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些月入不足1000的人,正努力活出希望|谷雨影像
贵州黔东南的群山之中,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村落——望坝。村民人人习武,自称射日英雄后羿的传人。然而,长期避世却让这里陷入深度贫困,人均月入不足一千元。
当扶贫的村书记进驻望坝之后,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从传统的氏族制度到与村委会共同治理,这个古老的村落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望坝村,位于贵州黔东南黄平县的大山深处。这里居住着一支保留着古老氏族制度的传统部落,村民身份证上民族一栏标注为亻革家人,他们勤劳、善武,自称射日英雄后羿的传人,家家供奉弓箭。
2017年,驻村第一书记杨小宁来到望坝时,村民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都是贫困人口,月均收入不足一千元。村民们大多住在破败的房屋里,自来水时常断水,食物虽能满足温饱,但种类十分单一。三年来,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杨小宁和他的攻坚队员几乎跑断了腿。
纪录片《望坝》讲的是一个扶贫干部的故事,但导演傅拥军并没有着重描绘如何扶贫,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杨小宁和村民们的点滴生活之中。工作之余,杨小宁还帮76岁的光棍族长找媳妇、调解离婚纠纷、教孩子写作业、给村民修水井。
阴族族长廖三76岁了,多年来独身一人。老人住在一间矮小的木结构房子里,墙面是泥巴砌成的,房梁上的木头积满了灰。屋内阴暗潮湿,都没有可以坐下的地方。但老人笑呵呵的,精神状态也很好。
杨小宁好几次动员老人家住到重安镇的敬老院,他不想去,觉得山下很无聊。给他介绍媳妇,老人也笑着回绝,“不要了,人老了,老了又没钱。” 临走时,老人家穿着草鞋戴着草帽,一路送杨小宁出门,还不忘用软哝的亻革语连说好几句:“麻烦了,麻烦了!”
罗家长老罗伯平今年72岁,清瘦黝黑的身躯,看起来比城市里的同龄人更刚健有力。每天早晨天还未亮,他就起床进山。一年365天,他每天早出晚归,从未间断。
山上搭了一间茅埔,他在那里养了一头水牛,种了三亩多水稻,水田里还养了20多只鸭子以及很多鱼。茅埔边的一棵树上还挂着一只鸟笼,那是他养的鸟。
拍摄时,傅拥军从罗家家谱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记载:“人人习武,传男不传女”。他好奇地问起罗伯平会不会,罗伯平直接操起一根棍子就舞了起来,令他大为惊叹。
村委会为闹离婚的夫妻调解
小旦爱唱歌,三年前下载了一个叫全民K歌的APP,从此就再也离不开手机了。起初她邀请小生一起K歌,小生却没什么兴趣。“后来小旦和别人一起唱,唱着唱着就唱出了事情。”小生说道。
在场的长辈们和杨小宁轮番劝说,但小旦还是坚决要离婚。她说着说着,眼泪悄无声息地流了下来:“他喜欢喝酒,喝了酒之后就骂我。”小生低着头,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嘟哝了句:“喝了酒,我也不知道做了什么。你跟我说嘛,有错可以改,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杨小宁继续劝说小旦
在杨小宁来望坝之前,村里人一般不找村委会解决矛盾,直接找族长。有一次小旦的男朋友来村里找她,差点被族人打死。如今在杨小宁的带领下,村委会的威望越来越高。
不过,这一次杨小宁没能改变事情的走向。小旦虽口头答应继续好好过,还是不顾一切地逃离了村庄。小生很不希望看到孩子没有妈妈的陪伴,但也无能为力。
空旷的院落门前,潘湘鸿正在被下地干活的爷爷绑在窗边。他的动作看起来不太协调,脸上露出茫然的痴痴笑容。由于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他的智力只相当于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平日里只有一只狗狗陪在他身边。
《望坝》纪录片片长只有13分钟,却有种悠然自得的娓娓道来,讲故事之余还不时透露着导演傅拥军的个人观察。织布的妇女,佝偻着腰走路的老人,举着木棍练武的村民,满脸脏兮兮的啼哭孩童,稻田里钓鱼的孩子们,共同呈现出一个还处在农耕文明中的自然村落,日常的生活图景。
从2015年开始,傅拥军陆陆续续探访了近20个村落,记录下这些乡村样貌的深刻转变。这些交通闭塞,教育资源稀缺的传统村落,有的正在消失,也有的在一个个“杨小宁”的努力下,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腾讯新闻谷雨影像纪录片《望坝》6月3日正式上线,可登陆腾讯新闻客户端,搜索“谷雨影像”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