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妈妈,求你别再骂我了……”

苏薇&Tiger 读者 2019-06-25


读者 新媒体特约作者

文 | 苏薇&Tiger

希望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17岁的学生突然冲出了小轿车,从桥上跳了下去。


男孩在跳桥那一刻,没有半分犹豫,整个过程,不到5秒。


短短几秒钟的视频,我反复看了无数次,每次都为男孩那个决绝的背影感到心痛。


据报道,男孩跳桥当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

 

母亲开车带他回家时,一路上,不停地责骂孩子。


途径卢浦大桥时,车子突然停在车流滚滚的桥中间,母亲从车中走下来,打开后排车门,继续责骂。



不知道这位母亲说了多难听的话,车里的孩子竟然情绪激动地打开了后排车门,向着桥边冲过去。



男孩抹着眼泪毫不犹豫跳下桥的一瞬间,心里不知有多少委屈和不解。


也不知心里积攒了多少苦,才让他在结束生命的那一刻,那样的决绝和毫不犹豫。



青春的年华,年仅17岁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时的冲动足以葬送一条生命。


在《@所有人》节目中,演员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冲上去劈头盖脸冲女儿吼:“你怎么回事啊?


被她这么一吼,女儿一哆嗦,当即就愣住了,满眼恐惧地望着她,不说话,甚至连哭都忘了。小陶虹看到女儿的这个表情后,立马意识到自己错了。



曾经看一个《语言能造成多大的伤害》的教育短片,短短两分钟,却非常震撼。


也许其中一些话你可能刚刚才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

“就没见过你这样笨的!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我们以为打孩子才会伤害孩子,却不知道语言上的伤害,同样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最近沈阳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暴力语言可能成为最平常的杀人武器。


曾经看过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姑娘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极度沮丧,可就在这时,父亲说了一句:“考得这么差,怎么不去死啊!


明明是一句气话,可在那样的情景下,姑娘信以为真了,留下一封“让你失望了”的遗书就跳楼自杀了。


情绪管理专家曾经说过:


“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我的堂姐是一名老师,一次,她的学生小童和小雅在参加演讲比赛时,都因为紧张而失败了。


看到大哭的孩子,小童妈妈说:“怎么这么没用?哭什么?这次不行就下次再来啊!


带着指责的鼓励让小童更加害怕,无法走出消极情绪怪圈。


小雅妈妈却耐心地帮助小雅平复情绪:“来,小雅,我们深呼吸三次。下次再好好努力争取好成绩。


后来小童渐渐变得内向怕事、再也不敢尝试挑战。


而小雅却更加积极向上,不断地挑战自我,最终在初二获得了校园十佳学生。



遇到事情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抚孩子的情绪,再处理事情或者教育孩子。


生活中打倒我们的绝对不是挫折本身,而是面对挫折时的消极逃避态度。


因此,想让孩子拥有“挫折修复力”,就要让孩子学会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在“17男孩跳桥”的新闻下,很多网友都在探讨同一个话题:现在孩子的抗挫能力真的很差。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从小众星捧月式的夸赞。


亲戚家有个孩子,从小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保持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的名次。


家里人一直都在夸赞他聪明,甚至是物理天才。


后来孩子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却突然说学不下去,甚至有了厌学情绪。


他说:“从小到大都自认为是天才,但是进入高中后,班上都是各个地区的尖子生,曾经的光环再也没有了。”


可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却只会说:“怎么回事,成绩怎么一落千丈?”


后来,亲戚带孩子去旅游散心,去看心理医生,最后还是办了休学。


我们只夸奖孩子的“成绩”和天分,渐渐让他们丧失了面对失败的能力。


曾经看过一项研究:


研究者给几百名学生出了十道题,学生的成绩都很不错。


他们将孩子分为两部分。


对其中一部分孩子说:“你真聪明”,


对另一部分孩子说:“你做对了这些题,你一定很努力”。


从后来的研究结果发现,被夸聪明的学生,陷入了固定思维模式,他们不敢接受暴露自己缺点的任务。


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更高难度的题。


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天赋,所有的夸奖源于自己的努力。



抗挫能力强的人,他们相信努力的力量,他们不会自怨自艾,而是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我们要夸奖他的努力,而不是天赋。



美国心理学家布兰登,曾讲过一个来做心理治疗的女孩洛蕾丝的案例。


女孩习惯于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高人一等,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并不完美,甚至跟别人有较大的差距时,她就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渐渐地,她无限夸大了这些不完美的之处,把自己的长处也放弃了。


布兰登费了很大的力气让她明白,每个人都是长短不齐,并不是完美的整体,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不完美。


一年半后,洛蕾丝考取洛杉矶大学学习写作,几年后成为了一名记者,并结了婚。


10年后的一天,布兰登和她在大街上邂逅相遇,布兰登几乎认不出她了:


接纳自我的她,衣着高贵,神态自若,生气勃勃。


同样的,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也需要父母的接纳和孩子的自我接纳。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位记者相继采访了十几位年轻的父母,问他们:“如果给您的孩子打分,以满分为一百分计算,您会给自己的宝贝打多少分呢?”


年轻的爸爸妈妈一个个的开始细说出宝贝们轻微的不足之处,接着回答:“70分吧,85分,我觉得90分吧……”



另一个镜头,记者用同样的问题问孩子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说:


”嗯,100分,我给妈妈100分!”



孩子的世界很小,小到里面只住着爸爸妈妈,对我们更是百分百的信任和依赖。



但是孩子们给的这一百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是的,我们的孩子有缺点,会犯错。


很多时候我们用自己的是非观去衡量他们好坏,用严格去纠正他们的对错。


殊不知,我们一味地指责纠错,哪怕是潜意识中的一点否定,都有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曾在书中看过这么一段话: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


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


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


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


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父母应该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拒绝。


毕竟,父母充足的爱意和理解,才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内心力量。


希望每一对父母,都能和孩子站在一起;希望每一个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身边都有父母的支持。


接纳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长,爱就是最好的治愈方式。


也希望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17岁男孩这样的悲剧………



作者:苏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浮世三千,吾爱有三:家、书,码字。煮字疗饥,执笔取暖,让诗意温润生命。微信公众号:Suvy苏薇(ID:gh_88b9f2458df5)Tiger:市场营销硕士,理性与感性的日式小酒馆看门人。

»»»

福利时间



名师1对1诊断  定制学习方案

9大学科精品公开课免费领

小学、初中、高中均可报名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先抢先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抢0元试听名额!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