是锈迹。
△ 演出前,一名演员正在缝补上台穿的戏服。
△ 一位演员拿着眉笔画眉毛,这支眉笔,已经快用完了。
△ 演员们化妆用的油彩,非常有年代感。
虽然老人们的经费紧张、演出场地简陋,但只要还有戏唱,他们就从不缺席。
“每个人都签了这样的‘生死状’”
“我们演员、观众每个人都签了这样的‘生死状’。”
李丽珠将她压在箱底的一摞纸拿出来,数了数50张整。每个人明确表示,如果自己在演戏、看戏时出了任何意外,子女们不得追究剧团责任。
△ 李丽珠在后台整理他们的“生死状”。
“这‘生死状’是前年签的。我们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哪个人身上没有病,万一出了事,谁也负不了责任。”
李丽珠自己也有风湿病,每天都吃着止痛药。
△ 演出开始前,在后台,一位老人正准备将随身携带的药吃了。
“我们每个人包里都装着速效救心丸”,李丽珠从包里拿出一瓶金色药丸说,“只要有观众,我们就要唱到最后一天。”
台上十几人,台下十几人,老人们相互搀扶,坚守着桂剧。
“有一天精神唱一天戏”
“上世纪80年代,桂剧很受欢迎。当时我们在公园的戏台上表演,一周演七场,每场观众都得有五六百人,树上爬的都是人。”李丽珠说起原来的盛况突然激动起来,“后来就到了俱乐部,还有很多外地城市请我们去表演。”
“不过现在没有人看了,只剩我们这些老家伙了”,李丽珠变得有些伤感,“目前桂剧传统戏没有年轻市场更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前两年还会有一两个学生到剧团向他们请教,现在一个也没有了。”
△ 当天的这场戏来了20位观众,算是人多的一天了。
“歌舞有观众,现在戏校的学生都去唱歌挣钱了。”
虽然桂剧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李丽珠还是深感桂剧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严峻挑战,“(桂剧)已陷入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艺术特色日渐淡化的濒危境地。”
△ 观众席的一把椅子上贴着“秦顺”的字样。
剧场的一角摆放着一把椅子,上面贴了一张写有“秦顺”字样的字条。椅子的主人是秦顺止,今年78岁,原桂剧彩调的专业演员。曾经也是桂彩文苑剧团的一员,去年得了脑血栓,就无法来到剧场唱戏看戏了,位置则一直给他留着。
老人们每周五都会聚在一起喝早茶,演员观众轮流请客。聚会时,大家多是回忆年轻时唱戏的故事,从不聊剧团结束的话题。反正大家都从来没有想过不唱。
“有一天精神唱一天戏”这是老人们的共识。
6月14日的演出日常
△ 不到1点,谭秀华就准备动身去剧场了。这么多年,剧团的老人和她一样从来不睡午觉。谭秀华13岁拜师学艺后便登台表演,她卧室的墙上贴满了多年来演戏的剧照。
△ 谭秀华坐摩的在去剧场的路上。谭秀华每天坐车需要6元钱,而他们演一场只有5.5元工资,家里人都说她是背着米打工。
△ 到了剧团,在演出开始前,谭秀华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准备挑选几只。
△ 缝补完衣服后,蔡湘琴(右)和老伴沈其林(左)一起化妆,两人都是退休的专业演员。
△ 正在化妆的剧团团长李丽珠。
△ 谢军在给自己换装,今天他要演一个西域的王子。他是桂剧国家二级演员,算是剧团里最专业的演员。
△ 演出开始前,演员们在后台紧张地化妆换装,化完妆的李登光背着手在后台来回转。
△ 演出开始前,演员们在后台化妆、换装,一位早到的老观众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观众席和后台只是被一块帘布隔开。
△ 化完妆的演员在默背今天戏里的台词,为了让演员们方便背台词,导演周英每次都会把戏里的台词抄下来,贴在上场口处。
△ 有的老演员怕忘词,会把关键词写在手心上。
△ 演出开始前,导演周英(左)在跟演员们讲戏。
△ 候场中的剧团的乐队,分别是86岁的周伯(右三)、80岁的俞瑞基(右二)、77岁的王国林(右一)。
△ 周伯今年86岁,身材虽然瘦弱,打起锣铿锵有力。
△ 演出的过程中,一位老观众趴在椅子的靠背上休息。
△ 台下看戏的观众们,神态各异。对他们来说,看桂剧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 在演出临近尾声的时候,一位老人起身拄着雨伞准备离开。
△ 演出结束后,老人们相互搀扶着离开。
那些年迈的演员们
李登光 85岁,原桂剧专业演员。
谭秀华 84岁,原桂剧专业演员。
周英 82岁,原桂剧专业演员,戏校校长,现是剧团的导演。
沈其林 82岁,原桂剧专业演员。
李丽珠 81岁,原桂剧专业演员,现为剧团团长。
彭绿荣 79岁,原桂剧专业演员。
谢军 76岁,原桂剧国家专业二级演员。
蔡湘琴 75岁,原桂剧专业演员。
朱明田 74岁,原粤剧演员。
感谢报纸编辑:贾悦 图编:刘晶
-The End-
摄影/文字:新京报记者彭子洋
编辑:李凯祥
校对:范锦春
本文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点击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大兴机场 | “大衣哥”朱之文 | 巴黎圣母院 | 故宫掌门人单霁翔退休 | 职业送灵人 | 送别凉山扑火英雄 | 响水爆炸事故核心区 | 玫瑰花的旅行 | 楼道里的考研族 | 抗战老兵 | 三和大神 | 毛坦厂中学的日与夜 | 共享单车乱象 | 雄安新区 | 睡觉的中国人
拍者日常投稿方式
投稿至官方邮箱:ipaizhe2016@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