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淑敏:为什么有了钱和房子,你还不幸福?

毕淑敏 读者 2020-09-03

文 | 毕淑敏

人活着,需要给自己的心灵安一个家,让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


古往今来,关于幸福的定义,可以说众说纷纭五花八门。当我们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可以从“它不是什么”来推断。


首先,幸福不是金钱。


金钱肯定是万分重要的。当然,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金钱和幸福有密切的相关性。


但是,随着温饱的满足,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就脱离了金钱增加的轨道。也就是说,金钱成倍地增加了,相应的幸福感,却并没有成倍增加。


国外的研究发现,百万富翁和街头的乞丐,感知幸福的比例差不多。到我的心理诊所来咨询的访客中,有些人婚姻关系亮起了红灯。


他们说,我们无比怀念以前没钱的日子,那时候,我俩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两个人一起打拼,乐在其中。


现在呢,房子有了,钱有了,可是话没了。两个人的心越离越远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是哪里出了问题啊?看来,不幸福有时和金钱有关,但有了钱,幸福并不能自然而然地降临。



其次,幸福不是高科技。


谈及科技与幸福的时候,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几乎都以为它们是相关的。有了更多的新科技,人们就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这个论点粗看之下很有道理。因为有了空调,人们不再受酷热。严霜之苦,安逸舒适,自然多了幸福。


2009 年7 月,北京酷热,有一天我看到报纸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一位产妇说,我刚生了宝宝,我们这一带停电了,宝宝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受了大罪了,这可怎么办呢?太痛苦了!


看了这封忧心忡忡的读者来信,我就想起我孩子也是生在7月,那一年,北京也是酷暑。


当然没有空调,不过,也安然度过来了,好像并没有产生婴儿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就不能生活的顾虑。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科技不但没有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反倒让人变得更敏感、更弱不禁风了。


有了火车,人们朝发夕至,免了鞍马劳顿之苦,快捷安全,自然幸福感提高。


有了电子邮件,人们手指轻点鼠标,无数思念和信息顿时抵达,自然幸福感提高。


较之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人类,如今的我们似乎幸福到了天上。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然。今天的人们并没有比以前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既然幸福不是钱,不是高科技,那么,幸福是不是长寿呢?


在中国古代,“福寿禄”三足鼎立,可见这三样不是一种东西。


福是福,福与祸相对,无祸便是福。寿呢,指的是活得长久。禄,指的是古时官吏的俸禄。


现代人认为:生命不在长度,不在数量,而更要重视质量,重视它的宽度和深度。现在,我们还要探讨一下——“福”是不是多子多福?


这一点,估计现代人会马上给出否定的答案。孩子并不直接等同于幸福。如果是那样的话,比人具有更强繁殖力的动物就更幸福了。


比如鱼和虾甩子一次可以达到几十万,你能说它们比人类更幸福吗?其实,越是低等动物,它们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是险恶。


为了保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种族不灭绝,它们就进化出了大量生殖的本能,这和幸福的确没有多大的关系。就算是在人类社会,多胎的家庭也不一定更幸福。



我们绕了半天圈子,现在还是回到主题上来,一探究竟。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人,曾经在这个问题上走入歧途,陷入恐慌,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


若干年前,她看到了一则报道,说是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


来稿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


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记得大致顺序是这样的:


第一种最幸福的人: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第二种最幸福的人: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第三种最幸福的人: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望着自己劳动成果的顽童。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画上了句号的作家。


消息入眼,这个女人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抹了辣椒油,呛而且痛,心中惶惶不安。


当她静下心来,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原来她是一个幸福盲。


为什么呢?说来惭愧,答案中的四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那时的她,居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初步拥有了。



她是一个母亲,给婴儿洗澡的事几乎是早年间每日的必修。


那时候家中只有一间房子,根本就没有今天的淋浴设备,给孩子洗澡就是准备一个大铝盆,倒上水,然后把孩子泡进去。


那个铝盆,她用了6 块钱,买了个处理品,处理的原因是内壁不怎么光滑。


她试了试,好在只是看着不美观,并不会擦伤人,就买回来了。


那时要用蜂窝煤炉子烧水,水热了倒进铝盆,然后再兑凉水。用手背试试水温正合适了,就把孩子泡进盆里。


现在她每逢听到给婴儿用的洗浴液是“无泪配方”,就很感叹。那时候,条件差,只能用普通的肥皂给孩子洗澡。


因为忙着工作,家务又多,洗澡的时候总是慌慌忙忙的,经常不小心把肥皂水溅到孩子的眼睛里,闹得孩子直哭。


洗完澡,把孩子抱起来,抹一抹汗水,艰难地扶一扶腰,已是筋疲力尽,披头散发的。


她曾是一名主治医生,手起刀落,给很多病人做过手术,目送着治愈了的病人走出医院的大门的情形,也经历过无数次了。


回忆一下,那时候想的是什么呢?很惭愧啊,因为忙,往往是病人还在满怀深情地回望着医生呢,她已经匆匆回过头去,赶回诊室。


候诊的病人实在多,赶紧给别的病人看病是要紧事。


再有,医生送病人,也不适合讲“再见”这样的话,谁愿意和医生“再见”呢?总是希望永远不见医生才最好。


她知趣地躲开,哪里有什么幸福之感?记得的只是完成任务之后长长吁出一口气,觉得已尽到了职责。


对比第三种幸福人的情形,可能多少有一点点差距。儿时调皮,虽然没在海滩上筑过繁复的沙堡(这大概和那个国家四面环水有关),但在附近建筑工地的沙堆上挖个洞穴藏个“宝贝”之类的工程,倒是常常一试身手。


那时候心中也顾不上高兴,总是担心路过的人一脚踩塌了她的宏伟建筑。


另外,在看到上述消息的时候,她已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那个在备选答案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完成最后一字”之感,也有幸体验过了。



这个程序因为过去的时间并不太久,所以那一刻的心境记得还很清楚。


也不是什么幸福感,而是愁肠百结——把稿子投到哪里去呢?听说文学的小道上挤满了人,恨不能成了“自古华山一条道”,一不留神就会被挤下山崖。


那时候,虽然还没有“潜规则”这样的说法,但投稿子要认识人,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她思前想后,自己在文学界举目无亲,一片荒凉,一个人也不认识,贸然投稿,等待自己的99%是退稿。


不过,因为文学是自己喜爱的事业,她不能在自己喜爱的东西里面藏污纳垢。她下定决心绝不走后门,坚守一份古老的清洁。


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意味着要吃闭门羹,心中充满了失败的凄凉,真是谈不到幸福。



看到这里,朋友们可能发觉这个糊涂的女人不是别人,就是毕淑敏啊!


的确,当时的我,已经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这真是让人晦气而又痛彻心扉的事情。


我思考了一下,发觉是自己出了毛病。还不是小毛病,而是大毛病。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后半生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了幸福的基础,所有的结果都是沙上建塔。



从最乐观的角度来说,即使我的所作所为对别人有些许帮助,我本人依然是不开心的。我不得不哀伤地承认,照这样生活下去,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幸福盲。


我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从那时起,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和感知,我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我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黑暗中的人,学习如何走出洞穴,在七彩光线下试着辨析青草和艳花,朗月和白云。


我真的体会到了那些被病魔囚禁的盲人,手术后一旦打开了遮眼纱布时的诧异和惊喜,不由自主地东张西望,喜极而泣的感受。



作者: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畅销书。微信公众号:毕淑敏(ID:bishumin_xingfu)。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10部经典开篇,隐喻犀利,值得一品再品!42岁袁泉刷屏: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

☞61岁梁家辉宠妻30年:最好的婚姻,都离不开这样的男人

☞好的婚姻,都有一个懂得捧场的丈夫

☞千万别在朋友圈抱怨


责任编辑x晨雨  值班编辑x塞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