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东坡:我太难了,但我一笑而过

中国精致生活 读者 2020-09-03

点击收听读者电台 本期主播×应犹
文 | 物道君来源:物道(ID: wudaoone)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无论生活多难,也能让自己快乐。

他这一生,风雨多,晴天少。


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差点死去,45岁起不停被贬谪,49岁丧子,直到60岁还被贬,终于在66岁,走到生命的尽头。


东坡这一生,太难了!


但他给人留下的印象,一直是嘻嘻哈哈,即便生活已如此艰辛,他还是让自己开开心心。


而我们呢,年岁渐长,抱怨生活,浑噩不停,叹息不止,已经再难有什么能让我们快乐。


学会让自己快乐,是东坡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 苏东坡像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做了个不完全统计:


我选了唐宋有贬谪经历的大诗人,看他们现存的诗词里,带“笑”字的篇数占比有多少。


东坡约3000首,有344首带“笑”,占比11%;


东坡的偶像白居易,被贬江州,2741首有171首出现“笑”字,占比6.2%;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柳州,一生154首,仅7首带笑,占比4.5%;


而史上最悲苦的诗人杜甫仅为3.9%。


他们与苏东坡一样命途多舛,有的还没东坡惨,可诗中却鲜见快乐。


▲《苏轼词意图》作者:范曾


“我太难了,但我一笑而过”,是苏东坡本相。


他热爱生活,能在满目疮痍的日子里挑出快乐,在枯燥无味的路途中点出色彩。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无论生活多难,也能让自己快乐。


所以,他让自己开心,也顺便取悦了世界。


悦己的开始,是先与自己和解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东坡是天生乐观者,但政治上却是幼稚鬼。因为他太真了。


王安石改革时,他觉得太激进了,怼了王安石,开始了贬官人生。后来,司马光来了,东坡又觉得太保守,说以前王安石改革多好多好。东坡又被贬了。


一言概之,他不是在贬官之地,就是在去的路上。如此起伏的人生,换做常人早就崩溃了。


可他说: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身处凡俗心自清,把人间看得透彻清明。



所以他与自己和解了:认清现实,放下过去,活在当下。


既然从文人落魄成农夫了,就接受自己,索性当个快乐的小农夫。


他跟朋友要了块荒土,穿上芒鞋布衣,清草除石,引流灌溉,锄地松土,插秧播种。直到吃着亲手种的粮食,才心之所安。


没钱落魄不要紧,他能从这农作中获得快乐。


▲《苏东坡小像》唐寅


一个人,只有开始接受生活,与自己和解,才会更坦然地面对波折的人生,也才能学会如何利用外界让自己身心愉悦,找到自己的生活品味。


就如松浦弥太郎说:


你的爱好,你的生活方式,都是为了取悦自己,当你懂得取悦自己,你的生活自然有了品味。


生活这么苦,吃得开心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春天到了,鸭子想:春江水暖了,可以游泳了。


而苏东坡想的是:芦笋、河豚可以吃了!


东坡一生为口忙,他惦念着荔枝石榴与葡萄,不忘龙眼木瓜与樱桃;想着猪肉鲈鱼羊蝎子,馋着生蚝河豚与兔子。


我们的苏东坡来到黄州后,自朝廷新秀一下子沦落为小城官吏,工资骤减,一度在贫困线徘徊,粮食靠自己种,肉食更是难得吃上一回。对于吃货来说,真的很痛苦了。


但东坡令人惊叹的地方是:在艰难时,也想尽方法让自己吃得开心。


宋朝的肉食,主要是牛羊肉,而猪肉则为下品,所以价格便宜。东坡却吃不起羊肉。


▲ 东坡肉


但他对吃发自内心的热爱,为猪肉注入了灵魂。


“他慢著火,少著水,待他自熟,等他火候足时自然美。


正如人生,慢慢享受,只管开心过活,火候到了就顺利起来。


苦闷日子因那块红烧肉,开始变得活泼起来。


生活实苦,不如吃得开心点。


▲ 东坡酒煮蚝肉


当东坡被贬到惠州时,身为罪官的他不敢与权贵争羊肉吃,所以只好偷偷吃没人要的羊脊骨。


爱做饭的人,往往能在贫瘠里笑出声来。


他发挥手艺,先把骨头煮熟,倒点酒去腥,撒点盐接着烧烤,把羊脊骨煮得嘎嘣脆。


写信给弟弟说:“这羊蝎子能吃出海鲜的味道,连身边的几条狗都嫉妒我了。


最简单的食材,能吃出滋味,是苏东坡的高超能力。


▲ 东坡豆腐


记得有次东坡吃完肉打算诵经,佛印说:吃肉不可以诵经。


东坡默默地拿起一碗水装模作样地漱口,我漱个口再诵总可以了吧。
是啊,生活多苦都好,用清水漱漱口,总会有一丝甘甜。
诗意,是失意的铠甲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阳春三月的一天,东坡与朋友路上遇大雨,大家都没伞,十分狼狈。只有东坡不这么觉得。


只见他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快速地在树林中穿梭,从容地在路上唱歌,雨停了就把这一切写进诗里。在东坡眼中,万物皆可入诗。


▲ 《苏轼月夜访友图》


诗,是东坡的热爱,也是他失意时的盔甲,是对抗生活的小确幸。


当命运被拽入低谷,总要有热爱去化解这样的悲伤。


东坡来到赤壁时,也是他人生低谷时。


这个戈壁已在此等候他千年,它把所有的一切都为这个失魂落魄的失意诗人准备好了。


那时清风徐徐,江面如镜,东坡一饮而尽,吟诵起诗来。这才感到残酷世界里有了些快乐,困顿都随酒气蒸发,他眼中只有江山明月。


▲ 《苏东坡赤壁夜游图》


他已年过半百了,尝遍了人间的冷暖,他并没骂这人间,只是悄然来到了这个地方,喝一壶酒,吟一首诗,就已经很开心了。


如同所有伟大思想的诞生一般,苏东坡也用诗文凝练出了人生哲学。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若从事物易变一面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若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万物与我都是永恒不变的。


▲《苏轼造像》


变与不变的辩证,让苏东坡真正意识到:所有的困苦都将逝去,永恒的是自己的初心。


他用诗给予自己安慰,也不小心安慰了后世的我们。


人生有点热爱,有所坚持,灵魂就有所寄托,就能在枪林弹雨的现实世界中,找到一个屏障。


▲《苏轼与米芾》作者:萧平
有趣的朋友,是沉闷生活的出口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中国文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自古都活得沉闷克制。


只有苏东坡是个异数,他像个快乐的大男孩,在众人不苟言笑时,也能哈哈哈哈哈哈。


林语堂说过:“苏东坡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绝对是个“损友”,爱拿朋友打趣。他想:我都被贬得这么惨了 ,总要给自己找点乐子吧。


他有个朋友叫陈季常,有点惧内。


我们的东坡生性豪放,常来找季常喝酒,有时还带歌妓来喝花酒,这就惹得陈妻不开心了,常常用木棍敲打墙壁,惹众人尴尬。


有次东坡找季常聊天,一直谈到深夜不眠,陈妻受不了,就突然呵斥,吓得季常柱杖都抓不稳,也打断了他们的聊天。


回来后,东坡就打趣这位朋友:“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狮吼由此风靡。


▲《苏轼赏秋图》作者:杜滋龄


他也爱捉弄朋友,佛印最初只是个书生,有次他们看到京师有剃度的道场。


东坡就忽悠佛印:“你不是喜欢佛教吗?为什么不假装侍者进去看看呢?


佛印一进去,人家看他有佛相,就帮他剃度了。


佛印剃度为僧后,东坡哈哈哈大笑:“人家都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还有‘时闻啄木鸟,疑是扣门僧’,你看,都是用僧对鸟,老兄,你今天怎么就非要当个鸟呢?


只见佛印淡定地说:“我现在不就正对着你吗?僧对鸟也。


鸟在宋朝是粗俗之语,言下之意,就是佛印现在是僧,正好对着的东坡就是只“鸟”了。


生活如同一堵墙,层层框住了无聊与沉闷。


可对于东坡这样的人来说,永远都能找到出口,哈哈大笑。


而朋友,就是那个出口。


▲《龄苏轼留带图》作者:崔子忠作


我一直在想:苏东坡究竟有怎么样的魔力,千百年来一直被我们喜欢?


我觉得,无非是他懂得怎么让自己开心。


在那个克己复礼的时代里,他活得自然,在一条满是荆棘的路途上,他过得自在。


庙堂进不去,他就去江湖里浪迹,生活不能顺流而下,他就逆流而上,没钱没权没地位,他就写诗写词游山水。


不管生活多难,他都能取悦自己,暗夜突围。抓住苦难,绝地反击,活成有趣的样子。

困境就如生命的裂缝,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这束光,不仅让苏东坡在千百年来熠熠发光,也照亮了918年后同样暗夜突围的我们。



作者:物道,每晚7点,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跟着物道,把日子过成诗。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经授权转载。


主播:应犹,有着知性声音的暖心主播,微信公众号:枕边经典。个人微信号:z67021247,新浪微博:@应犹uull,喜马拉雅电台:枕边经典。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和什么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两个人合不合适,吃一顿饭就知道了

☞这是今年最好的演讲: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车子、房子,而是……☞11岁女孩被阿里录取:有目标的孩子,人生就像开了挂☞被饭局毁掉的中年男人☞14岁女孩失联:毁掉一个孩子,从不好好说话开始
责任编辑x塞柏  值班编辑x晨雨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读者人物微信公众号

看热门人物故事/名人传记/画报特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