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消失的第2个春晚,她去哪里了?”
点击收听读者电台 本期主播×小贤
文 | 木棉姐姐
暂时离开,只为找到更好的自己。
董卿,提到这个名字,大家脑海里下意识地会浮现一个在舞台上美丽、亲切、睿智、知性、大方的身影。
不倾城不倾国的容貌,却因才华、气质让所有人为之倾倒。
那么,舞台之下的董卿,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读了这篇文章,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董卿。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用这句话来形容董卿再贴切不过。
儿时被父亲逼着饱读诗书,久而久之成了习惯。长大之后,舞台下的董卿更是如此,无论已经有多大的荣耀,从不松懈。
进入电视台十多年来,最多一年130台节目,一直是工作量最大的主持人之一。
拿到主持稿,为了防止出现差错,她都会一遍又一遍地校对、背诵,有时饿到发慌才意识到没吃晚饭,忙到凌晨三四点更是家常便饭。
曾有人问董卿:“怎样才能抓住机会?”
没有什么方法,我们在机会来临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和努力。
台前所有的风轻云淡,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负重前行。
正如柴静在《看见》里说:
“每个微笑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董卿的早期生活,忙得只有学习、兼职。
董卿爸爸属于寒门成才,深知努力奋斗的重要性,所以他崇尚的是典型的狼性教育,从小就不准她照镜子、穿新衣服:
“女孩子不能把心思都花在打扮上,这样就没有时间看书了。”
每天让她抄成语、古诗、朗读背诵,再大一点,就抄古文,
在买书方面,父母倒从不吝啬,但书买来之后她必须要认真看,还要把书上成语都抄下来,贴到墙上,这些都会定期抽查。
为了董卿身体好一点,每天天没亮,尚在梦乡中的她就被爸爸喊起来,到家门口学校的操场上跑1000米。
在爸爸的要求下,董卿还打过很多零工,宾馆清洁员、商场售货员……
年幼的董卿理解不了,压迫之下也偶尔反抗一下。
直到大一放假,爸爸对董卿说:
“我跟你道个歉,我想了想,这么多年,我对你的教育方式有很多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董卿的眼泪立刻掉了下来。她也渐渐明白了爸爸的苦心。
年少的董卿不容易,但也是父亲制造的这些不容易,成就了以后的董卿,让她在漫长孤独的路上,敢于挑战,无惧一切。
董卿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虽然父母觉得不靠谱,但董卿还是不顾反对,考了浙江艺术学院的表演专业,但后来却阴差阳错,和主持结了缘。
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董卿陪朋友去,穿着一条小连衣裙。导演让她试着主持一段,董卿也不懂,就随便聊了聊。
但就是这样一次谈话,让她误打误撞,开始了她漫长的主持人生涯。
在这条路上,诚如她自己所言,“我不会放自己一马。”
董卿素有“拼命三郎”的称号,每次拿到台本,她把自己关进书房,做很多功课,查很多资料,和稿子的每一个字死磕;
在主持《我要上春晚》时,董卿会将选手的资料用A4纸打出来,留白三分之一处让她记录要点,然后提前一天与选手们见面,尽可能做足一切准备;
应邀去上海主持文化讲坛,前一晚上,她婉拒了宴请和专访,要了一碗面条,独自留在宾馆房间里,查资料、做准备,直到凌晨3点;
她的同事爆料:
“董卿在录制现场摔过一跤,导致尾椎第四节骨折。医生说起码要趴着静养两周。但是她仅仅休息了两天,就又站回了舞台上。”
光鲜完美背后,汗水和泪水共舞。
正是因为董卿背后的汗水泪水,以及她日复一日地看书学习,成就了她在舞台上一次次的精彩瞬间。
在玉树地震赈灾晚会上,她的讲述既有力量又感人肺腑,后来有媒体领导要董卿的主持词,编导说:“那些都是她自己准备的,我们这儿没有。”
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接近零点时,现场时间突然出现了两分半的空档,导演赶紧安排董卿临时救场。
当董卿开始自由发挥时,耳麦里传来导播的误判:“不是两分半,只有一分半了。”
董卿连忙调整语序,准备结束语,就在此时,耳麦里再度传来:“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董卿临危不乱,走到舞台两头给观众深鞠两躬,再即兴创作了诸多排比句的“感谢”,铸就了这个“金色三分钟”,也成为主持学上的一个完美案例。
主持身份的董卿,无坚不摧,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她。
14年事业最成功的时候,董卿离开电视台的消息不胫而走,后来才知道她是去美国留学深造,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
董卿解释:
“我们每个人都和‘更好’之间有一段距离。电视媒体现在竞争很激烈,真需要认真学新知识,好好充电。”
暂时离开,只为找到更好的自己。
《中国诗词大会》上,董卿出口成诗、对答如流,不仅源于她的文学积淀,背包里始终备着《新华字典》,每次趁着化妆时翻阅,对生僻字认真标注,所有工作人员都发自内心地敬佩。
为了不辜负舞台和观众,她时刻准备着:
“一个是长期的准备,比如看书读报,积累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品格和趣味高尚的人;一个是短期准备,就是在接到任务后拼尽全力。”
在真人秀节目霸屏时,她准备做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由此诞生。
有专业人士说,文化类节目很不好做,董卿不认输,为了收视率去邀请有口碑的嘉宾。
节目首期,董卿两次去“人艺”拜访,把正在排练的濮存昕请来打头阵;为了邀请翻译家许渊冲,董卿专门上门拜访老先生。
为了《朗读者》,董卿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节目开播当晚,董卿借了一间朋友闲置的房子,带着自己的伙伴和两瓶红酒,坐在电视机前,心里还是充满忐忑,好在董卿赢了,《朗读者》赢了。
当晚,董卿爸爸给她发了长微信:
“真是不简单、不容易、不寻常。你大半年的呕心沥血,多少日日夜夜的殚精竭虑,终于结晶出耳目一新的精品力作。”
有人说,董卿的成长故事就是一部厚重的励志书。
此话确实不假,但每个励志的故事都有看不见的孤寂。
同行撒贝宁说:“有时候看董卿的背影,会觉得她挺孤独的。”
每年她陪无数人过年过节,而后却每每无处可归,无人陪伴。
一次元旦晚会结束,已经凌晨2点,董卿问身边的几个同事待会儿去哪,他们不是有人在家等着吃团圆饭,就是订好了去国外旅行的机票,只有她不知道去哪儿做什么。
一个人回家,看一会儿电视,随便吃点东西,一直到早上7点才上床睡觉。
春晚直播结束后,董卿孤单一人地走在空旷的大街上,回到家吃一碗速冻水饺……
偶尔她也觉得辛酸,就像她说的,是一种“繁华过后的落寞”。
春晚多热闹啊,舞台那么炫美,台下那么多人,可烟花易逝,晚会越热闹,结束后越显得孤寂冷清。
而这种落差她只能自己习惯调整,逼回所有眼泪、辛苦、委屈,第二天继续努力奋斗。
2018年,董卿没有收到主持春晚的通知,就像04年接到主持春晚时那样突然,董卿也遗憾,可她很快调整过来:
“我还是很庆幸我做了足够多的努力,这些努力让你在得到的时候,觉得很踏实,然后在失去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因为我已经全力以赴了。”
董卿陪我们过了13个春晚,突然退场很多观众不适应,也有同行为她鸣不平,今年春晚主持人名单曝光后,微博热搜还出现了“想念董卿”。
是的,董卿没出现的第二个春晚,我们仍然无比想念她,但虽遗憾她春晚未归,但也庆幸,她终于可以歇歇了。
陪陪父母朋友,找个爱人,读喜欢的《三联生活周刊》和《书屋》,撒一粒种子种一盆花,听听自己心爱的碟,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拥有专属董卿的烟火幸福。
况且,我一直觉得,董卿从未离开,只是新的时代开启了,我们都会有更好的、新的生活。
本期话题
你最喜欢哪位主持人?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作者:木棉姐姐,来源:悦读(ID:yuedu58),知识让女性更美——500万中国女性首选成长微刊,欢迎关注,每晚九点,不见不散。
主播:马小贤,配音爱好者,希望可以用声音温暖你的生活。新浪微博:大明湖畔的马小贤,微信公众号:小贤夜读。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流浪地球》:“8千万片酬”的Angelababy,终于输给了“0片酬”的吴京
-背景音乐-
渡辺俊幸 - 母の想い
编辑x末日之日 本期责编x塞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