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中共中央
3
123456
4
@南师国学堂
5
@葫芦岛都市网
6
@930老友记
7
@山西新闻联播
8
@风息了山谷
9
@日照日报
10
@中国警察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中共中央
3
123456
4
@南师国学堂
5
@葫芦岛都市网
6
@930老友记
7
@山西新闻联播
8
@风息了山谷
9
@日照日报
10
@中国警察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看个病要排队两年,癌症都被拖成晚期
中共中央批准:作出对高朋逮捕决定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人在微博相约自杀,他与死神赛跑|腾讯新闻谷雨影像
Original
白石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2022-04-11
收录于话题 #先见之人
9个
一个不动声色的幽灵
多年前的一起自杀事件,成为了一切的契机。
那时,朱廷劭所在的中科院里有一位博士二年级学生,本来像往常一样与导师约好了上午九点开会,但约定时间已过,博士生却久久未出现。
“后来我们才发现,这位博士生在宿舍推开窗户跳楼自杀了,”朱廷劭说,“没有任何征兆,导师也不知道原因。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
这件事情成了朱廷劭的一道坎。
能念到中科院博士的学生,一定是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本该有美好的未来,“家人对他一定也有很高的期待……我非常惋惜”。
将目光投向自杀的年轻人,朱廷劭发现了更黑暗的事实:
在公众的注意力之外,自杀已经成为15-29岁年轻人的第二大死因,把年龄范围扩张到15-34岁,自杀登上死亡原因榜单首位。
自杀致死的人数,比战争和凶杀案中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
走入公众视野的自杀事件,往往激起更难以收场的连环反应。
2012年,一位网名“走饭”的大学生在凌晨自缢身亡,在走饭自杀几个小时后,她预先写好、设置好发送时间的告别微博自动发出:
“我有抑郁症
,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
拜拜啦。
”走饭敏感、内向,生前在微博上写过很多诗,自杀前三天,她在微博写道:
“使我不讨厌坐地铁的方法是地铁在天上飞,一整条”。
走饭写下的文字让人心痛,她的告别微博成了网友们的树洞,他们在这里祝福走饭,也倾诉自己的生活苦恼,到今天,走饭不再更新的微博转发已经超过10万条,留言一百多万条。
朱廷劭很快警觉,“树洞”里开始有网友流露出轻生意图,甚至出现“集体自杀”倾向:
“好累。
不想再继续了”;
“我也好想离开”;
“走饭,我吃药了,我来见你了”。
“自杀之前,肯定有些原因或者有些表现,”朱廷劭说,“买了全新的衣服,从里到外全新的衣服,然后到旅馆里面去上吊自杀。
还有把他所有的银行卡密码,都写出来、放在家里。
”在朱廷劭看来,这些行为和在走饭微博下留言一样,都是轻生者在向外界发出求助的信号。
有年轻人跳楼自杀,朱廷劭在楼体外立面上看到手指头抓出的血印。
“这说明他在跳下去的瞬间后悔了,很多年轻人在选择自杀时其实并没有理解死意味着什么”。
朱廷劭说。
事实上,在所有自杀的人当中,有80%的人试图求助、却不知道如何获得有效的帮助,只有约20%的人不想取得任何帮助,直接选择了最极端的一条路。
在朱廷劭看来,发出求救信号的八成人都是有救的。
走饭事件提醒了朱廷劭。
在自杀人群中,年轻人占比最高,而年轻人同时也是网络使用者。
朱廷劭想到,或许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主动找到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并向他们提供帮助。
与隐形的怪物战斗
在互联网寻找求救信号并不容易。
有自杀企图的人在网络上可能没有任何负面的表达,“乔任梁的微博大号里就没有任何负面的内容,甚至可能表面上显得很积极”。
朱廷劭打算从极端案例入手,观察那些已经确认自杀死亡的用户在网络上的言行是否和一般用户有区别,一旦发现了这种区别,就可以提前介入,进行自杀干预。
通过对30万条微博的对比研究,朱廷劭发现,在明确的轻生信号之下,自杀死亡的用户有着更底层的行为逻辑:
他们和其它用户的互动更少,更关注自我;
他们在夜间更活跃;
在情绪上有更多负面表达,有抑郁、焦虑的关键词;
他们发布的内容和死亡相关的较多,和生活工作相关的比较少,几乎不提及未来。
在爬取了大量的微博语料数据后,朱廷劭团队的人工智能建立起一个“自杀模型”,通过分析用户在网络上的话语或行为,自动判断自杀可能性。
模型将不同的网络言论分为了1、2、3级:
1级指有自杀意念;
2级指有自杀意念,同时有自杀计划;
3级指不仅有自杀计划,还有计划实施的细节。
对于发出2、3级言论的人,自杀干预可以说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
想自杀的年轻人最需要的是专业的指导。
直到今天,想到走饭微博引起的“相约自杀”事件,朱廷劭仍然不寒而栗。
“脆弱的年轻人虽然有时在一起会相互鼓励,但缺乏专业指导时,不一定有积极作用,也会互相产生负面的影响。
”朱廷劭说。
2016年暑假,朱廷劭团队找了两批有自杀意念的用户分别访谈,调查了轻生者最想要了解的信息,确认了自杀干预的基本模式。
朱廷劭团
队与有自杀意念的微博用户沟通
在通过AI发现轻生者后,朱廷劭团队会向轻生者发送私信。
私信里会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自我介绍;
第二,说明寻找轻生者的机制;
第三,说明该怎么帮他们;
第四,表达同理心。
私信生成之后,朱廷劭团队在2016年11月17日和18日,向4222人发出了私信——这4222人是在2016年3月到9月这半年间发表过带有自杀意念微博的用户。
发出私信之后,朱廷劭非常紧张,因为微博有规定,如果收到三个以上的投诉,朱廷劭团队的账号就会被关闭。
结果4200多人中,有300多人直接给了回复,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正面的反馈。
其中有些私信是家人回复的,说博主本人已经离世,“这说明他们是真正处于危险状态的”。
随着朱廷劭团队对自杀信号研究的逐渐深入,他们也开始为轻生者建立行为数据库。
当人处于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下,走路步伐会更迟缓,手臂的摆动幅度也有所变化,这些变化虽然难以被人类察觉,但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或许可以找到其中细微的区别。
朱廷劭团队研究了五年的自杀干预到底有没有用?
这个问题可能永远也没有人能解答。
因为一旦发现自杀倾向,他们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一般的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而在自杀干预时,我们不能对一半人伸出援手,对另一半见死不救。
多干预一个,就可能多救一个”。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写道:
“我就站在这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他们不看方向的话,我就得从哪出来把他们抓住。
我就整天干这种事。
”朱廷劭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在某个关键时刻,能够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动力,让他们的情绪发生正面的变化,可能他们的人生就会因此而改变。
“就像火车道岔一样,我们把它稍微转了一个方向,一切就因此不同
。
”
(来源:腾讯新闻)
撰文|
白石
编辑|迦沐梓
出品|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
©
腾讯新闻谷雨影像出品纪录片《先见之人》理性之美篇第二期10月25日正式上线,登录腾讯新闻客户端,搜索“先见之人”观看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