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病,我从月入3万的准中产变成了负债30万的穷光蛋”
文 | 朝歌
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说过一句话:一场重大疾病往往能摧毁一个中产家庭。
年纪越大,对这件事越感同身受。
去年上半年,一个许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在群里发筹款信息,我才知道,他得了白血病。
最初只是腿疼,他也没有注意。
后来开始发烧,怎么检查都没有结果,于是决定做骨穿刺,当时他还觉得夸张,可检查结果出来,全家人都傻眼了。
他工作不错,月薪算上奖金,差不多有近三万。
本来打算奋斗十年八年,然后在一线城市买个房子落脚,可这病一来,马上耗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甚至还要东凑西借几十万,才够后面骨髓移植的费用。
人活在世上,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生一场大病。
因为对普通人来说,温饱是容易解决的,但一旦遭遇一场重疾,拖垮的可能就是一整个家庭。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身边人聊得最多的就是健康问题。
只要稍微留心一些,就会发现,被疾病拖入深渊的普通家庭并不在少数。
而更早之前,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也让所有在朋友圈中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心有戚戚然。
知乎上有人对这件事发出近乎痛彻心扉的评论:
我突然发现一个很恐怖的事实:
我整天熬夜,父母年近古稀,结婚10年的发妻,膝下2个孩子。
如果我家人或者自己如果突然患了重大疾病,
我没买医疗保险,全家都没有。
我没有体检的习惯,全家都没有。
对市区有些什么大医院不知道,特色不知道。
没有一个认识大医院大夫或领导的朋友或熟人。
没有为家人大病存钱,或只有生活开销。
对最佳就医流程一窍不懂。
我除了知道打120什么也不知道:
不知道应该去哪家医院合适。
不知道第一时间该做什么。
……
这可能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现状。
因为自己身体尚且健康,又正值壮年,天天忙碌工作,想着多赚些钱。却最容易忘记提前做一些准备,去规避这场人生最大的风险——疾病。
而所谓的提前准备,除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其实是为自己以及家人提前准备好一份保险。
在采访保险科普作家槽叔之前,我在办公室里做了一个调查,想知道我的同事们是否为自己购买过任何保险。
基本上全军覆没。
一方面可能都是年轻人,很多还没成家立业,体会不到身体出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巨大风险;
另一方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提起保险都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买什么,同时也担心理赔的时候却无比麻烦和困难。
“其实每个人和保险之间就隔着一堵看不见的玻璃墙,你只要打破它,其实很多东西就能解决了。”
槽叔认为,保险方面的科普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这也正是他的《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这本书的由来。
而在这次采访中,很多普通人对保险存在的困惑,我也请槽叔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希望能对今天来看文章的你有所帮助。
点击观看读者X槽叔专访,解答你对保险的困惑
没有流量?还可以看文字稿哦
Q1: 为什么会写一本保险科普书呢?
去年中信出版集团找到我,说希望能写一本保险科普读物。我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消费者都没有一本看得懂、用得上的保险科普。我们这个时代,总是在强调投资、强调培养财商,却忽视了更重要的“险商”。
保险太重要了,我坚信,获取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心沉下来、读透一本书。要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人人都看得懂的大白话,虽然难,但意义非凡。
Q2: 消费者在买保险时有什么误区?
保险这件事,每个人情况不一样,需求也可能不一样。我认为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总惦记着拿回保费,担心“吃亏”。如果没发生理赔,我一定要拿回保费,否则就吃亏了。大家经常觉得保险“贵”,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很多年收入十几万的家庭,一年花三四万买保险。这些保险的保额不高,带给家庭的压力却很大。
强烈建议大家,调整下思路,当我们希望抵御风险、而不是赚钱投资的时候,能不能把保险看作消费行为?我在书中,也一直强调这个观点,很多读者都很受用。
第二,盲目追求大品牌。品牌固然重要,但你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比如何谓大品牌?是广告投放多?企业规模大?还是保费收入高?搞不清楚,就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甚至被忽悠。
让我们回归到买保险最重要、最纯粹的环节:保险条款。保险是一份契约,白纸黑字的条款,落笔有声,它才是最值得信赖的。
第三,总觉得保险是求着我买的。见惯了各种保险推销,一提到保险,甚至觉得反感。但人到中年,身体的小毛病越来越多,这时候才发现,并不是我们在挑选保险,而是在申请保险。尤其是重疾险、医疗险,只有符合基本的健康要求,才可以买。
Q3: 如何科学地为孩子、老人买保险?
儿童保险很简单,但家长往往搞复杂。
当爸妈的,总喜欢给孩子花更多的钱。我以前体会不到,直到2017年女儿出生,我瞬间理解了这种想法。
但事实上,最重要的人是我们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才是顶梁柱。所以不管给孩子还是老人买保险,一定要先保障好自己。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疾病和意外。因此,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都是刚需。
除了孩子,每个人还有父母。
我们总是忽略一个常识:家庭结构里,孩子往往只有一两个,父母却有三四个。最重要的是,老人得病的概率远高于孩子,堪称真正的“定时炸弹”。
炸一个不要紧,最怕的是挨个炸。所以我一直说:给父母买保险,就是给自己甩锅。
但老人的保险不好买,年龄限制多,健康问题多。所以心态要好,五六十岁的人,除了意外险,只要能买到医疗险,就谢天谢地了。
Q4: 刚毕业的年轻人有必要买保险吗?
人生不同阶段都需要保险,只是侧重点不同。刚毕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看似没风险,实际上这两点常被忽略:
第一,你的父母。
如果发生不测,父母面临什么?因此我强烈建议每个年轻人都要有一份定期寿险,每年几百元,搞定几十万、上百万的保额,把死亡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真的发生不幸,保险公司赔钱给父母,缓解养老难题,作用太大了。
第二,你的医疗风险。
一旦患重病,你能否能看得起病、甚至出国治疗?总之,不能因为单身、年轻,就无视重病风险。年轻人当然要活得潇洒,但必须找到一个人帮你兜底,这个人,就是保险公司。
Q5: 除了人身险,生活中还要关注哪些保险?
人身险和人有关,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财产保险了。举几个例子。
比如家庭财产保险,俗称家财险。房屋损坏、墙体破损,甚至财产被窃,都可以赔付。
不同地区,家财险也有个性化需求,比如我会建议厦门的朋友买一份玻璃破损险,东南沿海台风多,值得买;比如我会建议四川、云南的朋友买一份巨灾保险,如果地震造成房屋垮塌,可以拿到高额赔付。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财产险,是车险。
男人可以没给老婆买过保险,没给自己买过保险,但一定给车买过保险。当然,买车险时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买了什么。
这时候,还是回归产品本身,弄清楚车险到底包括哪些责任,尤其要关注是否包含第三者责任险。开车最大的风险,不是撞坏了车,而是撞坏了人。在一线大城市,一辆车的第三者责任险,保额如果低于一百万,我建议别上路了。
Q6: 如何找到靠谱代理人?
互联网保险,拉近了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距离。我认可它的意义,坚信它是行业的趋势。但我丝毫不否认代理人、经纪人的价值。
网上买保险,不能太随意。看到朋友圈转发就跟风买了,看到所谓“免费”、“打折”就觉得占了便宜,事实上,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是否专业,推荐的保险是否真正适合你。
不要把自己对保险的抵触、抗拒,变为对互联网保险的无条件拥抱。
如何找到靠谱的人?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不管什么行业,先做人,后做事。如果这位代理人频繁贬低同行、屡次销售骚扰,直接拉黑也不为过。
第二,学做人之后,就是学做事。如何判断他会做事、懂保险呢?
保险业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跨行业。
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至少应该掌握三类知识。法律、医学、金融。
法律知识能帮你分析条款,了解权利和责任;医学知识能帮你判断健康状况,顺利投保;金融知识能帮你对比不同产品,分析现金价值和内部收益率。
第二个特点是长期性。
高要求,意味着高投入。一个长期在保险行业耕耘、拼搏的人,才有可能带给你专业的咨询和服务。没有哪个金融行业,比保险更信奉时间的力量。
备注:访谈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由于政策变动等原因,个别表述可能存在不准确之处,不构成投保或投资建议。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
推荐购买槽叔新书
《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
作者:朝歌,想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的中年少女。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x朝歌 值班编辑x塞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